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成就智慧增长
——标准云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

2012-09-06服务外包标准促进中心花如中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12期
关键词:标准规范工地标准化

◎ 服务外包标准促进中心 花如中

标准化促进中心全称叫做服务外包标准促进中心。这个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从事标准化推进工作机构,主要从事建筑方面的标准服务。

在施工过程中,很多单位对标准规范、标准作业流程的管理不够重视,更多的人抱着这种心态,即认为标准规范只是理论性的东西,在实际应用中,按照经验作业,一栋大楼能建造起来,没见出什么事,没有风险控制意识。但是大家都不重视规范,大家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甲方的要求,甲方提出一个要求,施工方就做,也不管是不是合乎规范要求,标准允不允许,这些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标准管理现状

2007年标准化促进中心在上海市做了一个全方位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堪忧。调查显示上海市30%的工地没有标准,工地上的标准很多是陈列在橱窗里的基本规范,这些规范明显没有落实下去。现在上海市建委与标准化促进中心共同开展行政执法系统项目,这个系统平台中包含了所有施工相关的标准规范和上海市建委发的规范性文件,同时这个平台是可扩展的。

这个项目最终要达到以后的检查人员到工地上检查质量安全、施工技术等问题时,会有一个手持终端登陆到云管理系统,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立即判断问题违反了哪条规定。系统中的数据不断变化,与规范标准的变化相一致。

2007年,标准化促进中心做了一个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施工单位工地上的规范大多是纸质的,有的规范是废止的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纸质规范通常由于保管不善,每新开工一个项目就需要重新购买一批规范,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规范的更新比较频繁,还有地区性的差异。因此,总结来说目前标准管理的现状有以下六点。

1、领域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

2、出版周期长,已经实施,尚未出版。

3、购买不方便,发行量有限,缺货困扰。

4、管理及保管不方便、无法检索。

5、更新频繁,有效性管理麻烦。

6、地区性差异,地方标准目前还没有全国渠道,信息不畅通。

标准信息化现状

在调研中,很多工地已经有信息化,很多工地上有笔记本,可以查询电子标准。但是当调研人员深入调研时发现很多电子标准的内容居然是错的。其中有50%的企业有最终的定稿,也就是发布稿,但是这50%的发布稿中,有70%是带病毒的。中心曾做过专门的测试,在下载的2千个标准中,通过专业检测70%的标准是带有病毒的。这些病毒会盗取下载者的信息,破坏系统。这些标准作为工地上指导性、依据性的参考,是极不科学的。

在管理方面,很多信息都是装在一个文件夹内,或是建立一个电子表格,没有专业的管理工具。在渠道方面,信息不畅通,特别是地方标准、政策文件、通知通告更新不及时。在云管理平台建成之后,内部有共享功能,共享最大的好处是很多相关信息可以方便获取,工地不会因为没收到某个文件造成工作失误。成本方面,某工程总承包特级企业,2007年时开了100多个工地,每一个工地标准规范配置大约3000元左右,这些标准规范在施工结束后并不带走,每新开一个工地又重新配置,如此循环,成本就变得非常大。站在标准管理的角度,标准应用应该准确,标准是施工作业流程的一个依据,标准规范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是重要的数据,不允许出错。标准规范要及时,由于规范标准更新不及时造成的损失都是可以避免的。信息的便捷是非常重要的,在调研中一些资料管理人员也表示,工地买一个规范,施工人员没有规范是因为不方便,拿着书在工地上到处跑,有些问题还不是在一个规范中。因此规范的便携也成为规范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使用者携带20本规范在工地上作业,这是不现实的。

标准云管理

随着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高效率、低成本的不断追求,标准服务形成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是一个必然趋势。

云管理(Cloud Management)是借助云计算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通过集中式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其中集中式管理系统集中安装在云计算平台上,通过严密的权限管理和安全机制来实现的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与过程。

标准云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够提供准确、及时、全面、便捷、经济的标准规范。在这套解决方案中,需要三化二合,即信息化、专业化、自动化、整合、适合。信息化是所有的整合与适合的基础,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提供标准管理的支撑,并且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整合就是把相关规范标准和工作中应用到的文件和企业内部的标准,相关的资料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给员工工作带来便利。而适合就是云管理的概念。我们用到的规范很多,而且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再多的规范,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用不上的?所以适合就是个性化的定制。标准化促进中心的数据库目前有260万条数据,比国家标准的数据多两倍,这个数据还在不断的扩充。这个数据库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作为施工单位来说,可能只用到其中的几百条,标准化促进中心就将260万做成一个大的云管理平台,根据每个施工单位的要求,做成小的云管理平台,大云与小云之间通过交互方式进行数据互换,同步更新。这个平台具有安全性和权限管理,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标准都整合在这个平台上,通过这个平台给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定制。

图一

图二

如图一所示:中间草绿色是服务器集群,260万条的数据就放在这个服务器集群当中,通过专业软件发布出去。每一个施工单位自己内部局域网,布置一个小的云,这个小的云数据库可以通过手机、各种移动的终端访问到这些数据,数据和大云之间通过专业的防火墙进行数据交换。这样就可以实时更新小云中的数据,免除核实规范的废止。

标准自动更新软件,基于B/S架构,集WEB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于一身,采用云工作流方式,可以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法律法规,以及其它科技资料和企业内部标准资料进行整合管理。作为一个专业的标准管理工具,它的诞生标志着标准管理由原先的粗放管理变成了精细管理,将原先繁杂的人工管理变成了简单的计算机自动管理,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降低了标准管理出错的几率,满足了使用者对于标准信息及时、准确的需求。

如图二所示,关于废止的标准,在系统内都会被自动打一个水印,告诉使用者这个规范从什么时间起就废止了,所有废止标准的水印是自动添加的。

云管理系统在后台,通过平台能够做到定点推送。不仅可以做到数据的共享,还能够对数据进行严格的管理。通过搜索界面,能够更为便捷的搜索相关规定。总结来说,“三化二合”的六大优势有1、降低采购成本;2、降低管理成本;3、降低机会成本;4、减少出错几率;5、无缝整合系统;6、顺应环保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年的标准规范发行量所耗费纸张达60多万吨,相当于砍伐大树1200多万棵,消耗100000亩森林。纸质的标准规范未来肯定要废止的,这些纸质版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成本消耗也大。信息化的发展也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

猜你喜欢

标准规范工地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标准化简述
波比的小工地
国内外技术成熟度评价相关标准规范对比分析研究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工业锅炉标准规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热闹的工地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数据库标准规范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