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2012-09-25张霁虹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意图和平战争

张霁虹

本课是新课标指导下的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将从教材分析、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流程4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参加一次悼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此次活动是为了悼念二战中被屠杀的300个孩子。在历史和现实交织的场景中,贯穿着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灭绝人性的罪恶行经,震动读者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一)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法西斯匪徒的凶残,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

2.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一主题。

3. 尝试对战争问题有自己的正确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把握文章主题。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要求,学习战争题材的作品,要注意把握文章主题,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二、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三、教学方法

方法1:情境朗读法。

方法2:矛盾分析法。

方法3:合作研讨法。

设计意图: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预习、激情导入。

1. 导入:

上课之初,播放李俊男的歌曲《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同学们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发出“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样的呼唤?学生畅所欲言后,用“是呀,在我们高兴的时候、悲伤的时候,心里想的、嘴里念的一定是我们的亲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纳粹实行了残无人道的种族灭绝。1941年10月21日,纳粹在南斯拉夫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 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当这些孩子面临杀戮时,留下了这撕心裂肺的稚嫩声音”。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平时学生对战争生活了解不多,在教师指导下,了解有关战争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为课堂发言提供有力的依据。

2. 作者简介:

聂华苓,1926年生人,湖北人。在台湾、美国发表过文章。代表作有《台湾轶事》等小说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3. 检查预习:

以小组为单位,用白板展示预习成果,可以就字词、文学常识等问题向其他小组发难,教师强调补充归纳,并且拓展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由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发挥。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使出浑身解数,来彰显自己的能力,同时又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快乐,并且水到渠成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工作。

(二)品析文本、理解疏通。

1. 梳理结构、速读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两个问题。

(1)概括文章4个部分的内容。(学生默读,概括归纳。)

提示: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是摘录遗言。

(2)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2 . 感悟主题、析读课文。

(1)用一句话表达读完这篇文章得感受。

(2)说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3. 品味语言、圈读课文。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③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但不忘历史、纪念死者,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谬。

设计意图:要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默读,并注意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因为默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们在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们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感人肺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情境,容易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利于产生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三、 把握时事、拓展延伸

(1)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视频。

(2)请同学们结合当前我国的领土归属问题,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3)同学们,“亲爱的爸爸妈妈”是被纳粹残害的孩子在临死前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呼喊,这是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对法西斯的控诉,对和平的呼唤。愿世界永远铸剑为犁,愿同学们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设计意图: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一定要立志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

四、作业

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教师可以用安格尔的话启发学生思考。关键是区别侵略与被侵略。要抓住关键,探究这个日本人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言论的实质是什么,危害是什么。

五、教学设计及说明

1. 不同形式的阅读环节,学生和文本对话。

阅读是灵动的,阅读是个性的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有助于同学们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感人肺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情景,容易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利于产生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2. 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世界向往和平,世界需要和平,铸剑为犁的雕像已经在联合国门前伫立了40多个春秋,然而和平依旧没有来到,让学生们了解战争的可怕以及和平的宝贵。

E-mail:sissijiangwen@163.com

编辑/姜雯

猜你喜欢

意图和平战争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期盼和平
燕山秋意图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