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姜速效滴丸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2012-10-17许玲玲李群力麻佳蕾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铁氰化钾姜辣素滴丸

许玲玲 李群力 麻佳蕾 汪 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金华 321007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药食两用植物。生姜味辛,性热,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生姜有“呕家圣药”之称,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呕吐、晕船晕车等晕动病呕吐、妊娠呕吐、化疗引起的呕吐等[1]。生姜具有芳香和辛辣味,姜辣素是生姜中的辛辣成分,它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2]。姜辣素又称为姜油树脂,是以姜酚为主的系列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姜酚中又以6-姜酚居多[3]。为了使生姜能迅速有效地防止恶心、快速止呕,本实验将已从鲜姜中提取纯化后的姜辣素,制备成速效滴丸。与传统剂型相比,速效滴丸具有比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剂量准确、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方便等特点[4]。本实验还对生姜速效滴丸进行质量控制,主要以6-姜酚为对照品,采用铁氰化钾-三氯化铁比色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姜酚的含量,从而为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促进生姜的开发及利用。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高速药材粉碎机 (浙江金华华盛实业有限公司),HH-8数显恒温水浴锅(郑州中天试验仪器有限公司),BC-8501旋转蒸发器(上海贝凯生物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自制滴丸制备装置,LB-2D智能崩解时限仪 (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1004型电子天平 (上海天平仪器厂),SP-2102UV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剂与药材

鲜姜(购自金华市医药公司,批号:200905);6-姜酚标准品(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Y-070730-6JFM);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提供),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液体石蜡(天津市化学试剂公司);乙醇和甲醇(上海诚心化工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铁氰化钾(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三氯化铁(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为蒸馏水。

2 方法和结果

2.1 滴丸的制备

2.1.1 生姜纯化物的制备[5]

取鲜姜冼净,绞碎;加入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0 min,提取液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即得生姜粗提物。粗提物加入30%乙醇充分溶解,提取物与溶剂比为1∶120(g/mL),过滤,滤液按 2 mL/min 流速上样,D-101 型大孔树脂柱的径高比为1∶7,先用6BV的水洗脱,再用6BV的7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5 mL/min,得到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即得生姜纯化物(主要含姜辣素)。

2.1.2 载体和药物的配比的研究

选择基质分别为PEG4000和PEG6000,两者质量之比为 1∶2, 混合基质和药物的配比分别为 18∶1,15∶1,9∶1,6∶1,3∶1,进行试验,结果当基质所占比例越大时,滴制越容易成丸,圆整度较好,当基质药物比小于9∶1时,滴丸不能成型,因此选择基质药物比为9∶1。

2.1.3 载体的选择

为选择合适的基质,分别采用PEG6000、PEG4000:PEG6000(1∶2)、PEG4000:PEG6000(1∶1)、PEG4000,基质与药物配比均为9∶1,制备滴丸,结果表明:若仅用PEG6000做基质时,药液黏度大,滴制困难;若仅用PEG4000作基质,滴后丸大小不匀且不圆整;使用混合基质 PEG4000∶PEG6000(1∶2)时,药液黏度比较合适,可滴制成圆整度好的滴丸。

2.1.4 冷却剂的选择

因液体石蜡价廉、易得、安全,且不溶解主药成分,试验中选液体石蜡为冷却剂。

2.1.5 制备工艺

称取10 g生姜纯化物,加无水乙醇适量,水浴上加热溶解,并挥去乙醇;称取30 gPEG4000、60 gPEG6000于蒸发皿中,置85℃水浴上加热熔融;将药液加入基质中,边加边搅拌,混匀。再将混匀后的药液移至滴丸装置的贮液筒中,并使药液温度保持在85℃,滴距8 cm,滴入用冰水浴冷却的液体石蜡冷凝液中成丸。待冷凝完全后取出滴丸,摊于纸上,吸去滴丸表面的液体石蜡,自然干燥,包装,即得。

2.2 外观、重量差异检查及溶散时限测定

2.2.1 外观性状

制得的生姜速效滴丸外观棕黄色,表面光滑,色泽均匀,质地坚硬,味微苦。

2.2.2 重量差异

取生姜速效滴丸20粒,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项下有关测定,测得平均粒重在0.030 g,重量差异符合滴丸剂通则中的要求。

2.2.3 溶散时限

取生姜速效滴丸6粒,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项下有关测定,5 min内全部溶解。

2.3 滴丸总姜酚的含量测定

2.3.1 对照液及供试液的制备

2.3.1.1 6-姜酚标准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6-姜酚对照品16 mg,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0.64 mg/mL对照品储备液。

