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于辽宁省朝阳市的调查

2012-11-07刘亚军常海鹏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朝阳市朝阳节水

刘亚军 常海鹏

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于辽宁省朝阳市的调查

刘亚军 常海鹏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速,朝阳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水资源的瓶颈不仅给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更成为制约朝阳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开源到节流各方面探讨了如何突破水资源短缺制约,实现朝阳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短缺;可持续发展

朝阳市属于辽宁省最干旱缺水的地区,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因为水资源短缺,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朝阳地区每年因为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在20万-80万吨之间,而且每年春季农村都有几十万人饮水困难。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朝阳市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短缺日益显现。朝阳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受南来的温暖气团与北来的大陆气团交互影响以及季风环流影响,年内气候变化较大,夏季炎热,冬春少雨气候干燥。朝阳市域内分布着大凌河、小凌河、老哈河、青龙河等四大河流。据朝阳市水资源公告显示,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97.8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4.92亿m3,地表水资源量14.66亿m3,地下水开采量4.1亿m3,人均水资源量446.4万m3,占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54%,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9%。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朝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46.4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水资源总量指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水总量(扣除两者重复量)。2009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48560.5万平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1996.5万平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3582.7万平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0727.1万平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为29829.9万平方米。

2.水土流失速度加快。朝阳市受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及地形的影响,全市干旱少雨,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悬殊,并呈短时间内暴雨现象,造成地形上的强烈切割。河道多呈间歇性季节河,河床落差大,由于上游沟道无拦挡措施,遇有暴雨,洪水夹杂泥沙涌入河道,导致河水含沙量较大、河道淤积严重。近年来,伴随矿山开发,一些不合理的开发行为,使地表植被遭到人为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加剧。据辽宁省第四次卫星遥感测试,朝阳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785.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44.6%,居全省第一位。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地表支离破碎,加上过多依赖化肥、农药,无节制单一使用化肥导致土壤肥力衰退,耕地不断减少,旱、洪、风沙等灾害频发。

3.水质严重污染,水环境遭到破坏。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缺少资金和技术,对生产的废水、污水没有采取净化处理和再循环利用,直接排放到就近的河流中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同时,随着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污染。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5706.5万吨,其中朝阳市区(3个排污口)排放3484.8万吨,凌源市(3个排污口)排放501.5万吨,建平县(6个排污口)排放514.0万吨,北票市(6个排污口)排放922.4万吨,喀左县(2个排污口),排放283.8万吨。

二、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朝阳市发展的重要瓶颈

水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朝阳市用水最多的部门是农业,其次是居民生活,再次是工业。朝阳地区缺水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亮起红灯,目前形势更加严峻,由于缺水,给朝阳市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水资源短缺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1.农业生产方面。朝阳是全省的农业大市,农业的用水量占全市用水量的67%,农业生产受水的制约十分明显。“十年九旱”对全市的农业生产影响十分巨大,2009年朝阳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干旱现象,全市受灾面积达到525万亩,其中农作物绝收面积达到282万亩,占耕作总面积二分之一以上。为了解决困扰朝阳多年的干旱问题,2010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朝阳发展设施农业100万亩的任务。2011年以后继续递增。但是,无论是种植业还是畜牧业、林果业都离不开水。如蔬菜大棚的生产,生产一公斤棚菜大体需要5-10公斤的水,仅此一项农业生产需要的水资源就相当的可观。就目前的情况,在农业用水中,灌溉用水的50%来源于地下水,城镇生活用水也基本是开采地下水,两项合计需要用地下水4.2亿立方米,已经与地下水的可开采总量持平。

2.工业生产方面。朝阳市重化工业占的比重大,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工业中的矿产品采选业、冶金、造纸、食品加工及酿造等行业都是用水量较大行业,其中,金属及非金属矿采选业占的比重近30%左右。全市有铁矿开采和铁精粉加工的企业一千多家,每生产吨铁精粉耗水30吨以上,而且是一次性使用,回收和循环用水不到20%。凌钢集团虽然节水方面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做到吨钢用新水3吨左右。但是让我们算一笔账,2009年凌钢产出307万吨钢,每吨用水3吨,2009年凌钢使用新水921万吨,平均每天用新水2.52万吨。朝阳目前许多企业达不到凌钢集团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大多数企业在节水技术改造方面没有多少投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短缺程度。

由于水资源的缺乏,朝阳对外招商引资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大的项目因为水资源满足不了需要而只能另择它地发展,许多企业的改扩建工程迟迟不能动工。

