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2012-10-11罗学森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平喘支气管哮喘

罗学森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佛山 528244

中药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罗学森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佛山 528244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 将18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自拟葶苈泻肺汤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结果 通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中药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具有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经济实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中药;葶苈泻肺汤;穴位贴敷;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由多种细胞核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安全,并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故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1]。因此,寻找一种安全、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2009年8月~2011年8月笔者采用中药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1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8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对敷贴无法耐受、对治疗西药过敏者;(2)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气急及咳嗽;(3)伴有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者;(4)有精神障碍者。180例患者中,男122例,女58例;年龄16~64岁,平均(45.2±5.2)岁;病程 6个月~ 20年,平均(6.2±2.9)年;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喘息、胸闷、气短、肺部有哮鸣音、阵发性咳嗽。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自拟葶苈泻肺汤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葶苈泻肺汤处方为:葶苈子、款冬花、苏子、莱菔子、北杏、白前各15 g,炙麻黄、甘草各10 g,以清水煎开,取汁400 mL,每次服用200 mL,早晚各1次,每日1剂,以7 d为1个疗程;敷贴方为:白芥子、苏子各15 g,红花、甘遂、细辛各10 g,共研成细末,用温开水调成膏状,加之少许生姜汁制成敷贴,敷贴于肺俞、定喘,大椎,天突,肾俞,足三里穴位,敷贴时间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定为1~2 h,以局部发红为佳,每日1次,以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硫酸特布他林片(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H10970255,2.5 mg/片),每日 3片,富马酸酮替芬片(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H31021365,1 mg/片),每日2片,以7 d为1个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7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哮喘学术会议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判定[2]。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得到完全控制,相关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肺部还有少量哮鸣音;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但肺部还有哮鸣音,偶有短期发作;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它在临床上具有反复性、长期性、弥散性及可逆性等特点,喘息、胸闷、气短、肺部有哮鸣音、阵发性咳嗽是其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和体征。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安全,因此,寻找一种安全、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祖国医学认为,哮病发作是由于人体的肺部有痰湿停聚,加之外界的外感风寒以及饮食不节从而引起邪气触动停积之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壅塞于气道,肺管狭窄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而喘促,喉中带声而不能抑制,哮必至喘。由此可见,本病的病因、病机并非某一种因素,而其中以“痰浊”为本病主要发病病理因素,故而临床应以补肺益气化痰为治疗原则。自拟葶苈泻肺汤方中,葶苈子具泻肺降逆平喘之功;款冬花具有宣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功;苏子、白前具平喘止咳之功;莱菔子具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北杏能够去痰宁咳;炙麻黄具有宣肺散邪、平喘之功;加之甘草益气和中,调和众药。诸药为伍,共奏补肺益气、化痰平喘之功效。穴位敷贴是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结合的延伸和发展,对特定的穴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运行气血之功效[4]。肺俞为肺之俞穴,是肺气传输、输注于背部穴位,取之意在降肺气逆、定喘止咳;定喘为止哮平喘之经验穴;大椎为诸阳之会,取之意在宣通肺气、泄热降逆平喘;天突取之意在降逆顺气、祛痰利肺;肾俞取之意在补肾纳气平喘;足三里取之意在调节阴阳平衡。内服葶苈泻肺汤配合穴位敷贴,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以达补肺益气、祛痰平喘、疏通经络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药配合穴位敷贴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而采用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具有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经济实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李明华,殷凯生,蔡映云.哮喘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1,255-25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1997,20(5):26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11-12.

[4]章涵,董丽华,张静.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学,2008,40(11):80-81.

R562.25

B

2095-0616(2012)16-80-02

2012-05-16)

猜你喜欢

平喘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