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疗法应用于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2-09-19顾明明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7期
关键词:涎腺颌下腺腮腺

顾明明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是常见的涎腺类疾病[1],是由各种原因包括结石、异物、狭窄等引起的腮腺液流出受阻的症状。它在人群中发病根据不同位置有不同比例[2],其中8%~92%的患者发生于颌下腺,6%~19%发生在腮腺,另外有少部分人发生于舌下腺及其他小腺体。临床可以表现为腺体反复肿胀,疼痛或导管口流脓,常与进食相关。造影与病理主要表现为主导管与分导管的炎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腮腺炎通常并发症较少,偶尔会有导管壁侧穿,或舌神经损伤出血等。本文研究了52例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患者的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5月-2010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52例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26例,其中西医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5.5岁;腮腺结石7例(26.9%),下颌下腺结石17例(65.4%),非结石腮腺分支导管堵塞1例(3.84%),非结石下颌下腺分支导管堵塞1例(3.84%);中西医结合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36.6岁;腮腺结石8例(30.7%),下颌下腺结石17例(65.4%),非结石腮腺分支导管堵塞1例(3.84%);发病时间4~19个月。经诊断可见腮腺结石15例,腮腺分支导管阻塞者2例;下颌下腺结石34例,下颌下腺分支导管阻塞1例。52例患者均腮腺或颌下腺反复肿胀、疼痛3次以上,或进食加剧并能自行缓解[3]。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腮腺造影:腮腺造影用40%的碘油(产自中国淮海制药厂)为对比剂,并拍摄侧位与后前位片,造影后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影像特征主要如下:炎症期涎腺组织水肿,造影X线显示导管间,小叶间导管狭窄或扩张呈拉长改变,还有部分患者见导管或腺体中有结石。

1.2.1 基本方法 采用全身抗生素加支持疗法,选用广谱抗生素治疗3~5 d,体温正常后进行灌注。每次灌注前于腮腺区按摩2~3 min后把脓性分泌物由导管挤出,并配合维生素C片,选温热盐水漱口,减小逆行感染可能。灌注方法及剂量:板蓝根注射液4 ml进行冲洗,并滞留于腺体内,庆大霉素2 ml与地塞米松1 ml,使用7号穿刺针磨去斜面使其圆钝,末端套尼龙管,针头深入腺体导管堵住管口,灌药时防止药液返流,灌注缓慢,直到腺体隆起,拔出针头用棉球堵住管口,不能立即进食漱口,隔日交替灌注[4]。疗程:每隔1 d交替灌注7次1疗程,据患者情况及症状,通常冲洗3~4次。

1.2.2 中医疗法 按照辨证疗法治疗:(1)温毒在表采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使用银翘散加减,水煎服,1剂/d。(2)胆热犯胃,气血瘀滞型采用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方案,使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水煎服,1剂/d。(3)余毒未清型采用消瘰丸加减。气血亏损,痰瘀阻留型,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4)邪退正虚,气阴两虚型采用益气养阴,健脾开胃。

1.3 评价方法 临床检查:包括腺体胀痛程度、腮腺导管口是否红肿、导管口分泌物清亮程度[5-7]。腺体胀痛的数据化测定(VAS):使用视觉模拟尺让患者自我评估治疗前后胀痛值。评价腺体胀痛不适属主观感受。具体方法是让患者于0~10 cm标尺上自我评价腺体胀痛程度,0代表无痛;10分表示胀痛剧烈且难以忍受。通过X线造影方法评价恢复程度:比较药物灌注治疗前以及治疗6个月后腮腺整体造影,观察导管狭窄扩张程度是否好转,注意观察导管壁是否光滑。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3 d,1周,1、3、6个月及以上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痊愈:肿痛症状完全消失,导管内分泌物无其他异常。有效:肿痛症状相对之前缓解70%或者导管口肉眼未见脓性分泌物。无效:疼痛症状无缓解或导管口见明显脓性分泌物。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的症状消失,无残留现象。西医组首次成功21例(80.8%),复发3例(11.5%),1例行腺体摘除,治疗有效23例(88.4%);中西医结合组首次成功24例(92.3%),1例治疗效果不佳后行直接切开导管取石,患者无复发现象,治疗有效25例(98.1%),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并发症及VAS评分比较 患者于治疗后肿胀、疼痛症状有明显缓解,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以前,中西医结合组情况优于西医组。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s) 分

