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压器”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2012-08-16潘振东

物理通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原线圈副线圈磁通量

潘振东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吉林 长春 130022)

樊娟娟 李士军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8)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近年来在教学领域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1,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出任务,营造探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思考、实验、讨论,寻求解决任务的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文中以“变压器”[3]一节为例,谈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4~6].

1 教学设计理念

(1)通过任务的设置,明确努力方向.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的达成,激发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

(2)教学设计上既贯彻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重视学生理论推导能力,将二者完美结合,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努力方向.

2 教具准备

圣诞树,灯串(额定电压为24V和12V各一串),学生电源,可拆变压器,交流电压表,6V干电池组,锯条.

3 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引入新课

师:圣诞节即将来临,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圣诞礼物.圣诞树上安装了一个额定电压是24V的灯带.现在只有一个12V的交流电源,如果同学们能把它点亮,就将这个礼物送给你们(教师演示12V的交流电源不能使圣诞灯正常发光).

师:根据你的生活经历,用什么装置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变压器.

师:好.大家如果想利用变压器解决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变压器的结构.现在课桌上有可拆解的变压器,请大家动手,了解一下变压器的结构.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明确任务的驱动下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受变压器引入的必要性,主动探索完成任务的途径.

环节2:介绍变压器的构造,演示变压器的作用

师:大家观察变压器由哪些部分构成?

生:两个线圈、一个闭合铁芯.

师(用幻灯片演示变压器的组成、变压器的示意图):变压器,顾名思义可以改变电压.现在利用两个演示交流电压表,同时测量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测量结果表明,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明显不同(提示学生在实验中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变压器模型,感受变压器的确是能够改变电压的装置,应该可以利用变压器解决课堂上提出的第一个任务,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3:实验探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原线圈匝数、副线圈匝数的关系

师:根据刚才的演示实验,大家猜想,输出电压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生:输出电压U2与原线圈匝数n1,副线圈匝数n2,输入电压U1有关.

师:如果U2与多个因素有关,那么,利用什么基本思想确定U2与某个因素的具体关系呢?

生:控制变量.

师:好!同学们现在开始分组实验,分别测定U2与n2,n1及U1之间的关系.选3个组长各负责一组实验,并汇报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将表1,2,3补充完整.第一组探究U2与n2的关系(保持n1=100匝、U1=2V不变).第二组探究U2与n1的关系(保持n2=400匝、U1=10V不变).第三组探究U2与U1的关系(保持n1=100匝 、n2=400匝不变).

(将3组实验条件同时用幻灯片演示,对学生起到提示作用,同时,强调读数时要注意有效数字)

表1 输出电压U2与副线圈匝数n2的关系

表2 输出电压U2与原线圈匝数n1的关系

表3 输出电压U2与输入电压U1的关系

师:第一组汇报实验结果.组长分析数据特点,并提出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生:随着副线圈匝数n2的增加,输出电压U2逐渐变大.可以利用坐标纸画图像,分析二者的关系.

师:很好,利用坐标纸画图像,可以看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借助电脑处理数据.我们用Excel画图像可以非常准确地得到U2与n2的关系(演示将U2,n2对应数据输入到Excel的两列中,插入图表,选择散点图,拟合直线,显示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

生:从图像可以看出,U2正比于n2.

师:第二组汇报实验结果,大家一起用Excel画图像(学生汇报数据,教师画图像).

师:我们发现随着n1的增加,U2逐渐降低.U2-n1图像是曲线,你们组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呢?

生:可以看出n1的倒数与U2的关系.

师:在Excel中插入一列,通过函数运算将n1取倒数.然后,描绘图像,确定与U的关系.2

师:第三组汇报实验结果,描绘U2-U1图像.

生:从图像可以得到U2∝U1.

师: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把3组实验得到的规律统一起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小组协作的团队精神.

环节4:点亮圣诞灯,完成第一个任务

师:现在,哪位同学可以根据实验得到的结论将圣诞树点亮呢?

