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905例艾滋病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结果分析

2012-09-05谢宁

海南医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球菌霉菌感染率

谢宁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23)

3905例艾滋病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结果分析

谢宁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23)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BACTEC9050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沙门菌以血清学结果为准,部分菌株使用传统常规方法鉴定。结果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标本3 905份,共分离出628株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16.1%(628/3905),以单一菌为主;首位为马尔尼菲青霉菌389株,其后依次为新型隐球菌83株,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45株,沙门氏菌属40株。结论艾滋病患者血液病原菌以马尼菲青霉菌和新型隐球菌为主,表明在HIV感染率高的地区,这两种真菌的感染率也较高;注意少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临床医师应及时对艾滋病患者做血液培养,微生物检验人员加强对这两种真菌的认识。

艾滋病;血培养;病原菌

艾滋病患者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造成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往往表现出各种机会性感染。败血症、菌血症又是艾滋病患者病情加重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解艾滋病患者血培养标本病原菌的种类,为临床合理有效治疗血液感染疾病提供依据。本文总结分析了三年来3 905份艾滋病患者血液培养,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和采集标本来源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及门诊已确诊的3 905例艾滋病患者,其中男3173例,女732例,年龄1~77岁。无菌体液标本以血液、骨髓为主。标本采集时间:按照《临床微生物学血培养操作规范》[1],患者入院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前,严格无菌操作采集血量8~10 ml(尽可能按1:10比例),按操作规程加入相应的血培养瓶做需氧增菌培养。已治疗的患者在下一次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

1.2 仪器和试剂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专用标准需氧血培养瓶。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专用细菌鉴定卡。沙保氏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均为杭州天和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微生物培养采用BACTEC9050血培养仪进行振荡培养和自动检测。连续恒温震荡方式,使微生物易于快速生长,24 h连续监测,每10 min自动读取荧光数据信号,读取各培养瓶内的动态变化,当荧光值增高与所产生的CO2量成正比时仪器报警“阳性”。仪器的温度设置为(35±1)℃。血液标本阴性报警时限设定7 d。仪器阳性报警后及时转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和沙保氏培养基,35℃做需氧培养分离菌株,沙保氏平板分别置于25℃和35℃分离培养。阴性标本继续放35℃温箱培养到12 d再用血平板盲转35℃培养2 d无细菌生长报告阴性。

1.3.2 微生物鉴定使用VITEK-32进行菌种的鉴定。沙门菌以血清学结果为准,部分菌株使用传统常规方法鉴定。丝状真菌用沙氏培养基分离培养,再根据菌落特征、培养特性、革兰染色及镜下形态进行鉴定。

1.3.3 质量控制所用的培养基、染液、试剂等均用标准菌株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进行质量控制。微生物实验室符合生物安全Ⅱ级要求,并严格消毒,排除实验室污染可能。

2 结果

2.1628 株分离菌的分布情况从3 905份标本中共分离出628株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16.1% (628/3 905)。除2例为复数菌(1例为马尔尼菲青霉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另1例为马尔尼菲青霉菌和大肠艾希氏菌)外,其余均为单一菌种,628株分离菌株构成比见表1。

2.2 不同年份血液培养分离菌株比较三年培养分离菌株,前四位主要分离菌马尼菲青霉菌、新型隐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628株分离菌的分布情况

