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概念性习题设置研究

2012-08-16石明宇

物理通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概念性人教版习题

金 晶 张 磊 冯 哲 石明宇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李国栋

(淄博临淄区高阳中学 山东 淄博 255432)

中学生解物理习题时,常常只顾求解答案,不重视对概念的理解,遇到新情境时,只能套用公式,不能融会贯通.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合理地使用概念性习题,可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本质的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通过对比美国和我国选用率最高、最具代表性[1]的两套教科书——美国的《物理:原理与问题》[2](以下简称《原理与问题》)和我国现行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必修1,2和选修3,以下简称人教版《物理》)的习题编排,研究概念性习题的设计、设置和作用,为我国概念性习题的编排设置提供借鉴.

1 概念性习题的概念界定

1.1 概念性习题的定义

概念性习题(文中概念性习题皆指高中物理概念性习题)是相对于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习题来定义的.其界定为能揭示物理知识本质属性,不涉及数学定量计算,只是对概念的理解或应用,不需要多次转换和转化才能得出答案的,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为目的的一系列习题.概念不只包括物理概念,还指物理规律、定律、原理等.如根据数据直接作图或者根据图像直接读图,属于对图像概念的检验.

1.2 概念性习题的分类

为了清晰地表达出概念性习题的含义,文中将两套教材有关运动学(《原理与问题》中第二、三章,人教版《物理》中必修1的第一、二章)的习题进行了统计(表1),并将概念性习题进行如下分类.

(1)直接根据概念求结果

运用相关概念直接判断或解答,不要求详细阐述.根据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认知过程维度的分类,要求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达到记忆水平.如表1中,人教版《物理》例1,只需学生能够判断出是属于“位移”还是“路程”,不用解释说明;《原理与问题》例4,只需学生根据所给情境做出位移-时间图像,不需说明过程.

(2)由结果论原因

判断题目情境呈现的结果正确与否,答题过程中要求对概念的内容和内涵进行复述,对概念进行深入的辨别.根据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认知过程维度的分类,要求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达到理解、运用、分析或评价中的任意一个水平.如表1中,人教版《物理》例2,学生需根据题目情境进行判断,分析是否符合加速度的特征,再做出正确的举例;《原理与问题》例5,呈现了两个位移矢量的不同的结果,学生要对位置矢量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兼具以上两者特点的混合型

既要求学生根据概念得出正确的结论,又要求解释说明.根据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认知过程维度的分类,要求学生对概念达到理解、运用、分析或评价甚至创造中的任意一个水平.

可以看出,第一类概念性习题更为注重结果,第二类更加注重过程,第三类两者兼具.每一类概念性习题要求学习者达到的认知目标不一样,从第一类到第三类渐次加深.

表1 两套教材运动学概念性习题的设置及举例

1.3 两套教材概念性习题编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从表1可见,两套教材对概念题的编制,都注重将概念纳入实际情境,联系实际提出问题.人教版《物理》倾向于将创设的情境直接描述出来,而《原理与问题》创设的情境则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如例4和例5所创设的情境呈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且操作性较强,直观形象,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

(2)从各类概念性习题的数量来看,《原理与问题》每类题都有一定的数量,第一类最多,第二、三类较少.人教版《物理》则大部分为第一类,第二、三类很少甚至没有.

2 概念性习题的设计编制

通过上述分析,针对我国概念性习题设计存在的不足,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文中对概念性习题的编制提出以下建议.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简单、具有操作性的情境.情境通俗、具体且反映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才容易理解,容易将物理与实际联系起来.概念性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其教学策略之一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更容易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记住与个人某种感受有联系的词比无感情色彩的词要容易得多[5],因此,创设简单情境更能发挥概念性习题的作用,也更易于学生的记忆.同时,形象的情境,利于学生建立物理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对比表1的例子可以看出,情境更具操作性的题目,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2)从概念的定义、对象、范围和特例等方面设定题目,呈现概念的具体形成过程,体现操作性;着重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的特性和易忽略的方面,以概念习题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辨别理解,减少解题时出错的概率.如位置矢量,学生易忽略原点的选取和方向的相对性,《原理与问题》例5通过位置矢量的形成过程设定情境,形象、直观且利于学生理解.

3 两套教材的习题设置

3.1 两套教材习题位置和栏目设置简介

《原理与问题》的习题包含5个栏目即知识点后设有“练一练”,部分知识点后有“挑战性问题”(每章有一题),每节后有“本节复习题”,每章后有“测评”和“标准化测试”.

