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港航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江苏省为例

2012-10-12李上康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创新型素质物流

李上康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江苏南通226010)

一、高职港航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要求

(一)因应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在2011年的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胡锦涛主席再次强调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在今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胡锦涛主席主持研究部署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江苏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统筹推进科技、教育、人才强省建设,要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科教与人才强省。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相继公布实施,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之苏南经济转型升级、沿江开发深入实施,江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江苏正处于由港航大省向港航强省转型的战略关键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正处于加速推进港航业与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攻坚阶段。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将内河运输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论证与评估全面开展——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高技能应用型与创新型港航物流管理人才的强力支撑。港航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亟需因应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改革创新。

(二)体现对人才培养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港航物流业点多线长面广、超区域连续性强、需要多部门多工种多环节的紧密配合、履约过程影响因素复杂交织、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与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影响巨大等原因,对高职院校港航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图1)。

图1 高职港航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二、高职港航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与思路

(一)模式的实施步骤

在满足模式构建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相关高职院校较好的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江苏高职院可以构建港航物流管理“三层四段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即校企紧密合作,在“学校←→企业”之间双向交互实施四个阶段(校内港航物流管理理论学习、校外港航认识实习、校内工学交替的港航物流管理岗位技能培养、校外毕业顶岗实习或自主创业)教学,分三个层次(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增强→提高)逐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符合港航物流管理市场需求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港航物流创新人才。该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

⑴第一阶段(第一学期):基础能力、职业素养与创新素质的启发与培养阶段。专业基础模块与关键能力模块需要以能力为本位,改革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块化课程、项目化课程,通过价值观教育、人文艺术教育与应用教学初步启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

⑵第二阶段(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这是第一个培养层次的关键期。以校企深度合作推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既培养学生,也锻炼老师,同时以大量的课外兼职与社会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养成社会职业道德。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速培养学生的生存和生活能力,港航物流业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素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理念与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

⑶第三阶段(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这是整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阶段和关键期。该阶段的实施具有典型的工学交替特点,以实训中心仿真实训教学、竞赛导向教学和“课证融通”模块化教学为主要特征要求。教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文学与艺术学、哲学、伦理学等继续为学生积淀人文底蕴,创新型双师教科研团队以适用的教学方法充实学生的港航物流专业知识,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素质、关键能力与创新素质。

⑷第四阶段(第六学期):这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前三阶段教学成果的巩固、提升和深化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在社会实践的大熔炉中,实现真正的内化与网络化。在顶岗实习与自主创业的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语言交流应用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增强发展后劲,需要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单位或岗位撰写学术论文和实习报告。经过这一阶段的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应当提到较高层次。

图2 港航物流管理“三层四段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流程图

(二)模式的实施思路

构建与实施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根本的是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采用基于实践教学的创新驱动战略,摒弃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就高职港航物流管理“三层四段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系统顶层设计是先导,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学制度改革是保证,校园文化培育是灵魂,培养方案完善是抓手,专业品牌营运是核心——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院系领导要运用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已有条件与专业特色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灵活教学方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阻碍广大师生创新能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体制机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多措并举培育激情进取的创新型校园文化,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将已有专业全力打造成品牌专业以构筑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模式的实施重点

(一)对系统进行顶层设计

就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本身来看,涉及由小到大、由内而外的三个层次,即学院内部对培养模式的管理创新、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人才培养生态网络的创新、区域和整个社会的管理创新体系。高职院校主要在前两个层次上大有作为。具体到港航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模式实施中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创新(柔性学制、自由选课、完全学分制等)、模式本身的改革与创新(因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学校领导层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推动建立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教育体制,要在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教学制度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评估认证体系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和完善提供根本的系统支持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打造教科研团队成为学习型组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实施的主导者,运行的维护者,改革的倡导者,成果的创造者,措施的执行者,产品的培育者,没有强大的创新型、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而要培养创新型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不可想象的。高职港航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相当明确,就是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创业思维能力、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科研团队,并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较高组织学习水平和持续竞争力的学习型组织。管理创新理论认为,知识本身并不能构成一种竞争优势,学习行为才是构成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1]。首先,选配促进型领导,加强领导力建设,通过战略统筹与人本管理领导团队进行价值创造与开放集成,提高组织学习水平。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教科研团队,要建设富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学习型组织,主要是继续加强专业实务理论和前沿理论的学习,以夯实创新的基础。规划执行定期实践学习制度,推动团队的理念创新和方式创新。大幅提升反思学习的程度,促进团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推动方式创新[2]。改革和完善教科研管理和教学创新奖励制度,提高团队创新能动性和效率。

