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策略思考

2012-08-15杨淑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伊春生态旅游景区

杨淑霞

(伊春市委党校 黑龙江 伊春 153000)

关于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策略思考

杨淑霞

(伊春市委党校 黑龙江 伊春 153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近些年来,伊春立足于现有的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坚持把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来加速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伊春全市标准化达标比例最高的行业,并逐步成长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客观分析了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认真总结了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伊春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具体措施

一、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自然条件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腹地,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 249.5公里,境内的嘉荫口岸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全市行政区面积 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132万,居住的民族 22个,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城市。

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对伊春的资源普查显示,伊春市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属于70个基本类型,338处资源实体,占国家标准中全部155种类型的47.09%。按5级分类,伊春旅游资源5级有5处,占1.49%;4级有27处,占 8.06%;3级有 98处,占 29.25%;2级有 131处,占39.10%;1级有56处,占16.7%。可以说,伊春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更为突出而占尽优势。

二、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规划,趋同性较强

“一流的资源、二流的规划、三流的建设”,是现阶段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客观写照。从总体看,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存在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盲目竞争、到处铺摊子、粗放经营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破坏。特别是由于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伊春现有的旅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金和人才短缺,管理不够规范,经营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至今尚未形成大的旅游产业集团,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缺少大气磅礴的奇观和龙头精品,难以迎接日趋激烈的同行业竞争。

(二)季节效益差异明显,总体发展不够均衡

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受气候的影响大,旅游旺季集中在 7、8、9三个月,夏季异常火爆,一些重点景区“人满为患”,但是春季和冬季游客稀少,淡季时间过长,而且没有垄断性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这种淡旺季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旅游接待设施旺季不足而淡季大量闲置的局面,从而也使旅游企业利润偏低,各类投资主体投资旅游的积极性受到制约。

(三)部分景区可进入性较差,基础设施需改善

伊春地域广阔,旅游资源分布范围较广,而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系还存在着砂石路、道路窄、距离远、服务条件差等问题;旅游车辆不足,难以满足旺季游客需要;部分景区没有停车场,这些都成为提高游客满意率的重要制约因素。除了几个重点景区,还有相当一部分景区旅游设施尚未配套到位,相关的管理也没有达到精品景区的水平,这些都成为提高游客满意率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大产业格局尚未真正形成,配套体系亟待加强

“吃、住、行、游、娱、购”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旅游餐饮比较单一,全市旅游定点餐馆仅有 11家,除伊春区可烹饪川、鲁、粤、西式快餐等菜系外,其余景区多以北方菜为主,辅以地方特色菜,难以满足外地游客的多种口味。饭店布局也不尽合理,特别缺乏高等级酒店,旺季不能满足大中型团队的需求,接待高端商务会议团队还有一定的困难。旅行社总量少,特别是没有经济实力雄厚的旅行社,不能较大规模地独立完成对外招徕任务。设在景区内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少,已建的很多也达不到标准和规模。旅游纪念品特色不够突出,档次较低。高档次娱乐设施也较少,还远远不能满足海内外游客的文化娱乐需求。

(五)知名度还不够高,营销力度还不够强

对外推介手段缺少创新,“绿色伊春”品牌还没有在全国游客心中占有突出位置,没有形成像云南丽江、浙江杭州、海南三亚等知名景点的影响力。特别是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在远程客源市场上还处于弱势,还没有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没有树立起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大品牌。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术后肿胀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赵新才等(14):1983

(六)森林生态旅游文化挖掘不够,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低

对于小兴安岭的森林文化重视、挖掘、推广程度不够,而这些主题恰恰有助于游客理解本地遗产、历史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增强对本地的旅游兴趣。旅游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伊春提供给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不足,使得游客平均停留天数少,平均消费低,回头率不高。

(七)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优秀旅游管理人才

据 2007年统计,伊春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 l万人,大专以上学历者仅为 4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5%。高中以上学历者约为 50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 20%。其余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从整体看,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缺乏,这将成为制约伊春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障碍。

(八)旅游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主客源市场较小

伊春目前的主要客源市场只有哈尔滨、大庆等地区,其余的多为本地和外省散客。而伊春本地居民受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本身对旅游需求不足;外省散客又没有形成规模。渤海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虽然是伊春旅游巨大的潜在的客源市场,旅游需求强劲,但是由于这些客源地多数与伊春的距离较远,市场开拓的力度又不够,也没有形成稳定的客源支撑。伊春近几年的经济稳步增长,而旅游收入还处于徘徊阶段。

三、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统筹规划全市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按照建设小兴安岭森林大公园的总体要求,坚持近、中、长期相互兼顾,高、中、低档结构合理,四季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进一步修编和完善全市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加强县区、景区和重点旅游项目三级规划的编制与管理,注重规划间的衔接与配套。强化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执行力。各级旅游规划必须在市旅游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充分论证、严格审批后方可实施。未按规划擅自开发建设的景区(点),无论投资多少,规模多大,一律限期拆除,并严肃追究责任。

