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2012-11-21樊启财周志文石蓓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室间隔

樊启财 周志文 石蓓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即HOCM,是一种原发性的肥厚型心肌病,以室间隔的非对称肥厚与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1]。经皮导管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简称PTSMA)是近年兴起的一种 HOCM治疗手段[2],本文采用PTSMA对22例HOCM患者进行治疗,现将其治疗过程及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HOCM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30.5±12)岁,病程1~7年。患者均有明显的心绞痛、晕厥或其他心功能不全病史,超声诊断显示LVOT宽度均<10 mm,室间隔厚度均>15 mm,常年接受药物治疗未取得良好疗效,心脏解剖结构显示适于手术的进行,均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开展手术。

1.2 方法 消融术前后均对患者行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完成造影后将右冠造影导管留置于主动脉瓣上,并将6F猪尾巴导管送入左心室,记录下静息状态中的左心室压力与主动脉压力。对LVOT压力阶差测量值>5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血管解剖合适的患者施行PTSMA术。术前将临时起搏电极置于患者右心室,术中对患者心电图与血液进行密切监测,且采用RAO15°~45°体位进行投照,据造影分析获得间隔支动脉的发育大小与肥厚室间隔的关系,一般针对较粗大且支配左室流出道的第一、二间隔支动脉进行消融。顺着引导管将0.014的导丝送至该间隔支的远端,再送入直径在1.5~2.5 mm范围内的球囊到该间隔支中,以4~6个大气压充盈球囊试行堵塞,10~20 min后,如果LVOT压力阶差降幅到30%以下或听诊杂音有减轻便可确定为靶血管。在确保造影剂无反流到前降支且无侧支循环后,间断匀速的将无水酒精注入球囊导管中心腔中,在推注前给予常规的10 mg吗啡肌内注射,推注速度控制在0.5~1 ml/min范围内。可根据间隔支血管粗细情况,每次注入0.5~1 ml。病患无水酒精的注入量最少2.5 ml,最多7.5 ml,平均用量3.7 ml。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电图与LVOT压力阶差波动变化情况。

在推注无水酒精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心电图与LVOT压力阶差波动等,且术中均放置临时起搏器,术后随访6个月,对患者进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定期复查。

1.3 评定标准 术后患者若心脏杂音明显减轻,靶间隔支造影末梢无显影,超声心动图显示肥厚室间隔出现萎缩,心动功能得到改善,LVOT压力差下降则视为手术成功。对治疗前后的LVOT压力差和平均宽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运用均值±标准差模式表示,运用配对t进行检验比较。

2 结果

本研究中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闭塞靶血管8支,其中第一间隔支有7支,第二间隔支有1支,术中22例均出现胸痛,6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数据对比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情况比较()

注:同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5

指标 术前 术后肥厚的室间隔心肌平均厚度(mm) 24.3±5.4 17.7±3.4*LVOT压力差(mm Hg) 74.7±21.4 19.7±6.1∵LVOT平均宽度(mm) 6.5±2.4 12.3±3.6※

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22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18例LVOT压力差降幅达到50%,手术效果较好,另外4例降幅达到30%。患者术前肥厚的室间隔心肌均变薄,术中消融术第一间隔支者有19例,消融第二间隔支者有3例,不良反应方面,均无严重并发症,术中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6例。患者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运动耐量有明显提高,且未出现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

3 讨论

HOCM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肥厚性心肌病,以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与LVOT梗阻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普遍认为其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若患者不进行治疗或仅接受药物治疗,其病死率较高,猝死危险也较大[3,4]。

常见的HOCM治疗方法有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手段及肥厚心肌切除、起搏器植入等外科手术治疗手段。PTSMA治疗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创新疗法,手术主要通过导管想间隔支动脉注入无水酒精,导致室间隔出现局限性坏死,以实现缓解HOCM患者流出道的梗阻。

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一定要严格把握各种适应证,选择正确的靶血管,第一间隔支一般可作为靶血管的首选。术中的无水酒精推注应该注意推注速度与剂量控制,推注过程中还一定要确保球囊位置固定良好,保证患者的安全。病患手术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等不良反应,因此术前要常规肌内注射吗啡,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术后的随访复查工作也极为重要。

本实验中22例病患手术随访结果显示术中化学消融均获得显著效果,病患在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各种症状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TSMA是治疗HOCM的一种有效手段,疗效也已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肯定,但其远期疗效的具体定论仍需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长期随访论证,不断的进行手术完善和改进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邱茂良.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67例.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2):51-57.

[2]赵淑兰.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2007,26(4):48-52.

[3]石丽华,蒋祁桂,陆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后疗效及一年随访结果.广西医学,2009,31(2):65-72.

[3]唐巍东.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梗阻性心肌病的参考意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33-38.

猜你喜欢

肥厚型梗阻性室间隔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价值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比较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