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高职商业人才培养及其行业适应性研究

2012-11-08王志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商科无锡市无锡

王志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随着无锡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区域商业中心的日益完善和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商家的日益增多,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行业对商业从业人员的需求也正呈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其中对商业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和门店店长的需求不但逐年增长,而且对其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那么作为培养这些人才主力军的无锡市高职院校就应为满足这些需求做好自己的人才培养工作。

一、无锡高职商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无锡地区拥有10所高等职业院校及4所五年制高职学校,这些院校所培养的商业从业人才主要分为二类:一是商业经营类人才,所属专业有市场营销、营销策划、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含国际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等;二是商业管理类人才,所属专业有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文秘等。从表1可以看出无锡高职院校所培养商业从业人才基本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这些职业院校所开设专业的同质度非常高。从统计上看,共有8所院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专业;7所院校开设了国际贸易(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会计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4所院校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包括经济管理)专业;3所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各院校开设专业的同质化容易导致院校课程开设的同类化,如果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在商科专业的校企合作上无法做到紧密贴近行业企业时,所培养毕业生的适应性就会比较差,毕业生入职后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时间就会比较长、企业的培训成本也会较高。

第二,各职业院校开展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课程的设置还未能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行业企业相融合,主体课程虽已较过去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课程设置学科化的痕迹还非常明显。有些职业院校在商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过程中,只是将相关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作一定程度的精简,然后再加一些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训课程,就形成了自己的培养计划;有些职业院校虽然进行了相关专业的市场调查,但由于未能明确本校商科专业想要培养的是哪一行业的专业人才,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仍然显得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目标不明确;有些职业院校虽然确定了各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行业方向,但由于校企合作工作开展的滞后或由于资金等问题,一些好的想法无法在实践中实施,因此其人才培养计划的职业性、方向性、实践性大打折扣,最终仍然只是在传统计划上进行细枝末节的修改。

第三,各职业院校培养的商科专业人才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这种逐年增长的趋势一方面是无锡地区就业市场对商科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长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无锡,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对其他城市,尤其是江苏北部地区学生的吸引力,正是由于这种吸引力才使得无锡地区的这些职业院校商科专业招生人数的逐年上涨,从而带来商科专业毕业生的逐年增长。

表1 2009-2010年无锡市主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商科专业毕业生统计

第四,各职业院校开办的各类商科专业的行业针对性不强。无锡大部分职业院校开办的商科专业大都培养常规性的商业人才,将专业与某一行业或某些相关行业结合起来的较少,这一方面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会存在学生 “好像什么都会,其实什么都不会;好像什么都学到了,其实什么都没学到”的现象,毕业生进入相关的行业企业后,会有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上岗培训期。只有部分院校在开设商科专业时注意到了与行业的结合,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则明确确定了专业培养方向为零售门店的营销,锁定的行业为珠宝门店营销、服饰门店营销、化妆品门店营销与超市门店营销。

第五,各职业院校都未能建立比较成熟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但已有一些院校作出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无锡的各职业院校都在不断加大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一些工科为主的院校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岗位主导、任务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商科专业不同于工科专业,其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往往无法具体分解为任务操作流程,使学生通过操作而获得具体技能。因此各职业院校的探索中,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订单模式”与“校中店”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做法。

二、无锡市商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无锡市商贸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对商贸流通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同时根据《无锡市现代商贸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的要求,近来无锡市商贸业人才需求的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态势。

第一,无锡市商贸企业对连锁门店店长及其他基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数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根据推进连锁经营快速发展计划,无锡市鼓励连锁经营向日用品、百货、家电、医药、石油、烟草、建材等多业种、多业态发展,到2011年要培育连锁门店超1 000家的龙头企业2家以上,超100家的企业10家以上。单从上述数据,2011年前后无锡市相关商业企业所需的连锁门店店长就达3 000人以上,这还不包括门店所需的店长助理、领班、营业员、会计、出纳等人员。

第二,“十二五”期间熟悉农村商业市场,有一定的农村市场开发和管理能力的商业从业人才将会有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根据《行动计划》所提出的“大力推进农村市场的开拓,推进肯德基等国际连锁名店进乡镇,做到镇镇有商业广场、镇镇有主力卖场、镇镇有名品名店”的要求,到2011年,无锡市将新增农村各类网点1 000家以上,其中新增“放心连锁超市”400家以上、村级“为农服务社”200家以上、“农家店”400家以上。“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对农村商业市场的开发力度将会延续,因此农村商业市场的发展也对商业从业人才的供给提出了量和质两方面的要求。