2.3.1.2 生姜滴丸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生姜滴丸5粒,加入80 mL无水乙醇,超声溶解后,过滤,滤液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2.3.1.3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30 g PEG 4000、60 g PEG 6000,不加生姜纯化物,按照生姜滴丸的制备工艺制备,即得不含生姜的阴性滴丸供试品。取阴性供试品5粒,加入80 mL无水乙醇,超声溶解后,过滤,滤液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2.3.1.4 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0.6%铁氰化钾溶液和0.9%三氯化铁溶液适量,按照体积比1∶1混合,临用前现配。

2.3.2 测定方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生姜滴丸供试品溶液、阴性供试品溶液各1 mL分别加入3个50 mL容量瓶中,以1.0 mL无水乙醇为空白,分别加入0.5 mL铁氰化钾溶液-三氯化铁试剂,边加边振荡,在暗处放5 min,再加0.1 mol/L HCl溶液定容,摇匀,放置15 min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00~800 nm扫描。结果显示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图谱相似,都是在680 nm处有最大吸收,而阴性供试品溶液却基本上无吸收,吸收光谱图见图1~3。因此,确定测定波长为680 nm。

2.3.3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精密量取6-姜酚对照储备液,用无水乙醇稀释为25.6、32.0、64.0、80.0、128.0、160.0、320.0 μg/mL 溶液,以“2.3.2”项下的测定方法测定,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样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0.001 6X+0.024 5,r=0.999 7。结果表明6-姜酚在25.6~32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供试品溶液,分别在 0、5、10、15、20、30、60 min 测定其吸光度,计算其RSD为0.38%,结果表明本品的供试溶液在1 h内稳定。

2.3.5精密度试验

对同一供试品溶液连续测定5次,其RSD(%)为0.39%,表明方法的精密度能满足总酚测定要求。

2.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鲜姜滴丸9份样品适量,分别加入80 μg/mL 6-姜酚标准液1 mL,按照“2.3.1”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配制成低、中、高3个浓度的供试液,按照“2.3.2”项下的测定方法操作,测定含量,计算每个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4%、103.10%、102.00%,则 9份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75%,RSD=2.47%(n=9),表明该方法回收率好。见表1。

表1 生姜速效滴丸中总姜酚的回收率试验

2.3.7 重复性实验

取五批样品,研磨成粉,测定总姜酚的含量,结果五批样品的平均含量为2.25 mg/粒,RSD为2.89%。

2.3.8 样品总姜酚测定

将制备得到的三批滴丸样品 (批号分别为090601、090602、090603)按照“2.3.2”项下进行操作,测得这三批样品中总姜酚含量分别为2.16、2.27、2.21 mg/粒,平均含量为2.22 mg/粒,RSD 为 2.48%。

3 讨论

3.1 生姜滴丸的优点

测得的生姜滴丸在5 min内全部溶解,说明滴丸溶出速度快,能达到迅速发挥药效的目的。这是因为滴丸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固体分散制备中的熔融法,药物在基质中以微细状态存在,有利于药物溶出和吸收,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且滴丸的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有利于工业化大生产。

3.2 制备生姜滴丸注意事项

由于生姜中的姜辣素为姜油树脂,很黏稠,不易与基质混匀,故先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姜辣素,待其溶解,加热挥去乙醇,再加入熔融的基质,这样利于混匀。

本实验通过外观性状、溶散时限、重量差异以及含量测定对生姜滴丸的质量进行考察,为制订生姜速效滴丸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1]何文珊,严玉霞.鲜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J].中药材,2001,24(5):376.

[2]卢传坚,欧明.姜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概述[J].中国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3):215-217.

[3]姜子涛,李荣.姜辣素化学及其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8,19(l):7-10.

[4]汪妍,李群力,麻佳蕾,等.垂盆草滴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24):2122-2124.

[5]李群力,许玲玲,麻佳蕾,等.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生姜中6-姜酚的研究[J].中草药,2009,40(11):1749-1752.

猜你喜欢

铁氰化钾姜辣素滴丸
基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生姜中姜辣素提取技术工艺
生姜姜辣素的分离及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
铁氰化钾比色法检测黄瓜中谷胱甘肽
穿心莲内酯滴丸
电位滴定法测定三元前驱体中的钴含量
姜辣素的酶法提取及其对亚硝酸盐清除的研究
姜辣素的超声波法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抗感冒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红外光谱法测定
HPLC法测定蒙药新Ⅰ号滴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连参滴丸制备工艺的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