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虎山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2012-09-25涂海丽黄国华

关键词:龙虎山遗迹景区

涂海丽, 黄国华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江西抚州 344000)

1 地质遗迹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其既有非常优美的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又有历史悠久的道教与古越文明等人文景观。龙虎山历来重视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给当地旅游带来巨大变化。本文重点在于阐述地质遗迹保护与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具体传导机制、龙虎山地质遗迹旅游开发存在的限制性因素以及龙虎山地质遗迹如何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1.1 地质遗迹及其特点

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漫长的46亿年演化时期内,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1]。地质遗迹是当今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包含了深奥的科学内涵,是人类探寻地质奥秘,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直接对象。这些遗迹能够提供地球形成演化过程中某个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构造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和提取,就能科学地说明某个地质事件的特点及某段地质时期地壳演化历史。在地质遗迹的研究和认识的过程中,人类可以把握地球演变的地质动力机制,探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矿产、能源等工业原材料的赋存规律,预测地质灾害(灾变)发生风险,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

地质遗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形成的漫长性,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漫长的运动中形成的;二是其不可再生性,地质遗迹一旦遭到破坏,其就会永远消失;三是其具有美观性,大范围的地质遗迹往往具有很高的欣赏性;四是其富有经济性,对地质遗迹的开发可以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增加,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1.2 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原则

地质遗迹保护是出于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需要,对某区域内由地球运动所造成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有计划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利于遗迹保护的整体措施[2]。地质遗迹开发是在不损坏遗迹的前提下进行的旅游线路与旅游景点的开发。地质遗迹开发的总原则是“先保护,后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如果不能确保开发后地质遗迹续存,原则上不开发。

2 地质遗迹保护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

通过走访龙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与当地经济管理职能部门,本文作者发现地质遗迹保护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为:地质遗迹得到保护,地质遗迹开发旅游资源知名度提升,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产业快速形成与发展,旅游收入与社会就业率增加,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增加。

龙虎山2001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2012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故本文将2001年、2007年、2010这三年数据与其前后年份进行对比,对比的结果可以用来说明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给当地旅游带来的变化。通过下表1数据对比,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果:(1)自从2001年龙虎山地质遗迹得到国家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该地旅游步入了快速发展通道。2002年旅游收入就增加了12.79倍,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比重增长了10.58倍。(2)龙虎山每多获得一个称号,该地旅游经济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和飞跃。2007年龙虎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通过2008年的宣传与推广,2009年起境外旅游人数增长就步入了快车道,入境旅游人数和创汇两项的年平均增长率都超过30%。(3)旅游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不断攀升,这可以说明通过龙虎山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旅游业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源源不断的促进力。(4)龙虎山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切实的收益,当地居民通过旅游产业实现更多就业,从而当地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有明显增加。(5)2012年龙虎山获得“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称号,其旅游产业又将步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按以往经验预测:2013年该地旅游收入将突破100亿元,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比重将达到8%左右,占全市GDP总产值比例将达到18%左右,入境旅游人数将突破25万。

表1 龙虎山所在地鹰潭市旅游相关情况表

3 龙虎山地质遗迹旅游存在的限制性因素

3.1 地质遗迹存在部分破坏

龙虎山地质遗迹资源被破坏存在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质遗迹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建设与景区服务设施运作所带来的破坏。开发本来就是一种有限度的破坏行为,这种破坏主要体现在:旅游线路的不合理规划,景区内道路开凿,林木的垦伐,交通与餐饮住宿设施的运行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对地质遗迹的破坏等。二是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破坏。龙虎山地质遗迹周边具有很多的矿产,有些矿产的开采历来已久,而矿产的开采必然会永久性地破坏地质遗迹[3]。三是炸山取石现象严重。因为基建项目需要大量砂石,导致有些地方还在违规炸山取石。四是超容量的游客导致地质遗迹人为风化加快。任何一个旅游景区都有其最大游客容量限制,龙虎山也不例外。随着龙虎山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提升,游客呈现井喷状况,景区常超负荷地承接游客游览,从而导致旅游线路上的地质遗迹加速风化,有时还会遭到人为的破坏。另外,游客在游览中乱丢乱弃现象既影响了景区的美观,同时又导致地质遗迹因受到化学物质污染而发生毁坏。

3.2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内涵有待深度挖掘

任何一种旅游资源都存在其“外形”与“内涵”两个层次,“外形”是指其外在表现形式,“内涵”是指产生这种“外形”的成因、过程与科考价值等[4]。龙虎山旅游现阶段还主要是以观光游览、猎奇探险为主,游客得到更多的是对于“外形”的低层次感官刺激。对龙虎山地质遗迹的成因与演变历史基本不知,游客在游览中只得到“外感”,而没有得到“内悟”,游客的知识视野没有得到拓展,游览价值没有实现最大化。缺乏对龙虎山内涵的深层次了解,必然影响龙虎山形象的提升和可持续的发展。只有进一步整合龙虎山景区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对其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才能整体提升龙虎山旅游品牌和形象水平。

4 龙虎山地质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

4.1 严格执行“保护与开发平衡发展策略”

