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贴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研究

2012-10-31王守法曹建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0期
关键词:伏贴风湿病证候

王守法 曹建欣

风湿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在临床上发病率高,其中常见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等。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我科采用三伏贴疗法,防治此类疾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均来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共选择病例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6.56±15.89)岁,平均病程为 (7.5±1.2)年。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 (45.36±18.53)岁 ;平均病程为 (6.1±1.4)年。

1.2 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骨关节病: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修订的有关膝、肩和髋关节的分类标准。复发性风湿症:根据1987年Hannonen等提出的复发性风湿症诊断标准。中医证型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标准。

1.3 排除标准 局部皮肤有破损和感染者;有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给予医院常规治疗,即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伏贴。三伏贴药物有元胡、丁香、肉桂、细辛、吴茱萸、白芥子、甘遂等,按一定比例磨成药粉备用;鲜生姜洗净、粉碎,用3层纱布挤压,取汁制成姜汁,冷藏储存;用少量姜汁将上述药粉调制膏状以备现用。取背部双侧肝俞、脾俞、肾俞,加上命门总计7穴位为共同穴位。在夏季初、中、末伏的第1天各贴药1次,每次贴敷4~6 h取下,共3次。以1年为1疗程。以以上方药及穴位为基础,随证型不同、症状各异,临证加减。

1.4.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临床具体情况,拟定疗效评定标准如下: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8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6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计算公式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s对资料进行描述,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经卡方检验,两组愈显率比较,P<0.01,说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说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n)

3 讨论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临床上以关节对称性疼痛、游走、畏寒、反复发作为主。穴位敷贴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腧穴,并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敷贴。根据病机特点,贴敷药物以温阳散寒,祛痰化湿之药为主,佐以辛香走窜,活血通络,补肺健脾益肾之品,使机体免疫力得以提高,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中元胡味辛、苦,性温,“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止痛要药。白芥子温通经络,善散“皮里膜外之痰”,又能消肿散结止痛。肉桂味辛、甘,性热,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之效。三伏贴治疗风湿病的方法一方面可使药物由局部的皮肤直接吸收,直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药物对腧穴的刺激,激发经络系统的功能,起到纠正脏腑阴阳气血失衡,扶正祛邪等作用,且小剂量可发挥相对较强的治疗效果,同时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胃肠道副反应及耐药性的发生,具有简便廉验、应用广泛等优点。

本研究发现,三伏贴治疗风湿病有很好疗效,对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贴药后不仅使关节的局部症状改善,而且也可使全身防御机能增强。本疗法具有方法简便、疗程短、疗效好,经济方便、少副作用等优点,易为患者所接受。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123,349-353.

[2]王兆铭.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42.

猜你喜欢

伏贴风湿病证候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警惕诊疗问题生活化
出门晒太阳 风湿病患者要注意这些方面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总干眼 看看风湿科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风湿病能彻底治愈吗?
一起聊聊三伏贴
中药三伏贴引起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