3.城市生活用水方面。随着城市的扩容,人口的集聚,城市道路、用水、用电等方面亮起了红灯。工农业生产和居民争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建平县、凌源市城区内已经实行限时供水,百姓的生活十分不便。朝阳市区内供水也十分紧张。为最大限度保证市民的用水需要,在原来两处水源地开挖更深水井的同时,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城东部开发新的水源地。据朝阳市水资源二次评价数据显示,全市地下水利用率高达59.5%,接近开采极限。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居民用水紧张的局面将会更加严峻。

(二)水资源短缺对未来朝阳市发展的制约

根据朝阳市水务局对全市水资源规划,朝阳未来发展水资源的缺口仍然很大,成为制约朝阳未来发展的瓶颈。以2007年为基年,规划近期、中期、远期水平年分别为2015年、2020年和2030年。朝阳市现有取水工程均为地下水取水工程,经对近几年实际取水量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基年可供水量为18446万m3/年,即50.53万m3/天。而全市需水量以2007年现状年人口数和工业、建筑业、三产增加值为基数,根据相应规划规定的人口及经济发展速度,确定生产、生活、生态需水量和总需水量。确定为2015年全市总需水量为42829万m3/年,即117万m3/天,全年缺水24383万m3/年;2020年全市总需水量为61145万m3/年,即167.2万m3/天,全年缺水42699万m3/年;2030年全市总需水量为101658万m3/年,即279.4万m3/天,全年缺水83212万m3/年。由此可见,随着全市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朝阳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破解水资源瓶颈的对策

面对水资源的发展瓶颈,解决的途径只有 “开源”和“节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开发云水资源,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加快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管理制度,完善资源价格机制,促进城乡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开源与节流并举,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朝阳市各规划水平年供需平衡表(单位:万m3/年)

(一)开源方面

1.兴建水利工程,拦蓄地表水资源。朝阳市虽然是水资源贫乏地区,但是地表水利用率极低,我们可以修建大型的骨干工程拦蓄洪水,这样既可提高地表水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城市的防洪标准。有关部门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紧规划立项,积极向上级争取安排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使更多的扶贫资金和扶贫开发项目向水利工程方面倾斜。尤其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作出的“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大好机遇,发挥对口支援帮扶的重点向水利工程方面安排。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统筹规划出一批大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切实解决各县市区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近期应考虑在朝阳县境内大凌河一级支流老虎山河建设杨杖子水库,这可以缓解朝阳市区和朝阳县城区近期的发展用水问题。认真论证青龙河引水的可行性,推进引水工程的实施,同时,加快凌源凤鸣山水库规划建设,解决凌源、建平市民生活和凌钢生产用水问题。中期考虑从龙潭水库调水和从阎王鼻子水库取水,在朝阳市西部工业园区的中涝村和东屯之间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的净水厂,以解决朝阳主城区的供水问题。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做好“东水西调供水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引白入朝”工程建设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朝阳市中心城市和北票市供水问题。远期积极争取在喀左境内大凌河干流建设上窝铺水库立项,上窝堡水库规划总库容6.8亿立方米,是阎王鼻子水库库容的4倍,它的修建不但对下游的阎王鼻子水库、白石水库的蓄水和供水进行调节,还可以彻底解决凌源市、建平县、喀左县现在极度缺水的状况,也可以缓解朝阳市区缺水情况,而且将这个流域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二百年一遇。同时,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积极争取全市25座小二型水库列入国家和省除险加固规划。此外我们要学习西北地区经验,引导农民修建水窖,收集和储存自然降水。

2.搞好中水回用。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中水回用对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经济可持续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把污水在本地消化,达到污水零排放,节能又减排,更重要的是把环境污染降到了最小,真正达到了美化环境的目的。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朝阳市中水回用的范围及规模发展缓慢,目前,朝阳市市区及北票、凌源、建平、喀左等县(市)都修建了污水处理厂,但是,即便是修建污水处理厂的地区,经过处理的中水也都只是直接排放到河道里,这也只是增加了生态用水,在工业和生活上中水几乎没有被利用。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所有企业,特别是用水量较大的企业使用中水,甚至是消防这种短期用水,都要使用中水。这对缓解朝阳市水资源短缺将起到积极作用。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中水回用量可达到6727万立方米。

