APP下载

两种不同位置沟槽固位充填术对牙髓刺激的临床观察

2012-11-21李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固位牙髓炎牙本质

李伟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做了两种不同位置沟槽固位,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比较,发现在洞缘做沟槽固位比在洞底做沟槽固位对牙髓刺激性要小,而且固位效果无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来我院口腔科门诊患者119例,146颗牙,全部为后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73颗。Ⅰ组:57例、73颗患牙:男25人,女32人,年龄17~72岁,平均为34岁。Ⅱ组:62例、73颗患牙,男23人,女39人,年龄19~69岁,平均为36岁。两组均为后牙。

1.2 临床表现 全部就诊患者主观症状为嵌塞食物痛,对酸甜食物敏感,冷热刺激痛,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无自发性、阵发性痛及夜间痛等症状。临床检查全部为后牙的大面积龋坏,II类洞,中龋或深龋,无穿髓点。探诊(+),叩诊(-),无牙周袋和创伤合。

1.3 材料与方法

1.3.1 常规清龋,根据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在充填前进行一些保护牙髓的处理,如:安抚、间接盖髓、垫底。

1.3.2 沟槽设计与操作 Ⅰ组:在龋洞的边缘,可以在合面也可以在颊舌面的洞缘处,选择牙体组织较多的地方,用倒锥钻制备沟槽,沟长在1.5~2.5 mm,宽度在1~2 mm,深度在牙釉质内或牙本质浅层。若制备2个以上沟槽时,其长宽深都要适当减少,以减少牙劈裂的机会。沟槽一般不超过2个,如剩余牙体组织较狭长,最多增加到3个,多个沟槽之间尽量不相互平行。[1]Ⅱ组:避开垫底材料,在平洞底的侧壁牙本质或沿线角用倒锥钻制作大小、形状不一的水平沟槽,其深度、宽度和长度视制作部位、固位需要及咬合状态而异,深度1~1.5 mm,宽度1~2 mm,长在1.5~2.5 mm或更长环绕洞底轴壁。常规牙体消毒、冲洗、隔湿、吹干、置放成型片夹、楔子,采用银汞合金充填,调合、抛光。

1.4 评价标准 有效:随访成功、无脱落。术后牙髓刺激评价标准0级:完全无痛;1级:2周内只有短暂的冷热刺激痛,但无明显延缓痛,并逐渐好转;2级:有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3级:牙髓逐渐坏死。2~3级评为有牙髓炎症状。

有效 0级 1级 2级 3级Ⅰ组 67 60(89.6) 5(7.5) 2(3) 0(0)Ⅱ组 68 48(70.6) 13(19.1) 5(7.4) 2(2.9)

2 结果

通过两种不同位置沟槽固位充填术2~3年的观察,Ⅰ组失访2例、4颗,脱落2颗,有效率为91.8%。Ⅱ组失访2例、2颗,脱落3颗,有效率为93.2。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牙髓炎症状的发生率Ⅰ组(3%)低于Ⅱ组(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牙本质受到外界刺激(机械、温度或化学)时,可引起小管内的液体快速流动(4~6 mm/s),导致成牙本质细胞突和细胞体移位,使缠绕的神经末梢被激惹,从而引起疼痛。当牙本质受到长期弱的外界刺激时,在相应的牙髓端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它们是牙髓的保护屏障。若受到急性、强的刺激,则受刺激得成牙本质细胞可发生变性,小管内的细胞突退变,严重时可致成牙本质细胞死亡,甚至造成牙髓发炎、坏死。所以,备洞时切忌对牙髓牙本质复合体造成过大刺激。[2]在本次实验中,)组所做沟槽只是在牙釉质或牙本质浅层内,对牙髓产生较少的刺激。而Ⅱ组所做的沟槽是在洞底牙本质深层内,可激惹牙髓,导致牙髓充血,近期可出现激发痛,远期由于充填材料的慢性刺激,可导致牙髓逐渐发炎,甚至坏死。

[1]黄敬春,李肇元,孙广平.固位沟用于后牙牙冠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探讨.上海口腔医学,2002,11(4):380.

[2]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

猜你喜欢

固位牙髓炎牙本质
髓腔固位冠的应用现状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Nd ∶YAP激光联合宝氟锐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研究
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樟脑酚与氢氧化钙治疗慢性牙髓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粘接与螺丝固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活髓保存的短期疗效观察
钴铬合金烤瓷髓腔固位冠边缘设计对内冠适合性影响的研究
Single Bond Universal牙本质粘结强度及牙本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