表2 2008年、2009年、2010年血液培养分离菌比较

2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马尼菲青霉菌和新型隐球菌依然是我院艾滋病患者败血症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与国内外不少资料报道相似[2-5]。在所分离的628株致病菌中,马尼菲青霉菌占分离菌的61.9%,高于其他菌很多,而且感染病例全部为艾滋病患者,说明马尼菲青霉菌在正常健康人群感染率较低,在免疫功能缺陷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感染率较高,因此马尼菲青霉菌是艾滋病患者机会感染的特有的重要致病菌。主要原因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多发于东南亚及中国南部等气候温热潮湿地区,广西所处的地带在气候、温度和湿度都正好符合该菌的生长条件,而且免疫力低下者为易感人群。同时马尼菲青霉菌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肺炎等,感染累及多个脏器,多见于肺、肝和皮肤,易侵犯血管形成菌血症,全身播散型报道越来越多[6]。自1973年第1例淋巴瘤患者发生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后,世界各地报道也不断增加,至今有将近140例的病例报告,其中85%发生于艾滋病(AIDS)患者,已成为AIDS的临床诊断指征之一[7]。因此临床医生应正确认识此病的临床特点,引起高度的重视,尽早做血培养检查,使该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近年来,鉴于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现状,且早期窗口期常常不能在初次检查中获得阳性结果,因此,对马尼菲青霉菌感染者应警惕可能存在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鉴定的主要依据:(1)双相性真菌;(2)菌落形态;(3)镜下形态。即在25℃~28℃条件下生长特征是菌丝相,48 h后基质内可见玫瑰红色,呈细长分隔菌丝,有典型的帚状枝;37℃条件下生长是酵母相,呈卵圆形、椭圆形长形酵母样孢子,孢子中间可见分隔为腊肠形细胞,可见少量菌丝。

新型隐球菌占分离菌的13.2%,位居第二,有报道其发生率为6%~l0%,在非洲的发病率较高,而在欧美地区的发病率较低[8],是引起AID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占分离菌的第三,原因可能是AIDS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致病菌容易通过皮肤、肺部感染或医院交叉感染等途径而感染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通过菌种分析发现马红球菌在AIDS患者感染率较高,这与近年的报告是一致的[5],在非AIDS患者中少见报道[9-10]。马红球菌在血平板35℃培养18~24 h可见黏液状的、产生桔红、橙红色菌落,新鲜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阳性,部分抗酸染色阳性,可见菌体呈多形态性,触酶试验阳性。沙门氏菌属中以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常常以合并各种感染而就医,而血液感染又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及时做血液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便发现病原菌早期治疗。本试验使用的是BACTEC9050血培养仪,采用的是连续振荡、24 h连续监测的培养法,大大缩短了阳性的报告的时间,也提高了检出率。应该注意的是:由于BACTEC9050血培养仪的普通需氧血培养默认时间为只有7 d,如果仪器报阴性后直接发报告,漏检率会比较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延长血培养的时间到14 d能提高阳性检出率,而且所有血标本都要至少盲转一次,且转种后不能只培养24 h,应培养48 h以上,特别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大部分需要培养48 h后才能看到菌落,这样就能避免漏检,提高阳性率。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血液病原菌连续三年均以马尼菲青霉菌和新型隐球菌为主,表明在HIV感染率高的地区,这两种真菌的感染率也较高,且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极高。而且艾滋病患者会出现各种少见的病原菌,使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的工作将愈来愈重要,因此临床医师应及时对艾滋病患者做血液培养,微生物检验人员加强对这些病原菌的认识,及时更新知识,迎接挑战。

[1]童明庆.临床微生物学血培养操作规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27(2):124-126.

[2]Duong TA.Infection due to Penieillium marneffel,an emerging pathogen:review of 155 reported cases[J].Clin Infect Dis,1996,23 (1):125-130.

[3]Supparatpinyo K,Khamwan C,Baosoung V,et a1.Disseminated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fection in southeast Asia[J].Lancet,1994, 344(8915):110-113.

[4]杨绍敏,张米,李正伦,等.268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血液体液培养结果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4):217-219.

[5]唐秀文,张晶.2350例艾滋病患者血液培养病原体和药敏结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0,32(7):783-784.

[6]郑文军,严煜林,韦高,等.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5例[J].中华皮肤杂志,2004,37(4):202.

[7]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2):133-134.

[8]Wilson WR,Sande MA.Current diagnosis&treatment in infectious diseases[M].New York:McGraw-Hill,2001:177-202.

[9]陈中举,李丽,张培,等.连续3年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413-3415.

[10]马红英,赵江花,吕春兰,等.3126例血培养结果的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医学与检验,2011,8(12):1490-1492.

R512.91

A

1003—6350(2012)09—089—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2.09.039

2011-12-06)

谢宁(1967—),女,广西南宁市人,主管技师。

猜你喜欢

球菌霉菌感染率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应用多重PCR鉴定不同来源肠球菌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