(三)采用“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作为第三张教育通行证的地位和作用,在职业教育中适时植入创业教育。即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主线,贯穿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为迁移而教,为创新而教,为创业而教,要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自愿、自发、愉悦地学习。因此,港航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宜采用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图3)。

图3 港航物流管理“三层四段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原理图

(四)改革教学运行机制

教学运行机制改革应以推动教师主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推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为目标。根据管理创新的过程要求(动态+反馈+开放),教学运行机制改革的重点如下:

1.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运行模式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必须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反馈性,以保证内外的信息交互及时性、产品的先进性、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校企合作正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外交流互动提供了一个必要且最佳的系统接口与交互平台。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奠基于实践教学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3]。这也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校企深化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学生、锻炼双师素质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一举多得。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也强调了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内热外冷现象,最基本的发展思路是校企联盟成为利益共同体,使得校企联盟成为互促互惠的共生关系生态网络。当前的重点是找准企业的利益和发展趋势需求,在资源使用、软件升级、系统维护、职工培训、战略研究、项目开发、社区建设等方面提供优惠甚至免费的周到服务。在这过程中,学校应当始终确立和坚守“服务社会,发展自己”的使命,主动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建立与社会企业共同发展的教育体制,为建设区域乃至国家创新体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首先改组专业委员会,由企业的部门经理以上的领导担任专业委员会主席,并且保证专业委员会的代表性,企业委员席位占比50%以上,而且要聘请到从事行业代表性业务的港口企业、物流企业、陆运企业、航运企业、船代企业、货代企业领导。其次,由专业委员会行使决策权,即对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其实施的决定权与否决权。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专业委员会都能实质性、制度化地参与,没有专业委员会的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不得实施。

3.全面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能人(即能力强、思维跨度大的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非完人作为目标,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应该很好地起到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作用。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包括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两者密切相关。所以,应当改变目前只由学生评价老师的做法,完善师生互评互促机制。

加强过程监控,综合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在专业核心课程普遍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项目化课程或模块化课程的改革前提下,将目前考试课程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由30%提高到50%,并且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鼓励与引导放在优先地位加以重点保证。

4.戮力推动教学制度改革与创新

教学制度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证。教学制度创新是对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的技术手段、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的改正,其目的是扫除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阻力,释放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潜力。改革与创新的思路是彻底改变绩效考评体系,量化教学效果考核,加强教学过程考核。同时,将不利于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管理规章制度清除出去,建立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加企业实践的制度保障,建立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区服务、课外实践、创新创业、各种竞赛的规章制度。

(五)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社会的深刻变革与学生的观念变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人本管理和柔性教学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想取得或继续保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力就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正视和呼应这些要求。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总的改革方向是变“教师课堂流汗,学生课后流汗”为“教师课后流汗,学生课堂流汗”,所有的教学过程均以学生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根据管理创新的过程和培养港航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目标要求,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并给予足够的平时成绩。实践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广泛采用已有的货运、物流服务或海事、保险索理赔或成功的港航物流企业家、杰出校友创业历程等方面案例进行教学并与课堂讨论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例如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与研究,采用教师面对面讲授,以比赛促进教学。同时,在学习生活中用大爱去关怀学生的成长,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和专业素养去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成长道路和职业生涯。例如,可以布置大作业:设计一条班轮航线并讲述如何维持该航线的船期表。要求学生3~6人自由分组,团队合作,按要求上交方案设计和方案设计报告并上来讲坛讲演,老师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去当好裁判。该作业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海运地理、货物学、货源组织、班轮航线论证与规划、班轮船期表的制作与维持等专业知识,并全面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应用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问题发现与处理能力,进而提高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六)大力培育创新型校园文化

纵观国际教育发展现状与历程,任何一所能培养大量创新人才的高等院校无一例外的都富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鼓励竞技、兼收并蓄、开放活跃的校园文化。这是因为校园文化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长期的历史积淀,是其持续发展的灵魂,具有无可替代的潜移默化塑造功能。例如,MIT(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的几乎所有毕业生无不烙上了“手脑并用”、“行胜于言”的深深印记。在长期实践中创新进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行大量的社团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跨校联谊晚会与社团合作及竞赛、专家讲座、杰出校友定期讲座等方式将创新型文化嵌入港航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全过程。同时,要注重发挥校友会的作用,积极开拓社会资源。

[1,2]李燚.管理创新中的组织学习方式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07~140.

[3]胡锦涛.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2011-04-24.http://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6.htm

猜你喜欢

创新型素质物流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