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2-11-18吕向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商品流通国际贸易对象

吕向生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关于《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吕向生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是抓手,课程建设是核心,课堂和实践教学是关键.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国际贸易地理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的性质及特点,对其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根据其研究对象及特点来组织教学和实施.

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国际贸易;学科特点;学科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是抓手,课程建设是核心,课堂和实践教学是关键.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综合性强的应用学科.它是外经贸院校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经贸英语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以及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规律和特点的学科.本文结合自己20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其特定研究对象和学科的特点,对其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概述如下.

1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及内涵

1.1 学科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地理所要研究的是在国际商品流通的领域里,国际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它通过对不同生产方式下各国各地区地理环境与商品流向、流量、市场特点、贸易对象的地域构成、商品流通的地域差异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各国各地区商品流通和贸易对象地区分布现状形成原因及其进一步的发展趋势,从而阐明商品地区间流通分布及其组合的规律.由此可见,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国际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对象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二是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地域分布规律和特点.但研究的核心是商品流通分布及组合空间特征,研究重点是地理环境对商品流通的空间结构、地域差异及其区际联系的影响.它既要研究各国各地区商品流通领域分布及其组合的静态特征,同时也要研究商品流通领域分布及其组合的动态特征;既要研究各国各地区的流域分布及其组合的地域差异,又要研究其他地域之间的联系,还要研究各种形式的商品流通地域分布及其组合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1.2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经济行为,它一方面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文地理环境的制约.

1.2.1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从该学科研究对象中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际贸易包容于地理环境之中,由此看出,两者关系极为密切.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是进行国际贸易必要的条件;同时,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构成是建立在各生产部门的布局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见表1),而生产布局和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便是地理环境;此外,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与国际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咽喉部位,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出口贸易,以此带动其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现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

表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商品构成及流向关系

1.2.2 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着“广泛、深刻、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1)任何双边、多边的国际贸易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如海湾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人均收入低,为世界最贫穷地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在波斯湾沿岸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后,石油逐渐成为该地区“经济命脉”,目前,海湾地区成为“西方”工业国最大能源供应地,又是世界主要的资金、劳务和消费市场之一.

(2)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的最活跃的因素,且常常起着决定作用.自1991年8月份以来,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致使美伊关系恶化,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伊采取了严厉经济制裁措施,禁止伊出口石油,伊国内经济近年来严重恶化.2003年,美国再次出兵攻打伊拉克,使得伊拉克国内经济雪上加霜.

(3)经济地理环境则是大量的、直接关系到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构成和商品流向(表2).

表2 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及商品流向之间关系

(4)自然地理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尤其对商品贸易中的初级原料商品的构成,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如海湾八国对外贸易严重依赖当地石油资源.

(5)人文地理环境中的民族、宗教、语言、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市场状况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如宗教由于属于人们的意识形态,因此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语言对国际贸易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当前国际贸易中使用的许多术语、略语都是由英语简化而形成的,因此如果不精通英语,很难了解这种术语、略语的真实含义,也就难于界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例如贸易术语的FOB、CIF等,严格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它们的英文是Free on Board和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的缩写;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品名、商标、说明等文字的翻译也要注意不同国家(地区)语言文字的差异,否则会引起误解,影响市场的开拓.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NOVA雪佛莱”汽车,其英语意为“神枪手”,比喻为跑得快.而通用汽车公司把该车出口到西班牙时“NOVA”商标未作变动,结果在西班牙销售不理想,原因在于“NOVA”在西班牙语中其含义为“跑不动”.

2 国际贸易地理的特点和任务

2.1 学科特点——具有地理性、动态性和社会性

地理科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具有其历史继承性.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对各分支学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向,是具有规定性与制约性的.地理学的地理性质就是它的区域性,它的地域特点和差异性特征就必然深刻地影响到商品流通地域分布及其他组合的内容和结构特征.如当今世界三大区域集团化(EU、NAFTA、APEC)的发展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而又具有深远的影响.

动态性和社会性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特征.由于国际贸易地理具有动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当前的国际经贸形势,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外贸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的大发展,世界经贸格局及世界各国(地区)经贸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新特点等原因,如2007年作者主编的《国际贸易地理》(“十一五”安徽省级规划教材)和2011年作者编著的《国际经贸地理》(21世纪精品规划教材)中都增补了一些新内容和最新材料,同时,也在关注本学科发展新动向和新变化.

社会性着眼于:商品流通的地域分布及其组合,在任何社会,都是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处于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地位,比其他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更加直接地关系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利益.

2.2 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任务——三大任务

2.2.1 承担了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贸来往日益频繁,这就需要培养造就大批通晓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专门人才.从这种认识出发,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负担着进行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通过国际贸易地理的教育,使学习者建立国际贸易的空间(地域)概念和意识,了解地区特点、差异及全球格局,有利于开展工作、研究问题.

2.2.2 承担了国际贸易地理理论研究的任务.目前,国际贸易地理有些问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而且,鉴于国际贸易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及时研究、总结和论证,从这种意义上讲,理论研究任务是本学科的主要任务之一.

2.2.3 承担了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实践的任务.国际贸易地理所具备的综合性、地域性以及它的实践性优势,使之可以参与世界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贸研究,制定我国及省市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规划,还可以参与经贸问题的论证及综合评价等任务.在我国目前实施全方位开放和对外贸易多样化政策的条件下,国际贸易地理实践性任务已经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

3 国际贸易地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3.1 国际贸易地理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必须根据国际贸易地理特定的研究对象,确定其教学内容,突出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及重要国家(地区)贸易地理特点.由于在过去使用的《国际贸易地理》教材内容多,面广且重点不够突出,加之课时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应从教材中大胆的取舍,抽其本质的、主要的内容组织教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国际贸易地理研究对象、性质和特点;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国家经贸类型、经贸格局及国际经贸组织;国际市场和世界自由经济区的形成、发展和分布;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及重点国家的经贸发展过程、特征、产业结构、部门生产、对外贸易关系、港口等;国际市场上大宗产品产、销地域分布;中国对外贸易区及乡土经贸地理;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3.2 建立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体系结构及配套教材

在过去出版的国际贸易地理教材中,基本上是大学地理系《世界经济地理》的缩印本,教材内容和体系同外经贸院校的教学实际存在明显的偏离.

由本人编著的《国际贸易地理》教材打破了原有版本体系结构,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能力教育,更符合高职特色和教学需要.新版教材由三大模块组成,共分十二项目单元.全书内容系统完整,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3 字、图、表三者结合运用是学习本学科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学习每门课程,都有其特定的方法.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就要学会将各种文字材料、地图、数据表格有机结合和运用,是学习这门课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增强直观性强,帮助同学建立空间思维,加强理解和记忆.还要经常运用一些最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即要学会从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运用的角度去分析有关国家贸易现象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同时,也要运用对比分析法.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对象是研究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关系以及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该学科具有地理性、动态性和社会性三大特点.因此,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特点来组织教学.

[1]吕向生.谈《国际贸易地理》教学中的有关问题[J].经贸教育导报,2007,(8).

[2]刘勇.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1,(6).

[3]吕向生.国际贸易地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4]沈小瑞.国际经贸地理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4 ~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G642.42

A

1006-5342(2012)06-0145-02

2012-03-20

猜你喜欢

商品流通国际贸易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浅析商品流通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