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工作实效性研究

2012-11-03钟洁生柯燕云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思政课实效性思政

钟洁生,柯燕云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 揭阳 52200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工作实效性研究

钟洁生,柯燕云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 揭阳 522000)

在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教师是帮助学生扎实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生导师。高校扩招后教学资源的紧张,大班化教学造成师生互动缺乏;教材的滞后性和实践教学的缺位使思政课缺乏吸引力;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从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注重实践教学,提升理论分析水平,提高对党情、国情、社情的认识等方面入手,以增强思政课教师工作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素质与未来发展。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教师是关键。加强思政课教师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社会转型期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是指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所开设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 《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并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为提高对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对粤东地区所在四所高职院校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潮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现从调查访谈的结果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进行归纳。

(一)课程的开设的总体情况

根据国家的要求,自2006年9月开始,思政课开始实施 “05方案”,并按规定执行学时学分。从各校上课的情况来看,大班化教学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出现了超大班教学。即每一次思政课,教师基本上要面对100多名学生,有的甚至超过180名学生。大班化教学有其存在的教学资源紧缺等客观原因,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带来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课堂秩序难以掌控,师生交流互动少等情况。

表1 思政课上课班额情况调查

(二)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

学生对思政课接受的态度一般。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态度是:有60.2%的学生认为开设思政课是必要的,17.7%的学生认为可要可不要,13.5%的学生认为比较必要,8.6%的学生认为不必要。在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对大学生活以及对以后的人生规划有一定的影响,但同学们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远低于专业课程,如上思政课时从事其他课程的作业或书籍的阅读等,学习积极性远不如专业课程;特别是理工科学生,认为就业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的掌握情况较侧重,很少有用人单位会涉及大学生思政课的内容。

表2 对学生开设思政课接受程度情况调查

(三)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认识

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态度因教师而异同。从访谈结果中整理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理论学术水平比较高,教师视野开阔,分析问题透彻,能够给学生启迪的教师。第二,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和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平易近人,与学生关系融洽的教师。第三,在教学中比较风趣,有幽默感,使学生上课感觉比较轻松的教师。第四,教学方式方法新颖,备课充分,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得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教学生动的教师。第五,教学手段多样化,与学生互动多,多媒体材料搭配比较合理,PPT做得非常漂亮的教师。第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能够解决学生疑惑和思想问题的教师。第七,口头表达能力强,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充满激情的教师。第八,年轻帅气或者年轻漂亮的教师。比较不喜欢的老师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过于严肃,经常批评学生,甚至骂学生的教师。第二,不与学生交流,高高在上,装模作样,自以为是的教师。第三,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不尊重学生或者看得起部分学生,看不起其他学生的教师。第四,教学方式比较呆板,教学没有激情的教师。第五,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下课经常拖堂的教师。

二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欠佳原因分析

(一)大班化教学造成师生互动缺乏,师生关系难以融为一体

高职生是年轻的群体,富有活力,充满激情,特别是90后学生,个性突出,自我中心强。在大班教学环境下,由于个体受到较少关注,来不来上课,上课认不认真听讲,有没有认真思考问题,老师很少能关注得到,被老师点名提问的机会几乎寥寥可数,这些因素造成高职生对思政课的教学课堂不重视。加之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呆板,“一言堂”及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更容易造成学生走神、疲倦。部分思政课教师没有及时更新知识,不关心新事物新问题,上课没新意,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必然会造成学生不喜欢老师,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代沟,长此以往,思政课流于一种形式上的上课,达不到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学目的。

(二)教材的滞后性和实践教学的缺位使思政课缺少吸引力

思政课所使用的教材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编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教材中党情和国情教育占主要部分,但是对于社情的教育,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正确的分析以及相关的舆论引导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环节。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在信息时代,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社会信息,他们需要一个 “领路人”给他们在思想上一种正确的指引。思政课作为一门与时俱进、思想性强的课程,不是简单的说教、填鸭式教学就能实现教学目标,需要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结合,不仅需要老师的教学引导,科学的分析、解读,还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需要去烈士陵园扫墓,还需要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去看看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去贫困地区看看各种劳动群众的生活现状。然而,扩招后,教学资源的紧张,实践教学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缺少对社会的接触及理性的认识,对课堂简单的说教感到枯燥,甚至排斥。

(三)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政课不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但它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思想教育课。能不能起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任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关键。由于思政课独有的特殊性,教育时间长,见效慢,不能马上产生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效应,有部分人认为思政课上不上一个样,压缩课时,大班化教学,节省经费开支;甚至认为思政课不用什么特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谁都能上,这就造成思政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进一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低下。从教师个体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把教育看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课程上得好不好不是主要问题,强调课酬的多少,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来看待。第二,部分教师由于学校对思政课程不重视,存在着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因循守旧,没有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知识长期没有更新,不关注学生需求,知识老化严重,甚至以老教师资格自居,面对不同专业、不同个体的学生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依纲靠本,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对内容提不起兴趣,导致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 “开小会”的事情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 提高思政课教师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一)增强理论分析水平,关注社情民生,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①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科〔2005〕5号)。。思政课教师能不能上好思政课关系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当前社会发展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思政课不能停留于 “说教”,而应重在 “说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做好思想引导,特别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当前的党情、国情对社会突出矛盾做好正确的分析引导,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西方文化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进行科学正确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政教师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的基础上强调 “说理”,深入大学生的思想深处,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真正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对党情、国情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思政课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多年的革命和建设中所积累的经验与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集中反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其主要突出的特点。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当前思政课重教学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实践教学具有内容生动、直观性和影响深刻等特点,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提高对党情、国情的感性认识,能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拓展空间,加强教育,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

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高低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只有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才能对学生形成感召力,润物细无声,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如果思政教师素质水平低,不仅没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还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正确判断,对于政治立场的坚定和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起到负面影响。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首先是优秀人格的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和课程吸引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不断积累知识,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更新知识结构,开拓视野,形成深厚的文化涵养和广博的知识内涵,真正做到 “学高为师”;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思政课教师不同于其他专业课教师,它不仅授业解惑,还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态度、责任感能提高教师道德感召力和人格魅力,用行为去感召、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是拓展思政教师的视野和开展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要提升思政教师综合素质必须大力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不定期脱产进修,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不同地区不同院校教师交流,委派思政课教师参与一线管理,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重点培训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完善考核评价和评聘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引导、教育人的能力。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文学,陈 君.大学生道德教育有效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6).

[4]朱云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理论月刊,2009,(4).

[5]占 安.搞好思想理论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J].教学与研究,2004,(11).

[6]付佑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探[J].江苏高教,2007,(6).

[7]李 明.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

[8]杨雪琴,王国忠.增强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动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1,(19).

[9]林俊风.从新教学理念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3).

G641.0

A

1674-3652(2012)08-0 046-04

2012-06-28

钟洁生,男,广东揭阳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柯燕云,女,广东揭阳人,主要从事法学研究。

[责任编辑:黄江华]

猜你喜欢

思政课实效性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