(二)进一步整合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针对季节效益差异明显的实际,按照“林海观光、森林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一体化的思路,根据不同区域森林生态旅游的资源特色,进一步优化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科学开发四季旅游项目,加快建设东、南、北、中“四大旅游区”。北部旅游区突出“原始生态”特色,重点开发森林观光和休闲度假产品;东部旅游区突出“运动康体”特色,重点开发森林避暑养生产品;南部旅游区突出“冬季冰雪”特色,重点开发雪上、冰上旅游产品;中部旅游区突出“城市观光”特色,发挥集散和综合服务功能。根据这个区域布局,集中打造系列化精品主题景区。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强交通设施、旅游区配套设施和城镇旅游功能建设的同时,要依托“中国·伊春”网、伊春旅游信息网,建设和完善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信息数据库,尽快实现市、县(区)、企业三级旅游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网上查询、预订和结算,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提供优质、便捷、快速的信息和电子商务服务。

(四)全力打造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大产业格局

根据全市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在小兴安岭大国家公园的框架下,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两区、四点”系列精品旅游区,形成龙头产品。此外,还要促进森林生态旅游创新发展。扶持重点旅游区(局)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声誉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和旅行社,通过旅游企业的带动,逐步提高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五)扩大伊春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充分利用伊春的特色旅游资源和现有的旅游开发基础,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将产品类型积极向体验游、会展游、休闲体育游、康体养生游等方面拓展,增强对高端旅游客源市场的吸引力。一是培育精品旅游线路;二是积极搞好节会促销活动;三是统筹各种旅游资源,采取打捆宣传方式,统一打造“林都伊春、森林氧吧”特色形象,在央视等主要媒体黄金时段长期做好广告宣传。

(六)挖掘和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在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当突出以森林生态文化为核心,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提高旅游产品品位。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加强旅游文化建设。请名家指导、策划反映小兴安岭地域特色的高水平旅游文艺演出,尽快创作出一批具有林区特色的高水平旅游文艺节目,并在旅游区设立专门的文化演出场所,根据游客的需求举办专门的文化演出,定时、定点在旅游旺季时推出,丰富伊春旅游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对全市导游员、讲解员的服装、服饰进行统一设计和规范,体现出鲜明的伊春森林文化特色,形成一道景观。不断发掘伊春餐饮文化,推出具有伊春特色的四季养生菜谱,使游客在不同季节品味不同特色的伊春美食。精心设计、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美旅游纪念品,把林区特有文化融入到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之中。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

(七)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人力资源总量积累,提高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比率,逐步完善育人、用人机制。要抓好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学习深造、挂职锻炼。聘请省内外旅游专家为顾问,为伊春培养高级旅游专业人才。应当充分发挥伊春职业学院、技师学院、林业学校和市职教中心人才培育基地的作用,开设旅游专业课和专题讲座,为各地培养各级各类适用人才。组织开展导游员大赛、宾馆服务人员大赛等各种大奖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和机关干部在假期到景区做兼职导游员和讲解员,解决旅游旺季导游员不足问题。提高旅游人才待遇,进一步完善吸引留住旅游人才机制。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库,聘任一批兼职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实现人才共享。

(八)积极拓展客源市场

对内巩固扩大省内客源市场,重点同哈尔滨、大庆等发达地区企事业大单位和重点院校沟通联系,争取其把企业员工休假旅游和师生科研考察目的地设在伊春,使伊春成为省内渡假休闲科考的第一选择。同时,积极开发市内旅游市场,广泛开展“伊春人游伊春”活动,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全市人民的认同感、成就感。对外大力开发东三省和京津唐地区客源市场,逐步向“长三角”、“珠三角”延伸,并着力开发港、澳、台地区和俄、日、韩市场,以及欧美等其他国际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客源市场格局。

(九)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指标纳入县(市)区(局)党政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之中,把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职责纳入市直部门目标考核之中,促进各级各层面领导干部人人重视旅游产业,主动发展旅游产业的责任意识和强化各方协调配合的大服务意识,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旅游业发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旅游产业、全力支持旅游产业、热心服务旅游产业的浓厚氛围。要通过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大对旅游业用地支持,实行税费减免和补贴政策,建立旅游交通绿色通道等措施,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层次和水平。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伊春在森林生态旅游上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正视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够推动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1]田澍.谈森林生态旅游开发问题[J].林业勘查设计,2008(1).

[2]陈明皋.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思考[J].湖南林业科技,2008(2).

杨淑霞(1976-),女,回族,黑龙江伊春人,硕士,伊春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地域经济发展。

2012-03-18

猜你喜欢

伊春生态旅游景区
伊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伊春地区近60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比例尺航磁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盖区为例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