第三,具有国际视野、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端商贸人才,也会在“十二五”期间的无锡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同时专业素养较好的中、低端商贸人才也会在其中找到发展机会。培育商贸龙头企业计划和品牌振兴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高素质商业从业人才的需求。根据《行动计划》对“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和实施品牌振兴计划”的要求,到2011年,无锡市销售额超50亿元的大型商贸企业要达到5家以上;吸引华地、茂业、家乐福等国内外著名商贸企业在无锡设立区域性总部;鼓励有区域辐射力超百亿元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做强做大,同时,振兴“中华老字号”企业达10家以上,支持海澜、红豆等本地企业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些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求有高端商贸人才的领航,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合乎企业规格要求的基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来支撑。

第四,“十二五”期间无锡的中小商业企业将会更加重视储备商贸人才,因此各类院校的商贸类专业毕业生将会迎来就业的好时期。“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将会加快改造传统商贸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经营,使中小商贸企业做精、做细、做特、做优,这就需要中小商贸企业与各类院校紧密合作,为自己企业的改造升级和创新积蓄人才。

第五,国际商贸企业与新型业态的引入对无锡市商贸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将继续加大商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引入瑞典宜家、台湾远东等国际大型商贸企业,积极引入奥特莱斯等新型业态,积极引入85度西点房等特色商贸企业。2011年,落户无锡的世界500强中的商贸企业要达到25家以上,门店数达50家以上。这些目标的实现无疑会对无锡市本地培养的商贸人才提出更高的职业素能要求,也对无锡当地各类院校商科专业的办学思路和专业课程提出新的挑战。

三、无锡高职商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各院校办学专业与市场对商业人才的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通过上述分析,“十二五”期间,无锡地区存在大量需求的是大型连锁企业开拓全国市场所需的连锁门店店长及其他门店管理人员,而各院校所培养的商业人才中专门针对连锁门店的专业只有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每年大约毕业90—100名学生,其他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虽然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连锁企业的部分用人需求,但也只有4所院校开设这一专业,每年毕业人数大约在300—400左右。因此“十二五”期间无锡地区市场所需要的具备较高专业素养、掌握扎实理论知识、有较强动手操作技能的连锁企业门店管理类人员仍将比较紧缺。

(二)各院校办学专业与无锡地区商业内各行业企业的结合度不高

无锡地区的大部分职业院校还未能与相关的行业企业建立深入的校企合作机制,因而出现了各院校开办专业雷同、课程雷同等现象,而在专业设置相同的情况下也不能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的现实需求来设置课程、创新课程。同时,各院校也就不能根据与自己合作行业、企业的特点,来开设一些更贴近行业企业商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了。

(三)无锡地区各院校对自己所培养的商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定位不是很清晰

由于一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开展的滞后,因此其所培养的商业人才到底应具备什么职业能力,就没有准确的方向。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如果没有校企合作关系支撑,则其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就很模糊,工业企业基层管理岗位和商业企业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都要培养,然后现实生活中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涉及的行业多种多样,其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结果是学生好像什么都学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最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四)无锡地区各职业院校所培养商业从业人才的职业素养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商业从业岗位,尤其是首岗往往比较辛苦、收入不高,但其是通往升迁岗的必经之途,而一些毕业后从事商业基础岗位的学生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就会选择跳槽。这一方面有企业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各院校培养的商业从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反映,吃苦精神、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等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欠缺也是使毕业生出现就业心理不成熟,动不动就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各职业院校与无锡地区商业领域各行业协会的联系不够紧密

“十二五”期间,无锡地区会重点关注中小商业企业和农村商业的发展,而各职业院校要与这些单个的商业企业合作办学又不太可能,原因是单个企业的容量比较小,无法支撑合作办学要求,因此各职业院校只有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联系,掌握该行业人才需求变化的趋势,了解行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才能对接无锡地区“十二五”期间中小商业企业和农村商业发展对商业从业人才的需求。不过,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各院校与无锡地区商业领域的各行业协会联系并不紧密。