3.搞好人工增雨工程。朝阳地区三种水资源中,空中云水资源最为丰富。采取有利措施,充分开发云水资源,是解决朝阳地区干旱的主要途径。朝阳上空云有400亿立方米水资源可以开发利用,4-8月间平均有20多次有利于飞机、火箭增雨作业天气过程。人工增雨工作目前已经被证明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开辟水资源措施。自2001年起,朝阳地区又开展了火箭增雨,目前全市7个县(市)区气象局都配备了火箭增雨作业车,开展火箭增雨作业,取得显著效果。如果每年通过人工增雨,开发朝阳市上空水资源的10%,则朝阳地区每年可增加水资源40亿立方米,潜力是巨大的。为此,开展人工增雨是开辟朝阳地区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4.搞好生态建设,改善气候环境,提高降水量。朝阳地处内蒙古东南部,风沙干旱、土地瘠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要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在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按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指导思想,大力加强工程建设,突出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是持续大搞荒山绿化工作。省委、省政府把改善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作为“突破辽西北”战略的首要任务。提出用三年时间完成600万亩荒山造林绿化任务,其中500万亩由朝阳市承担,这500万亩相当于朝阳全部荒山和荒坡的总和。为此,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最优惠的政策,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支持。作为全市投入最大、惠及面最广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我们必须全力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坚持多种造林方式并用,坚持造管并重,坚持造林绿化与发展种苗及干鲜果产业基地相结合。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要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任务完成之后,朝阳的森林覆盖率将由32%提高到40%,达到甚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新树成林后,森林覆被率稳定在50%以上。二是继续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针对朝阳丘陵、坡地多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三是继续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项目。草地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遏制沙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林草并重。要探索沙化治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培育良种,搞好技术和良种的推广应用,加大草原确权力度,明确草原的归属和管护责任,确保草原长久发挥生态效益。

(二)节流方面

1.开展节水教育,实施节水工程。针对广大城乡居民头脑中长期形成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朝阳市水资源短缺状况认识不足,由此养成的不良生活用水习惯和生活方式,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提高节水意识。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节水是一场革命,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也是一场政策和体制上的革命。通过各种媒介向广大群众宣传节水重大意义和节水的方法,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浪费水资源可耻,节约用水是美德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每一个公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推行全民节水工程。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针对朝阳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现状,加快对现有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的转变,改变朝阳重化工业一枝独大的局面,大力促进商贸、金融、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业等的发展,使服务业成业引领朝阳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新引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对现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转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尤其要抓好用水大户的节水工作,在电力、化工、造纸、冶金、纺织、机械和食品等行业中推广国内外节水新工艺,加强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回用。限制开发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对没有达到环评标准的企业和对废水不能循环利用的项目进行坚决的整改,绝不姑息迁就企业的浪费和污染现象的存在。健全、完善企业节水管理体系、指标考核体系,促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广泛应用生态技术走生态农业之路。随着经济的发展,提供给农业用水量会逐渐减少,这就要求农业用水利用率要大幅度提高。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节水、高产、高效为核心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一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针对朝阳农民种植作物耗水量大,经济效益低的高杆作物现状,如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种植需水量少的抗旱作物,只有发展高效农业才能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问题,创造出最大的农业效益。二是改善农田灌溉制度。改善农田灌溉制度是农业节水的关键。改变过去漫灌的做法,因地区、农作物的不同大力推行喷灌、微喷灌、滴灌、管灌等技术。喷灌每公顷用水,由漫灌的4050立方米可以下降到1950立方米。从目前设施农业的发展看,农业采用滴灌和渗灌等地下灌溉方式,是今后一个时期最科学、最节水的灌溉技术,其用水量不足喷灌的1/2。同时,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大力发展节水保墒膜上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4.加强和改善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尤其是城市和农村供水设施落后老化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城市供水管道陈旧加之年久失修,失水严重。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城市供水管网方面,最近连续三年,管网漏失率高达20%以上,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加快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漏失率,尽量减少城乡供水系统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是当前水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资金问题,一方面靠政府的公共投入解决,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水资源形成的市场机制,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有利于城乡居民节约用水意识的形成,同时通过提高用水价格补充政府资金的缺口,从水资源收费中每年提取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供水设施的改造。从而达到减少水资源浪费的目的。

此外要理顺现行的水管理体制,对水资源经营实行统一管理。要建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的包括蓄水、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的水生产全过程,水量、水质、水环境全方位的城乡统一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等等。

总之,我们应通过各种经济途径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推动朝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朝阳市2009年水资源公报.

[2]朝阳市2010年水资源公报.

[3]朝阳市2010年统计公报.

[4]吴宽良.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E].水利工程网,2005-12-07.

[5]汪恕诚.水资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J].中国经济信息,2007,(8).

[6]孙东方.水资源短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E].中华水网,2011-04-17.

责任编辑 宫秀芬

F28

A

1672-2426(2012)02-0062-04

刘亚军(1963-),女,辽宁朝阳人,中共朝阳市委党校市情教研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常海鹏(1980- ),辽宁朝阳人,中共朝阳市委党校市情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研究。

※本文系朝阳市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批准编号:CYSKGH201001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朝阳市朝阳节水
朝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朝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朝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坚持节水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节水公益广告
美是童年朝阳
迎朝阳
节水公益广告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