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2011年四平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及防控情况分析

2012-09-19张宝丹王伟魏莉延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7期
关键词:灭鼠四平市流行性

张宝丹 王伟 魏莉延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的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为动态了解笔者所在市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情况,掌握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趋势和流行规律,现将四平市2006-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情况做如下分析。

1 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形势

2006-2011年笔者所在市累计报告出血热609例,发病率为3.0208/10万,死亡4例,死亡率为0.1196/10万。见表1。

表1 2006-2011年四平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形势

由表1可见,四平市2006、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患者较多,为367例,占全市2006-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总数的60.26%。仅2006年有4例死亡病例,其余年份均无死亡病例。

1.1 时间分布 四平市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2~6月份,为374例,占全市报告发病数的61.42%。

1.2 地区分布 四平市各地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公主岭市294例、伊通县168例,共计462例,占全市报告病例的75.86%。

1.3 职业分布 发病职业主要以农民为主,为466例,占全市报告发病数的76.52%。

1.4 性别、年龄分布 男发病498例、女发病111例,之比为4.49:1。患者发病年龄最小4岁,最大82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5岁,计460例,占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数的75.53%。

综上所述,2006-2011年四平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患者较多的年份为2006、2007年,计367例,占全市报告发病数的60.26%。发病患者主要为男性农民,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这主要和农民从事生产劳动较多,容易接触到带毒鼠污染的农作物有关,增加了人群的易感性。为加大笔者所在市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力度,笔者所在市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为重点,现各地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2011年笔者所在市流行性出血热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下降明显。

2 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2.1 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 为全面部署笔者所在市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中心领导在每年全市疾控工作会议中,通报全市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情况,做具体工作安排,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遵循全市疾控会议精神,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召开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专题工作会议,落实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的重点工作及疫苗接种任务。

2.2 组织培训,增强业务人员的防控能力 笔者所在市每年均组织各级疾控、医疗机构及各乡(镇)卫生院中从事医疗、检验、疫情报告及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接种的业务人员进行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水平,使其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检测等知识,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有效降低病死率。

2.3 开展主动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监测和宿主动物间感染情况的监测。保证各类统计报表数字的真实、可靠、准确,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出针对性强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效果。笔者所在市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监测工作。

2.3.1 健全全市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报告信息网,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及疑似病例,及时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

2.3.2 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定期进行疫情动态分析,及时作出疫情的预警、预测和预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3.3 笔者所在市以梨树县为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点,采用布夹法分别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采集鼠肺、鼠肾及鼠血标本置液氮罐中送检、检测。

2.4 开展综合治理,科学灭鼠,有效降低鼠密度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啮齿类动物传播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灭鼠防鼠是我国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的成功经验与主要措施之一。近几年,笔者所在市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通过每年的春秋两季,市农业、林业、粮食、水利及爱卫会等部门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托全市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全面灭鼠活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有效铲除鼠类隐蔽、栖息、繁殖场所,进行鼠密度监测,科学灭鼠,使鼠密度降低。2.5 广泛宣传,普及出血热防控知识 笔者所在市宣传的重点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笔者所在市长期在四平电视台采取滚动字幕的形式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宣传。每年不定期在市交通文艺台、四平电台《四平晨光》节目及《四季养生堂》节目中讲解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知识。同时,深入到市区周边村屯、农村集市,利用宣传车、宣传单、横幅、挂图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现场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几年来,全市共开展各类讲座93次,广播135次,报纸宣传稿件19篇,出动宣传车125台次,宣传标语307幅,版报701次,发放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单125万份,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2.6 开展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笔者所在市以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接种工作为重点,层层组织开展疫苗接种知识培训,重点讲述了疫苗接种的适宜人群、禁忌证,现场解决了疫苗接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所在市在发病重点地区主要是公主岭市、梨树县、伊通县广泛开展了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工作。通过出血热疫苗的接种,笔者所在市2007-2008年出血热发病数明显降低,有利地保护了易感人群,增强了人群的免疫屏障,近两年疫情呈下降趋势。

3 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县(市)、区政府虽然下发了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文件,也组织相关部门的领导召开了专项防治会议,但由于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灭鼠资金短缺,投放毒饵量不足,不能在统一的时间内集中灭鼠,灭鼠效果不理想。

3.2 流行性出血热宣传面窄,一些交通不便利的乡(镇)存在信息闭塞,不能完全掌握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对预防措施,特别是疫苗接种工作认识不足,接种率不高。

3.3 由于笔者所在市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主要是农民,各乡(镇)卫生院(所)诊断能力偏低,缺乏有效的实验室诊疗手段,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工作建议

2006-2011年笔者所在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状况较为平缓,病例存在稳中有降的趋势,为保护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了宣传教育,普及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知识,对重点人群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以达到降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的目的,为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氛围,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4.1 密切关注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动态,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的个案调查,加大监测力度,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将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情况、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上报,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当好参谋。

4.2 继续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的疫苗接种工作,加大督导力度,向广大群众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消除广大群众的顾虑,保证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形成免疫屏障。

4.3 进一步开展鼠密度监测和鼠带毒率监测工作,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加大灭鼠工作力度,降低鼠害密度。

4.4 做好基层疾病预防、卫生医疗、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疫情现场处理、疫苗接种、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能力。

4.5 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出血热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四平市2006-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病例较多,其中伊通县为全省流行性出血热重点预防控制县。笔者所在市及时开展了综合性防控措施,在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监测、实验室检测及灭鼠等环节,加大了出血热防控工作力度,使笔者所在市2008-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数明显降低,为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灭鼠四平市流行性
TBS围栏灭鼠技术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四平市全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灭鼠记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次声波灭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