龙虎山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必须严格遵循“先保护,后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龙虎山地质遗迹首先要做的是保护,没有保护,就没有后续的开发。而如果不对地质遗迹进行开发,那地质遗迹保护也将难以持久。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保护是为了更高效益的开发。开发既能促进地质遗迹的保护,但同时也会造成地质遗迹一定程度的毁坏,所以保护与开发应该平衡发展,在地质遗迹最大限度的保护上,取得开发的最大经济效益。龙虎山地质遗迹在前期有效的保护下,现已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当地政府在开发地质遗迹时,要将遗迹保护放在首位,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走一条既不破坏地质遗迹,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

4.2 科学规划景区工程项目,严格监管景区服务设施的建设与运行

景区的工程项目建设一般是指景区旅游线路、停车场、餐饮与住宿等项目的选址与建设[5]。在景区内开设旅游路线时,尽可能不在地质遗迹中开凿道路,路线与地质遗迹的距离应控制好,既要让游客能清楚观看,又要避免游客对地质遗迹形成直接破坏。停车场一概修在景区外,进入景区一律使用电气化交通工具。严格监管景区内服务设施的运行,杜绝服务设施将废弃物排入景区。在一些地方树立警示牌和护栏,并监督管理人员定期巡查,及时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4.3 科学管理龙虎山地质遗迹资源

首先,科学估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也就是计算出一定时间内龙虎山最大可容纳的游客数量。胡炳清在《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一文中提出了旅游地的环境容量计算方法:M=min(M1,M2,M3,M4,M5),M为交通、床位、空间、游乐设施和停留时间五个因子的容量值中最小者。当某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最大值时,景区就可以通过限流或者门票的价格杠杆作用来进行调节[6]。

其次,对地质遗迹进行分级管理。将龙虎山地质遗迹分为四级,一二级以保护为主,只用于科考研究,三四级用于旅游开发。

最后,对地质遗迹景观实行“轮休制度”。为了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建议仿效黄山风景区的管理办法,对重要景区与景点进行定期“体检”,对“体检”有问题的进行3至5年的“轮休”,以达到恢复植被,使景观长久地保存下来。龙虎山风景区应定期对地质遗迹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因为旅游而导致其将受到破坏,如人为的风化加快等现象,就应该对其实施“轮休”,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地质遗迹不受破坏。

4.4 加强龙虎山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旅游者已不再单单满足于外在的感官刺激,越来越多的游客追求旅游过程中所带来的内心感悟。龙虎山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需要在内涵上进行深度挖掘。

龙虎山地质遗迹的秀、美、奇只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其内涵其实很深广。龙虎山有奇特的丹霞地貌、火山岩地貌、新构造活动遗迹等,其记录了自中生代以来古亚洲构造域向西太平洋构造域转化的演化历史,见证了印支运动后信江盆地由拗陷型盆地发展为断陷型盆地,早白垩世活动期间华南火山岩系的形成,晚白垩世期间湖盆蒸发环境与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的膏盐沉淀和河湖盆地内的风沙堆积,以及晚白垩世恐龙灾难事件,同时也记录了自白垩纪以来生命记载和地貌演变中的地质过程和与众不同的地质及地貌特征,是反映大洋与大陆过程、揭示滨西太平洋陆壳和地貌演化的突出例证,是世界上壮年晚期到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龙虎山地质遗迹资源是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的理想基地。游客既能欣赏到秀美的自然风光,又能学到形成这些风光背后的科学知识,可满足游客高层次的精神需求[7]。

龙虎山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以“古越文明”和“道家思想”为代表。历时2 600多年的古越族崖墓,以其数量多、位置险要、文物丰富、保存完好而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一绝,被誉为“天然考古博物馆”。龙虎山又为道教发祥地,一直是道教天师承袭之所和全国道教活动中心[7]。这两者都大有深度挖掘的地方,“古越文明”的形成背景、发展历史、对整个“华夏文明”的贡献等等,都期待我们去挖掘,并将其传输给游客。宗教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部分,也是最具有吸引力和持久力的旅游资源之一,很多国家和地方都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如山东的曲阜深度挖掘“儒家思想”的内涵,并以“儒家思想发源地”对外进行旅游宣传,取得巨大成功,如今每年都有大量游客从国内外前往溯根寻源。“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其教义、教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凸显,龙虎山应以“道家发祥地”来对外进行宣传,通过定期举行“天师诞辰纪念日”、“道家思想高端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来强化龙虎山在道教的重要地位,既能深度挖掘“道家思想”的深邃,又能提升龙虎山旅游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

总之,龙虎山地质遗迹是自然留给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其既要保护,也要开发。应将地质遗迹与历史人文遗迹综合开发,使历史人文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会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从而使龙虎山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5A级旅游圣地,成为一个集地质、地貌、人文、自然生态等遗迹保护和研究为一身的综合性世界地质公园。

[1]地质矿产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Z].北京:地质矿产部,1995:88-92.

[2]姜勇彪,郭福生,熊国宝,等.江西龟峰丹霞地貌景观特色及开发探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1-224.

[3]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5-28.

[4]董颖.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4):56-60.

[5]路桂景.浅谈地质遗迹的保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8):33-36.

[6]邱卫林.江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筹融资问题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33-135.

[7]周林图,李志文,郭福生.龙虎山丹霞地貌与民间文化心理及道教情结[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356-358.

猜你喜欢

龙虎山遗迹景区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连续16年现身江西龙虎山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龙虎山
“猴妈”和她的猴孩子们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