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朵云轩 吴历稀世长卷浮出

2012-11-20箫音

中国收藏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兰草长卷题跋

箫音

吴历与“四王”及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家”,与王石谷同师王鉴、王时敏,他的绘画筑基于宋元,晚年入耶稣教,融入西洋画法,其狷介绝俗的气质与独特的人生阅历,铸就了他在清初画坛独树一帜的画风。他以山水、竹石知名,写兰蕙却鲜为人知。时值2012秋季朵云轩20周年庆典拍卖之际,一幅秘藏多年的吴历水墨兰竹长卷将首次面世,为我们全面了解吴历的绘画造诣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

此卷高29.5厘米,全长470厘米,作于1676年,吴历时年45岁。乾嘉时期原装裱保存完好,卷外有潘奕隽题签,引首为蜡笺洒金纸,有潘氏嘉庆戊辰(1808年)篆书,卷后有潘氏嘉庆庚午(1810年)跋,及近代著名画家高野侯、藏书家叶景葵跋。此卷自乾隆年间潘奕隽收藏以后,传至潘家第三代,后为大藏家诸华(字仲芳,号忍庵)所藏,潘氏五世孙潘承弼辑录的《潘氏三松堂书画记》不仅著录了此图,而且有此图转入诸华之手的记录,200多年间流传有绪。

这件水墨兰竹长卷,是吴历欣赏了友人所藏元代雪窗和尚的兰蕙图卷后所作。笔势劲轶,韵致潇洒,自始至终一气贯注。他笔下的兰蕙出自深山幽谷,其间溪水潺潺,窠石显露于水际陂陀,无一毫园林石斧凿痕迹。写兰飘逸隽秀,花苞俯首低垂,含情脉脉;写蕙叶雄桀如剑,蕙花层层叠叠,有直冲而上的气势,显示出旺盛的生机。写竹也是典型的吴历风格,修竹缕缕参错兰蕙之间,甚有灵动之姿。背景、坡岸多用淡墨空扫,烘托氛围,青苔以千点万点积成,写出幽谷的滋润潮湿。吴历论画有“不将粉本为规矩,造化随他笔底来”,开卷披览,诚信此言不虚。所作全然不入前人窠臼,无论兰、蕙、竹、石皆得造化之功,心怀林泉,虽偶一为之,笔底自不尘俗。诚如秦祖永评价:“此老高怀绝谷,独来独往,不肯一笔寄人篱下。观其气韵沉郁,魄力雄杰,自足俯视诸家,另树一帜。”

这不仅是吴历极鲜见的兰草作品,透过卷后题跋,亦揭开了其长达200多年的收藏传奇。这段墨缘开始于潘奕隽。潘奕隽(1740年至1830年)字守愚,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三松居士,晚号三松老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州,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其书宗颜、柳,篆、隶入秦、汉之室;山水师倪、黄,不苟下笔;写意花卉梅兰尤得天趣;著有《三松堂集》。

乾嘉以来,潘氏累世簪缨,逐渐成为苏州望族,族中子弟人才辈出,其子潘世恩为乾隆年间状元,孙潘遵祁为名画家,曾孙潘祖荫为咸丰探花,其余科第胜手,不胜枚举。潘氏三松堂所藏法书名画,尤为宏富,分藏于各房子孙。潘氏世代与苏州吴大澄家族互为姻亲,如近代书画大师、鉴赏家吴湖帆夫人潘静淑即为潘家闺秀,吴湖帆的众多顶级藏品便来自于潘静淑的陪嫁。

乾隆戊辰(1795年),潘奕隽在葑溪友人张卓亭处见到了吴历这件兰竹长卷,深爱之,张氏遂欣然将此移赠,潘亲为之题签、引首、题跋。自此以后,传至潘氏第三代,100年多年中秘不示人,也未见有他人题跋、钤印,可见对此图的珍爱。直到1937年日本侵华期间,此卷在乱离中佚之,流传沪上,约在1940年为诸华廉价购得,诸华请高野侯、叶景葵先后为之作跋。诸华后在上海结识了潘曾孙潘俭庐,相谈甚欢,结为莫逆之交。吴历这件杰作历经200年多年只因乱离而转易一手,在近代收藏史中,这样的收藏传奇如同吴历所作兰草一样,极为难得。

在市场出现过的吴历作品多为山水、竹石,去粗取精,寥寥可数,而兰草作品则更为可遇不可求,如此来源可靠,传承有绪的精品,目前在市场上似惟此一卷,海内外博物馆中也难寻其匹。像潘氏这样的世家大族,虽然家富收藏,仍对之爱护有加,可见此画的珍稀。在欣赏长卷巨制之余,透过保存完好的乾嘉老裱,细细品读卷后题跋,这段延续了两个多世纪的收藏传奇,历历再现。可以相信,这件极富传奇的作品一定会引来藏家的强烈兴趣,创造吴历绘画新一轮的市场佳绩。

吴历《兰竹卷》手卷

尺幅:29.5厘米×470厘米

猜你喜欢

兰草长卷题跋
长卷
兰草
谈唐英与景德镇妙不可言的缘分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中国画题款中的钤印艺术
我的一生是宣纸的长卷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
“一边倒”的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