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面罩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2-10-11张卫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肺水肿面罩呼气

张卫东

重庆市铜梁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重庆 402560

经面罩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效果分析

张卫东

重庆市铜梁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重庆 402560

目的探讨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1年12月住院的100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药物和鼻导管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呼吸机面罩机械通气。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病情缓解的速度较对照组快。 结论 经面罩机械通气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急性肺水肿的症状。

经面罩机械通气;急性肺水肿;分析

急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1],患者常有烦躁、大汗等全身表现,听诊可闻及肺部满布湿啰音或哮鸣音。本病若不能及时治疗可引起昏厥及心脏骤停导致患者死亡。以往抢救急性肺水肿的患者主要通过吸氧和药物治疗,多数患者可缓解,病情严重时才考虑,一般不使用机械通气。但现在许多报道证明应用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笔者对此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1年12月住院的100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37~78岁,平均(57.5±2.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肺水肿的诊断标准,其中心源性肺水肿7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引起肺水肿12例,急性药物中毒性肺水肿3例,输液过快引起肺水肿2例,急性脑血管病4例,溺水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呋塞米(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H42021912)和西地兰(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H31021070)强心利尿,氨茶碱(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33021655)镇静解痉平喘及硝酸甘油(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H14022197)扩血管治疗,必要时给予激素治疗,并严格控制补液量和速度。常规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5~10 L/min。

观察组:药物治疗与方法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呼吸机面罩机械通气。呼气末初始压力设定为2 cm H2O,支持压力设定为6~8 cm H2O,每隔5 min增加支持压力2~3 cm H2O,直至症状改善后再逐渐增加呼气末压力至6~10 cm H2O[2]。病情稳定后,逐渐降低压力并撤机。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及治疗结束后呼吸(RR)、心率(HR)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包括酸碱度(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观察组RR、HR、pH、PaO2及PaCO2、SaO2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以上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病情缓解的速度较对照组快。见表1。

3 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急性肺水肿在药物和鼻导管通气治疗无效时才给予机械通气。近年来随着无创机械通气的不断发展,机械通气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面罩机械通气是常用的无创机械通气方式之一,其优点为操作简便,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无需气管插管,因此避免了急性肺水肿时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气管插管导致的反射性心脏骤停等并发症[3]。面罩正压机械通气特别是呼气末正压通气可增加肺泡内压力,使肺泡扩张,改善气体的弥散功能,通过增加呼气末肺容量来增加血氧交换,使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上升,减轻肺水肿。另外还可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从而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脏供血[4]。与药物治疗相比,能更快地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和心功能,且安全无副作用。但也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用,患者必须有较稳定且有力的自主呼吸,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由于配合欠佳,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胃肠胀气应慎重选择。另外对于呼吸道内分泌物过多,呼吸功能较弱的患者因不能正常触发呼吸机的吸气相和呼气相,因此不宜使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s)

组别 时间 RR(次/min) HR(次/min) pH PaO2(mm H2O) PaCO2(mm H2O) SaO2(%)对照组 治疗前 36±7 123±16 7.47±0.04 64±8 30.7±6.8 77±5治疗后6 h 28±5 109±22 7.45±0.04 78±17 32.5±3.5 82±3治疗结束后 23±4 96±17 7.42±0.05 76±19 37.3±4.3 92±3观察组 治疗前 37±5 125±13 7.48±0.02 65±5 31.2±5.7 76±7治疗后6 h 22±4 90±14 7.43±0.03 95±15 36.8±5.0 88±5治疗结束后 21±3 78±13 7.41±0.07 78±21 38.8±5.1 95±4

[1]朱蕾,戎卫海.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4):217-220.

[2]王继芹,周敏,蔡振林.面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9):636-637.

[3]于海涛,张长禄,孙颖.无创性双相正压面罩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43例效果观察 [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1):73-74.

[4]杨巧凤.双向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4):226-228.

R563

B

2095-0616(2012)16-216-02

2012-05-11)

猜你喜欢

肺水肿面罩呼气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的价值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理想面罩
单纯右冠状动脉闭塞并发肺水肿的机制探讨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