四、解决高职商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各职业院校应采取的对策分析

第一,各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和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满足市场需求。加强与无锡地区商业领域中各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商业企业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是各职业院校进行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的前提,只有这样各院校才能摸得准市场脉搏,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加强了校企合作之后,各院校才有可能找到原有专业的调整方向,才有可能进行课程调整,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因有着与红豆集团、上海兰家化妆品公司、深圳爱迪尔珠宝公司、361°体育用品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企业到学校内开设了一系列的“校中店”,从而才使得其所设置的传统专业—市场营销和工商企业管理,有了自己独特的培养方向。

第二,各职业院校应注意将院校的传统特色融入商业从业人才的培养当中。无锡地区的各院校因其本身历史渊源不同,各有其传统特色,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机械方面、江苏信息职业学院在电子方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城建设计方面、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在汽车工程方面等有优势,因此这些院校在寻找合作商业企业时可以注意寻找与自己的传统特色相关的企业,并注意与自己存在传统特色的行业协作,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传统特长融合进商业人才的培养中,如: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可开设机械产品营销方向,为无锡地区的机械企业与专业批发市场提供专业人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可开设计算机营销方向,为无锡地区的IT市场提供商业人才。

第三,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各职业院校在“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的一段很长时间内都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各院校近五年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毕业生就业心理不成熟、岗位稳定性低等现象比较普遍,这其中有家庭和企业方面的原因,但与各职业院校目前只关注职业技能培养而不注重职业素养的熏陶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今后所培养的商业从业人才能否为无锡地区的商业发展贡献力量,除了要让商科毕业生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外,还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从业心态和从业态度,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无锡地区商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问题。

第四,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各职业院校提高商科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与否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进程有很大的关系,而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后的课程优化问题实质是改革传统的理论式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践学习理论或边实践边学习理论的新课程模式,这些都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常态化引入才能实现。

第五,各职业院校应把握住“十二五”期间无锡地区商业发展对商业人才需求的趋势,努力培养数量充足的合格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未来五年无锡地区对商业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其需求的数量比较庞大,当然这些人才的需求并不是都靠无锡地区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来满足,但对于各职业院校来讲,其数量与目前各院校的毕业生数量相比依然是可观的,因此这是一个难得的各院校发展自身商科专业的机遇,能否把握好则取决各职业院校的洞察力、决策力和执行力。

(二)无锡市相关政府机构应采取的对策分析

第一,无锡市相关政府机构应积极引导和推进各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校企合作提供各项优惠政策。笔者认为政府可做的具体工作有:

一是由无锡市财政创立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基金”,凡是无锡地区高职院校与当地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包括与商业领域内的行业、企业合作)的,均可由各院校向基金申请合作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院校聘用企业兼职师资的费用支出,以及支付院校学生在企业接受岗位实训,企业为此付出的培训支出。当然如果校企合作活动中,企业要求院校培训员工的,则企业亦可向基金申请经费,作为向学校购买培训服务的费用。

二是对于真正参与校企合作活动,制订有校企合作规划及校企合作协议的无锡地区的企业(包括各类商业企业),无锡市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程度减征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待遇,笔者认为在原有基础上减征30%比较合适。

三是对与各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在校园内开设“校中店”的无锡地区商业企业的校园门店,无锡市工商、财税部门应减免征收有关税费。

第二,无锡市财政应加大对各职业院校培养商业从业人才的财政支持力度。笔者认为具体做法可有:一是继续做好无锡市精品课程建设中商科专业精品课程的遴选工作,进一步更新精品课程的评选标准,以教育部要求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模式为精品课程遴选的基础性要求;二是对商科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无锡市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相关的课题项目,市财政则应拨付相应资金,以供各职业院校申报,在这一方面做出出色成果的职业院校应给予较大幅度的奖励。

第三,无锡市相关政府部门应对吸引各职业院校商科专业毕业生的商业企业做好劳动监督检查工作,以促使这些企业能切实履行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好毕业生的各项权益,尤其是要督促企业完善毕业生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同时,也要督促企业在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就业员工的工资,从而留住各类专业人才。

[1]王志伟﹒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时空,2008(1):13.

[2]马元兴﹒无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4.

[3]章永刚﹒无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内涵建设[J]﹒江南论坛,2010(4):56-57.

[4]戴勇﹒刍议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J]﹒江苏社会科学,2009:85-27.

[5]黄蕾﹒论区域经济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驱动性[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16-118.

猜你喜欢

商科无锡市无锡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无锡一棉
无锡市刚柔并济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