人教版《物理》的习题为每小节之后有“问题与练习”,未设章后总复习题.

两套教材习题位置和数量如表2.

表2 两套教材习题位置及数量

3.2 两套教材各栏目习题简介

(1)《原理与问题》的“练一练”、“本节复习题”主要包括问题解决型和概念性习题;“挑战性习题”为问题解决型习题;“标准化测试”要求学生计时测试,因此本文未将其列入讨论范围;“测评”为每章后的总习题,题量最大,分类明显,分为绘制概念图、理解概念、应用概念、问题解决、复习提高、理性思维、科技写作、日积月累8个子栏目,题量如表3所示.

表3 “测评”各子栏目习题数量及所占比例

表3中,绘制概念图即绘制本章各概念、规律等相关的思维导图;理解概念、应用概念是有关概念分析的习题,以使学生掌握概念为目的;问题解决、复习提高是需要计算的习题,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为目的;理性思维集应用型、分析型等问题解决型习题于一身;科技写作即根据一个物理主题收集资料进行写作;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已学过章节的问题解决型习题.

(2)人教版《物理》的“问题与练习”是教材专门的习题栏目,包含各类型的习题,无分类设置,不同章节的题型不固定,平均每个小节后有3~4道题.

3.3 两套教材概念性习题设置的异同

(1)两套教材都很重视概念性习题的设置.表4是两套教材所有习题中概念性习题的数量情况,两套教材概念性习题的比重都超过了.

表4 两套教材概念性习题数量

续表

(2)两套教材概念性习题设置不同.首先,《原理与问题》每一个习题栏目都有概念性习题,还设有专门的概念性习题的子栏目,从表3可见,仅“测评”栏目中,设置了绘制概念图、理解概念、应用概念3个子栏目.人教版《物理》没有将习题分类,也未分栏目设置概念性习题,概念性习题在有些章节多,有些章节少.虽然人教版《物理》概念性习题占章节总习题的45.23%,但其总习题量为597题,仅是《原理与问题》的,可见,人教版《物理》概念性习题的数量实际很少.

4 设置概念性习题的作用

两套教材虽然设置概念性习题有所不同,但都非常重视概念性习题的运用,笔者认为因概念性习题有其独特的优点.

(1)概念性习题督促学生思考知识点的本质,有助于改善学生解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概念性习题不涉及计算,可以排除数学计算对学生思维的分散,专注于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在解决概念性习题(尤其是第二、三类概念性习题)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概念的涵义和形成过程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理解概念,改变学生为做题而做题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2)概念性习题有助于程序性知识的建立.概念性习题本质上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陈述性知识的习题,通过完成概念性习题,能加深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6],因此,概念性习题的设置能促进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3)概念性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和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概念性习题不是只用公式就有可能正确解决的习题,学生必须通过思考概念的本质涵义来完成习题,即概念性习题可以从习题的编制上改变学生思维的惰性,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概念性习题涉及概念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概念性习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根据Ceci等提出的“知识-过程相互作用模型”,各种过程(编码、量化、抽象、视觉化等)在认知中进入各个知识领域(相关陈述性知识的总体);而某一领域知识结构的精致化程度影响编码等微观过程的效率,反过来,它又制约思维和推理等宏观水平的行为[6].即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过程是相互促进的,学生真正掌握了物理知识的内涵,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促进其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专门化知识越丰富,掌握得越牢固,专门记忆的质量也越高[4],物理概念性知识掌握得越牢固,越有助于物理的学习.

5 概念性习题的应用启示

通过对比两套教材对概念性习题的设置,以及对概念性习题作用的研究,现提出以下建议.

(1)我国教材应对概念性习题进行专门设置,增加概念性习题的数量.新课改提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建议将习题进行分类设置,并专门设置概念性习题的栏目,增加习题数量.

(2)根据概念的不同认知目标合理设置每个类型概念性习题的数量.

(3)运用概念性习题辅助物理课堂教学.亲身探讨概念的形成过程能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有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

(4)将概念性习题作为学生课前、课后及复习时自主学习的引导性材料.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1 袁博.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1

2 (美)齐泽维茨,等著.钱振华,等译.物理:原理与问题.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 张景焕.教育心理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5 (俄)维果茨基著.龚浩然,许高渝,潘绍典,刘华山译.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6 辛自强.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概念性人教版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未来主义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精准把握错因有效分析纠正
夜郎古国游乐园剧院概念性方案设计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