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研究Clinical Study of Acupuncture on T Lymphocyte Subgroup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2012-09-20张真珍梁红萍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亚群淋巴细胞神经功能

张真珍,梁红萍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12)

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150万~200万,其中约70%是缺血性脑卒中。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两个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通过免疫系统表现出来。神经细胞和免疫细胞都可以合成并释放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这些信号分子成为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对话的共同生物语言。Meisel C等[1]发现,脑卒中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急性脑梗死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损伤性病变,研究表明,免疫机制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T细胞亚群与急性脑梗死的联系备受重视,国内很多学者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可引起T细胞的免疫功能下降。传统医学认为,针灸可以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现代医学则认为,针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这种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起作用。本文通过检测针刺前后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来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来自2011年3月-2011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2],且经MRI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7岁~80岁,平均年龄(57.83±11.14)岁;病程 1 d~14 d,平均(6.10±4.97)d。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8岁~75岁,平均年龄(60.80±8.81)岁;病程 1 d~14 d,平均(3.97±3.87)d。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治疗组轻度15例,中度13例,重度2例;对照组轻度13例,中度14例,重度3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分级上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收集同时期门诊体检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2岁~75岁,平均年龄(54.67±10.80)岁。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初次发病,发病2 w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脑出血、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引起的卒中患者;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精神病史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伴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中途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根据病情常规使用西药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针刺治疗。①取穴:头穴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言语区等。体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透后溪;言语不利取金津、玉液与廉泉,左右廉泉交替针刺。②施术:头部施快速捻转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然后接G6805-1电针治疗仪,以连续波电刺激。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 min。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晨起空腹静脉血各2 mL。血样置于装有100 U肝素的抗凝管中,颠倒混匀待检。应用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提供的美国BD公司生产的CD3-FITC、CD4-FITC、CD8-FITC试剂盒及美国BD公司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采用CellQuest功能软件进行参数获取和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 CD3、CD4、CD8、CD4/CD8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1995年10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进行评定。①临床疗效评定依据: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具体表现在意识、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或恢复到病前状态。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要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活动可自理,大部分需要人帮助。4级:可站立走步,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7级:植物状态。②临床疗效评定分级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

3.2 疗效观察

3.2.1 治疗前T细胞亚群指标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T细胞亚群指标比较 (±s)

表1 治疗前T细胞亚群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CD3(%)CD4(%)CD8(%)CD4/CD8正常组 30 69.13±7.17 42.33±5.44 28.50±5.72 1.51±0.26治疗组 30 73.90±11.36 44.90±9.58 32.27±9.67 1.57±0.69对照组 30 72.70±7.75 45.20±10.49 30.83±10.01 1.65±0.76

由表1可知,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 CD3、CD4、CD8、CD4/CD8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2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比较 (±s)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例数CD3(%)CD4(%)CD8(%)CD4/CD8对照组 30 治疗前 72.70±7.75 45.20±10.49 30.83±10.01 1.65±0.76治疗后 70.40±7.441) 43.77±7.03 28.07±8.791) 1.72±0.62治疗组 30 治疗前 73.90±11.36 44.90±9.58 32.27±9.67 1.57±0.69治疗后 69.70±6.101) 41.03±8.071) 28.97±8.081) 1.55±0.59

由表 2 可知,治疗组治疗后 CD3、CD4、CD8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 CD3、CD8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2.3 T细胞亚群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别为:CD3(r=0.266,P=0.040),CD4(r=0.054,P=0.683),CD8(r=0.336,P=0.009),CD4/CD8(r=-0.163,P=0.214),其中CD3、CD8T淋巴细胞下降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

3.2.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分别为(18.1±8.555)分、(8.83±6.39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分别为(19.1±8.735)分、(12.5±7.487)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3可知,治疗组治疗后显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

4 讨论

细胞免疫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不仅是细胞免疫应答的承担者,也是机体免疫应答最重要的调节细胞。其表面标志有两大类:一类为T淋巴细胞所共有的CD3标志,另一类为亚群特有标志。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可以把外周T淋巴细胞分成两个功能不同的亚群:CD4和CD8阳性T淋巴细胞亚群。当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异常时,机体可产生免疫紊乱而导致机体发病。总而言之,T淋巴细胞亚群中辅助性CD4Th和抑制性CD8Ts细胞对免疫反应起调控反应,在Th和Ts之间相互诱导、相互制约形成的细胞网络调控和维持免疫反应稳定起重要作用,以免发生过度反应损伤机体。

自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假说提出以来,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热点之一,中枢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近年来研究资料表明,脑梗死后造成的脑组织和血脑屏障的损害可能引起免疫系统的紊乱,临床检测已证实脑梗死患者可有若干系列免疫活性物质水平和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4-5]。国内多数研究认为脑梗死急性期免疫功能下降与脑梗死脑水肿侵犯了基底节、下丘脑及垂体,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紊乱,使这些腺体合成和释放的激素作用于胸腺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功能下降[6]。脑损伤后产生的IL-1β、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通过细胞间隙扩散或者脑脊液、血流直接激活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外周免疫抑制[7-8]。中枢神经的结构完整性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脑梗死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损伤所引起的应激性免疫反应的机制是复杂的,应激对免疫的抑制与促进作用,主要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强度、时间和频率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 CD3、CD4、CD8、CD4/CD8均高于正常人平均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急性脑梗死虽然对免疫调节有影响,但免疫系统的自身平衡并未受到破坏。这与文献资料报道稍不一致,可能与病程、病情轻重等有关。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代表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显著降低(P<0.05),接近正常人平均水平,表明早期采用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文献资料报道稍不一致,可能与病例数、针刺疗程等有关。

临床实践表明针刺疗法对脑梗死确实有独特的疗效,且具有成本低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常规西药治疗对肢体功能的恢复疗效局限,针灸可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纠正气血逆乱,有利于相应侧支循环的建立,使局部缺血区的脑血流障碍得以改善,从而改善肢体偏瘫、失语诸症。

综上所述,针刺能够调节免疫紊乱,减少感染机会,减轻血管损伤,具有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功能,为疾病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1]Meisel C,Schwab J M,Prass K,et al.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yinduc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J].Nat Rev Neurosci,2005,6(10):775-786.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王朝辉,李洋,李威.急性脑血管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J].中国老年病学杂志,2006,26(9):1 179-1 180.

[5]吴小姝,牛小媛.急性脑梗死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2):1 198-1 200.

[6]杨丽娟,耿直.急性脑卒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6(3):180-183.

[7]Chamorro A,Urra X,Planas A M.Infection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a manifestation of brain-induced immunodepression[J].Stroke,2007,38(3):1 097-1 103.

[8]Ulrich D,Juliane K,Johann S,et al.Stroke-induced immundepression:experimental evidence and clinical relevance[J].Stroke,2007,38(2):770-773.

猜你喜欢

亚群淋巴细胞神经功能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