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12-11-10沈小玲陆志红杨舒萍廖建梅吴淑芬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室管膜侧脑室实质

沈小玲,陆志红,杨舒萍,廖建梅,吴淑芬

新生儿颅脑疾病的康复直接关系到其生存质量,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颅脑超声检查技术具有无放射性、可重复性、可床边检查等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至今已成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筛查及诊断不可缺少的常规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检查的439例新生儿的颅脑超声声像图表现,并追踪观察其CT/MR检查结果或病变的转归情况,旨在探讨高、低频超声探头的联合应用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9例患儿,均为2010年9月—2011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且有患颅脑疾病高危因素(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多胎儿、有围生期窒息缺氧病史及有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日龄1~25d,胎龄26~41周,其中足月儿125例,早产儿314例。

1.2 方法 使用ESAOTE MYLAB30床边超声诊断仪,C431低频凸阵探头 (频率2.5~6.6MHz)及LA523高频线阵探头(频率8.0~12.0MHz)。婴儿取平卧位,首先用低频探头经前囟做冠状和矢状切面的连续动态扫查、经侧囟作水平切面扫查,观察脑中线有无偏移、各脑室的形态大小、胼胝体、透明隔、脉络丛及脑实质回声。然后用高频线阵探头放在前囟扫查,观察蛛网膜下腔的深度,测量侧脑室内径,仔细检查室管膜下尾状核头部区及丘脑尾状核沟区。分别记录高、低频超声探查所见。除外15例无合并症的室管膜下出血及5例早产儿脑未复查即出院且未随访,其余阳性病例或虽超声未有阳性发现但临床表现可疑者均于初次检查后1d~3个月行头颅超声随访或CT/MR检查对比结果。

2 结果

2.1 超声检出颅内疾病阳性病例情况 本组439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病例128例,其中低频超声检出95例,高频超声检出124例。具体检出情况见表1。

2.2 随访结果 初次超声检查后1d~3个月进行随访,8例室管膜下出血 (SEH)原出血强回声中心部位呈低回声或囊状改变 (见图1),4例于初次检查后3月内消失;其中10例SEH或囊肿 (SEC)病例,头颅CT/MR提示为阴性或呈早产儿脑表现而未发现病灶。2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中有22例好转,3例仍呈HIE改变。脑室扩张病例中,头颅CT/MR证实2例为脑室出血合并脑室扩张,2例为颅内感染,3例为早产儿脑,其中1例CT诊断为早产儿脑,但1月后复查MR示脑室出血、小脑陈旧性微出血灶、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重度扩张患儿行侧脑室穿刺,5例早产儿脑均有所好转。在超声未有阳性发现但临床表现可疑而行头颅CT/MR检查的18例患儿中,3例表现为早产儿脑,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例为HIE,4例为颅内感染,6例无阳性发现。

表1 高、低频超声探头对颅脑疾病检出的阳性病例情况Table 1 Detection of positive cases by high and low-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in craniocerebral disease

3 讨论

新生儿颅脑疾病中以颅内出血和HIE常见,颅内出血以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PIVH)多见,好发于早产儿[1],以SEH为最常见。早期表现为尾状核头部或丘脑尾状核沟处室管膜下出现强回声团[2]。2~4周后出血逐渐吸收、液化形成假性囊肿,数月后囊肿消失。部分病例初次检查即表现为囊肿(见图2),考虑为宫内已存在颅内出血或宫内感染形成的SEC[3]。当出血面积较大时,常可引起侧脑室不同程度的扩张。由于SEH或SEC在冠状切面及旁矢状切面上上下径大都介于3~5mm,因此应用低频超声检查常因分辨率低而漏诊;CT/MR检查因存在断层层厚限制,对于SEH和SEC也常漏诊。而高频超声分辨率高,且该部位病灶相对表浅,位于高频超声探查深度范围内,故应用高频超声能更敏感而准确地检出SEH或SEC。对于足月儿,脑室内出血多在脉络膜丛的后侧部位[1],其与前囟距离较大,高频超声常仅能发现扩张的侧脑室而未能探及出血灶,故高频超声下常漏诊。此外,脑室出血及正常的脉络膜丛均呈高回声,不易分辨,而CT/MR对脑室出血较敏感,本组超声检查共漏诊3例脑室出血患儿。

脑实质出血表现为脑实质内不同部位出现强回声团,血块吸收后,可出现无回声的空洞[4](见图3)。高、低频超声对脑实质出血的检出情况视出血部位不同而有所改变。本组检出脑实质出血2例,其中1例位于丘脑,高、低频超声均能较好地检出;另1例位于颞叶后部,位置深在而仅能在低频超声下发现。

SAH超声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增宽、回声增强。SAH主要分布于脑边缘部位,常规低频超声诊断不敏感[5]。高频探头可清晰分辨未闭囟门处从头皮到脑实质的各层结构,克服了常规颅脑超声扫查时近场图像显示差的缺点,使超声诊断SAH成为可能。但本组资料显示,超声漏诊了2例SAH,考虑与出血量较少及脑脊液与SAH血液回声不易区分有关。

新生儿HIE超声表现为脑实质弥漫性回声增强,脑室变窄或模糊不清,正常的脑沟脑回显示不清[6]。早产儿脑表现为脑实质回声偏低,脑沟回浅而宽。不同孕周的新生儿脑成熟度不同,胎龄越小越明显。HIE及早产儿脑均为脑实质病变,高、低频超声检出情况一致。本组超声共漏诊3例HIE,6例早产儿脑,说明超声在诊断脑实质弥漫性病变及脑沟脑回改变方面不及CT/MR。

脑室扩张多由于脑室内出血或颅内感染所致,正常侧脑室内径应<3mm,4~6mm为轻度扩张,7~9mm为中度扩张,>10mm为重度扩张[7]。每次测量时注意取相同部位,前后对比,以利于观察脑室有无进行性扩张。超声对液性暗区的诊断最敏感最具特异性[8],但对脑室扩张原因的诊断仍有赖于CT/MR进一步检查。

综上所述,高、低频超声的联合应用能更全面地反映新生儿颅内情况,尤其在SEH及SAH等细微和浅表结构异常方面的诊断优于常规单纯低频超声检查,可作为常规筛查新生儿有无颅内病变的首选手段。对于超声检查阴性而临床表现可疑者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互相取长补短,尽早明确诊断。

图1 左侧室管膜下出血并部分液化,右侧室管膜下囊肿Figure 1 Subependymal hemorrhage and partial liquefaction in left,subependymal cyst in right图2 右侧室管膜下多发囊肿Figure 2 Subependymal cysts in right图3 右侧脑实质出血并部分液化Figure 3 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partial liquefaction in right

1 周丛乐.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58-59.

2 刘玉英,聂娅.超声多种探头联合应用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8(3):7-9.

3 胡克非,刘维民,阮姗姗.B超、CT在早产儿颅内出血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5):7-9.

4 黄颖,程小穗.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作用 [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4):420-421.

5 乔淑萍.经颅超声显像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5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3110.

6 符俊娟.超声对新生儿颅内疾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443-3444.

7 陈常佩,陆兆龄.围生期超声多普勒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6.

8 李丽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脑组织部分坏死一例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3119.

猜你喜欢

室管膜侧脑室实质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新生儿颅内室管膜下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从实质解释论反思方舟子遇袭案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