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ST段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2012-09-18焦丽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5期
关键词:收治死亡率溶栓

焦丽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ST段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焦丽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ST段升高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本院收治2009-2011年收治、经尿激酶(UK)溶栓治疗ST段再抬高的AMI患者43例(观察组),及同期收治、经UK溶栓治疗ST段无再抬高的AMI患者47例(对照组),对其预后做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CPK、CK-MB峰值、心绞痛发生率、心率失常发生率和1年内死亡率明显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状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升高对预后质量有重要影响,用心电图监测ST段动态变化的方法来评判早期AMI临床预后及中远期治疗,简便、无创、可靠性高。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ST段抬高;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90例,其中女48例,男42例,年龄44~67岁,平均59.3岁。纳入标准:AMI为首次发生且年龄70岁以内患者,符合WHO规定的AMI标准[2]。排除标准:束支阻滞、心室肥厚、心肌炎或预激综合征等。AMI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AMI诊断和治疗指南》。ST段升高标准:溶栓开始后120 min内心电图ST段下降后再升高或较开始时ST段升高超过0.1 mV。ST段升高为观察组:43例,接受溶栓时间平均为(3.5±0.9)h;ST段未升高为对照组:47例,接受溶栓时间平均为(3.7±1.1)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治疗方案和溶栓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可比性。

1.2 溶栓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溶栓前口服阿司匹林首次服用量300 mg,以后每日100 mg;视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阻滞剂或转换酶抑制剂等其他常规药物;溶栓药选用国产UK150~200万U,以100 ml生理盐水溶解,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抗凝药选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U/次,2次/d。从溶栓开始到之后4 h内,每隔30 min记录一次12导联心电图,观察ST段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②再灌注心功能Killip分级;③心绞痛和心率失常发生率;④1年内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标准。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PK、CK-MB峰值显著上升(P<0.05),心绞痛、心率失常发生率和1年内死亡率明显增高(P<0.05),心功能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溶栓后指标比较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可严重损坏心肌功能甚至使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坏死。溶栓疗法是目前AMI的标准治疗方案,通过激活纤溶酶原,溶解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使相关闭塞动脉血管再通,从而挽救濒死心肌。一般给药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好,多有研究表明,部分错过溶栓时间患者溶栓后可发生再通后闭塞,患者预后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因此,对患者溶栓预后疗效的判断至关重要。

AMI患者由相应部位心肌缺血性损伤引发的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抬高是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一般溶栓后ST段迅速下降,但临床也存在梗死导联ST段再抬高的现象,有文献报道[3],这种抬高可作为再通血管闭塞和再灌注损伤的依据,本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溶栓后ST段抬高患者心功能低下,易发心率失常和心绞痛,且死亡率较高。分析发生再灌注损伤机制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①溶栓药物引起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形成血栓导致再闭塞。②溶栓过程中,瞬时增加的冠脉血流导致出血性栓塞。③溶栓治疗中末端血管血小板活化,导致栓塞。再灌注损伤是溶栓后AMI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以心电图监测ST段动态变化,评判早期AMI患者临床溶栓疗效预后中远期治疗,对可能发生再灌注损伤患者采取有效防护和治疗措施,可为患者的进一步康复赢取有利条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卢晓霞.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的临床观察.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2):90-91.

[2]冯红军,程晓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院前溶栓与住院溶栓疗效比较.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4):342-344.

[3]魏忠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分析.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2):170-171.

冠状动脉突然阻塞而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即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致死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发病趋势明显增快,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急诊介入治疗(PCI)是开通相关梗死动脉血管(IRA)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于技术条件等限制尚未推广,目前静脉溶栓治疗仍是治疗AMI的常用方法,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心功能而降低死亡率。多年临床发现,从溶栓开始到之后的120 min内,部分患者心电图存在较溶栓前ST段升高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冠脉造影,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及产生的可能原因。

472000河南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收治死亡率溶栓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