*与中西医结合组比较,P<0.01

组别 治疗前3 d治疗后3 d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6个月西医组 7.6±0.4 7.8±1.2*6.8±1.3*5.6±1.1*2.1±0.4*0.3±0.1中西医结合组 7.9±0.9 7.1±0.8 5.5±1.5 2.2±0.9 0.8±0.1 0

中西医结合组B超显示治疗1周后导管扩张明显,腺体减少,回声明显消失,恢复较西医组快;但两组唾液总流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以往对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治疗多为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的治疗主要包括自后向前的按摩腮腺加速分泌物的排除;口中含果味维生素C,或者进食酸性饮食,促使唾液的分泌以及排出,另外使用温盐水漱口,可以减少腺体逆行感染。但是用非手术治疗无法针对病因根治,疗程较长,一部分病情可以减轻,但效果不甚明显,反复发作患者会更加痛苦,但若使用手术治疗创伤又比较大,神经更易受到损伤,患者较难接受[8-10]。

目前最多使用的是内镜介入的治疗方式。尤其在患者反复发作时使用外科手术成为必须。在20世纪初随内镜技术的成熟,其逐渐应用于涎腺阻塞类疾病中,认为涎腺内镜可以直观反映涎腺导管的症状,明确其堵塞因素又可以成为相应的治疗方案。内镜介入治疗主要有结石消除、扩张导管植入支架和引流等,而达到去除结石,引流涎液,缓解症状等治疗目的。但内镜下治疗患者需要全麻与局麻,也存在一定的麻醉危险,同时在介入性涎腺内镜方面还具有一定要求,如医师经验丰富则可以避免一定的风险,且其理论上有导管穿孔或血管、神经损伤等危险。另外需要依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内镜治疗。石宇文等报道结石性腮腺导管阻塞可以首选体外碎石治疗,颌下腺结石性导管阻塞可选用内镜介入治疗。另外有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患者中,颌下腺结石患者,与腮腺结石患者单纯采用内镜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可能与结石偏大,导管口狭窄以及管壁粘连有关系,所以病例的选择也较为关键。在内镜治疗中导管堵塞有结石及非结石阻塞原因,当结石超过10 mm,不推荐单独使用内镜介入治疗,应当辅以一定的中医治疗。但内镜治疗针对基层医院较少开展使用,所以应当选择既简便,又快速,疗效高的治疗方式,本组患者中使用灌注法同中医结合治疗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药物灌注治疗的结果,且本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与以往内镜治疗效果相比持平。

当然今后对于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还应当加强中医与内科免疫学科专业的交流合作。探索更为合理的西医用药方案、更为有效的中药制剂或针刺手法,充分发挥中医优势。

[1] Horiuchi C,Tsukuda M,Taguchi T,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FDGPET findings and GLUT1 expression in salivary gland pleomorphic adenomas[J].Annals of nuclear medicine,2009,22(8):693-698.

[2] Nguyen C V,Suster S,Moran C A,et al.Pulmonary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a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5 cases[J].Human Pathology,2009,40(3):366-373.

[3] 祁森荣,刘晓勇,李静远,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造影与涎腺内窥镜及冲洗液对比研究[C].首都医科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05:384-393.

[4] 石宇文,翁志强,陈德基,等.内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诊治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8,29(7):1230-1232.

[5] 祁森荣,王松灵,李静远,等.涎腺内窥镜诊断治疗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临床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4,12(1):38-42.

[6] 石国成.利湿化痰汤治疗颌下腺结石4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7):387.

[7] 张艳丽,秦丽萍,王凯丽,等.斛芪浸膏对60Co辐射损伤Wistar大鼠涎腺功能的保护作用[C].第三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120-125.

[8] 马武开,贾二涛,刘丽敏,等.对涎腺阻塞涎腺干预作用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239-1240.

[9] 郭凤芹,华红.慢性阻塞涎腺炎中医治疗进展[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4):359-361.

[10] 尹冰,马秀清,王丽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8):118.

猜你喜欢

涎腺颌下腺腮腺
乌梅含漱液对尿毒症口干症模型大鼠颌下腺AQP5分布表达变化的研究
涎腺超声评分联合血清学指标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下颌下腺黏液囊肿1 例及文献复习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颌下腺导管巨大结石1例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颌下腺慢性炎症的CT检查分析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干及涎腺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