学生到讲台,亲自将圣诞树点亮(掌声).

师:能否解释一下是如何点亮圣诞灯的?

生:输入电压为12V,要想变压器输出24V的电压,根据刚才得到的关系式,只要副线圈匝数是原线圈匝数的2倍即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任务完成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5:建立理想变压器模型,分析变压器工作原理

师:圣诞树点亮了,我们能感受到变压器真的很神奇.原、副线圈彼此绝缘,电能却从一个线圈转移到另一个线圈,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

生:原线圈接入交变电流,副线圈中有磁通量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感应电动势,所以灯会亮起来.

师: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就是互感.那么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有能量损失吗?

生:铁芯内产生涡流;原、副线圈有电阻、电流,会产生焦耳热;铁芯在导磁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漏磁(全体学生讨论后由多位学生回答).

师:很好.现观察桌子上的变压器,铁芯由硅钢片叠加而成,已经抑制了涡流的热效应;原、副线圈由铜线绕制而成,铜线电阻率很小,产生的焦耳热很少;铁芯采用导磁性能很好的硅钢片,漏磁现象不明显.如果一台变压器在这3方面的损失均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我们将这样的变压器叫做理想变压器.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理想变压器,体会理想物理模型提出的方法和必要性,并为下一个环节的理论推导做好铺垫.

环节6:理论探究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师:大家思考,对于理想变压器而言没有漏磁,那么,原、副线圈磁通量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生:磁通量相等.因为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并且没有漏磁.

师:原、副线圈磁通量是恒定的么?

生:是变化的.因为原线圈中通入的是交流电,产生方向和大小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磁通量当然是变化的,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师:铁芯不漏磁,原、副线圈磁通量必然时刻相等,那么原、副线圈磁通量的变化率有什么关系呢?

师:如果副线圈的匝数为n2,那么副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如何表示?

师:如果原线圈的匝数为n1,那么,原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如何表示呢?

生:可能相等.

师:原、副线圈中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从理论上推导出变压器的基本规律,与实验规律统一,使学生内心受到震撼,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环节7:学以致用、能力提升,完成第二个任务

师:现在又出现了一个相似的任务,大家想想怎么解决呢?这里还有一串灯带,需要12V的电压才能点亮,目前只有变压器和一个6V的电池组,你能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把它点亮吗[7]?

图1

生:灯带不能正常发光.因为原线圈接的是电池组,提供的是恒定电流,线圈中的磁场没有变化.副线圈磁通量没有改变,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师:很好,同学们讨论有没有办法将灯点亮呢?

生:可以让原线圈不断地处于通断状态,这样就可以使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灯应该可以亮.

图2

师: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在原线圈中接一个锯条,导线在锯齿上滑动,让我们一起观察实验效果(可以看到灯持续地亮起来,掌声).

师:导线在锯条上滑动,可以使原线圈通断的频率更高,效果会比手动的更好.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变压器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加强对电磁感应和变压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4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规律.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也体验了团队合作精神.任务完成后,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提高了“变压器”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1 王瑞.物理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位论文).河南师范大学,2009

2 李胜华.“任务驱动”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2011(6):37

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 吴兰红.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物理教学探讨,2010(5):63~65

5 齐丽虹,肖增英.“变压器”数学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31~33

6 董书生.“向心力”教学设计.物理通报,2010(9):48~49

7 顾婉清.用干电池做变压器演示实验.物理实验,1995,15(2):680

猜你喜欢

原线圈副线圈磁通量
交变电流结合理想二极管类试题深度剖析
浅析磁通量变化量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应用
对含有二极管电路的一点探讨
输入端含负载的变压器问题的处理方法
解读理想变压器的规律
巧解原线圈有负载电阻的变压器问题
磁通量概念解读
磁通量概念解读
浅谈原线圈回路带电阻的理想变压器类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有关变压器的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