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维吾尔族教育改革运动(二)

2012-08-15热合木吐拉艾山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穆萨经文维吾尔族

热合木吐拉·艾山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 新疆和田 848000)

清末维吾尔族教育改革运动(二)

热合木吐拉·艾山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 新疆和田 848000)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我国开始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受影响的一些新疆维吾尔族资本家也开始学习内地,仿效欧洲教育,尝试对原有的经文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以“扎吉德”为名的教育改革,在北疆以伊宁为中心,在南疆以喀什噶尔为中心开展,既是近代维吾尔的教育运动,同时,也传播了民族主义,特别是近代一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思想多源于此。本文以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最新成果为依据,试对此时期维吾尔族开展的教育改革运动给予较全面的阐述。

清末;维吾尔族;教育;改革;运动

三、清末维吾尔族经文教育改革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是东西交通要道。从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到近代新航路的开辟,在我国内地和中亚以及更远的西方国家之间起了纽带作用。在我们中国没有开放、没有接受海洋文化之前,新疆是中国的门户,我国的文化还纯粹是大陆文化,中亚细亚地带是我国文化交流的重镇。近代以来,我国内地地区模仿日本,进而模仿英美兴办学校教育,从此海洋文化开始得到发展。新疆的维吾尔民族在发展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东西方文化成果,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正如前面所述,在欧洲新式教育的刺激下,我国内地产生了“中体西用”教育改革思想,同时在新疆的西邻—俄国鞑靼人中产生了“扎吉德”教育改革思想。都旨在以欧洲式教育为基础改革传统教育。那时的新疆就是东西方教育思想交流荟萃之地,不可能不受到其一定的辐射和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维吾尔社会自身上的条件已成熟。所以,新疆和中亚其他地区相比,较早地迎来了教育改革运动。早在19世纪70年代有过改革经文学校的社会舆论和尝试。在新疆尤其在喀什和伊宁开始出现附带文化课的经文学校。扎吉德教育对新疆维吾尔族教育的直接影响是维吾尔族在教育上具备一定社会基础后即19世纪80年代末的事。因此,我认为对鞑靼扎吉德教育思想传来之前的新疆的教育运动进行探讨是必要的。此时维吾尔族教育改革运动的倡导者是在新疆近代教育改革运动中贡献突出的穆萨巴耶夫家族和伊宁的一些工商资本家。

穆萨阿吉(1809-1895)是新疆阿图什人,少年时在喀什噶尔接受初等经文教育,后来赴布哈拉接受高等经文教育。他学问渊博,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从我国洋务运动得到灵感的穆萨阿吉积极从事国际商业活动,因多到俄国经商,被称为“穆萨巴耶夫”。[37]曾到麦加朝觐。[38]于1870年到德国经商。[39]这过程中他亲眼看到国外在兴办新式学校教育中所取得的成果并受到影响。他发现维吾尔社会现存经文教育的缺陷,尤其是对经文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感到不满。因此,他曾经提出过迈德力斯教育应该引进科学内容的主张,受到封建保守势力的阻碍和反对。他在喀什噶尔迈德力斯担任穆达里斯时,聘请喀山、布哈拉、巴格达等地的宗教学者来喀什噶尔传授外语、历史、天文、算术、读写等课程,以丰富迈德力斯教学内容。[40]他启蒙教育活动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其家开办有3000多本书的书屋提供子弟和教徒们参考。[41]在经文学校很难开设科学内容的条件下,穆萨阿吉的书屋在客观上起了家庭世俗学校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其家族中具有改革开创精神的青年一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维吾尔经文教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穆萨阿吉的改革思想是否从鞑靼改革家的思想得到灵感,目前没有文献资料可证明鞑靼扎吉德教育是此时传入新疆的。但是,不能排除对西部地区商业旅行的兴趣促使了穆萨阿吉对其家乡经文教育改革的尝试。

穆萨阿吉的教育改革思想对其子巴哈吾丁巴依(1851-1928)的影响很大。1870年,他在父亲的支持下,尝试对喀什噶尔“罕力克迈德力斯”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原有科目的基础上,还加上历史、地理和算术等科目。[42]但是,他的尝试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1873年,他在阿图什依克沙克村开办一所附带文化课的学校。[43]这个学校也无法抵制当时社会迷信潮流的冲击,被迫停止。

同一时期,在北疆的伊犁地区也开展维吾尔族经文教育改革运动。这里有关经文教育改革思想早在 19世纪 40年代就产生。那时从俄国喀山留学归乡的扎合迪、热西邓、曼苏尔等人开始提倡迈德力斯要多开设科学内容,按照学生的年龄与水平分班施教等。1870年,巴哈吾丁在伊犁著名学者那斯尔·艾来木阿洪的主持下,推动拜图拉清真寺所属的经文“学校”率先附带开设算术、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美术和诗歌等文化课程。但是,引起一些保守分子的反对。1875年,他出资在拜图拉清真寺旁修建一所大礼堂和三个班的学校,除宗教内容外教授文化课程。[44]1880年,艾沙海力排和哈西尔海力排对伊宁市卧尔朵买里经文学校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原有的经文内容中加进一些科学内容。在海努克乡学习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启蒙教育家穆罕穆德·巴拉提苏菲·阿吉于 1885年前在现在海努克大清真寺的北面出资修建带走廊的两个班的学校,授课内容除了宗教外还有算术、品德、书法等科学内容。1902年,伊斯坎代尔·都万伯克的资助下在老海努克买里的广场上修建一所规模更大的带走廊的由四个班和一个教室组成的学校,授课内容除了宗教外还有算术、品德、书法、察合台文、历史等科学内容。[45]

综上所述,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新疆的喀什噶尔与伊犁地区发生经文教育改革运动,改革的重点放在经文学校应引进科学内容。改革的规模和影响不大,反复的尝试大多情况下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它却揭示了陈腐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与发展近代化事业的尖锐矛盾,说明改革经文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成为维吾尔社会能否进步的关键。学校冲破了宗教束缚,开设了文化课,在民族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四、清末维吾尔族扎吉德教育改革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转型,从而适应历史的潮流,这也正是新疆维吾尔族教育发展的出路。我国内地蓬勃发展的新式教育,同时俄国鞑靼人获得成功的扎吉德教育,使新疆维吾尔族深感震动。尤其是在鞑靼社会里,伊斯玛仪·加斯普林斯基于 1884年在巴赫其萨莱创办模范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度,按音素教学法教读写的做法,向新疆维吾尔社会提供典范,并为其注入活力。因为,鞑靼与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化以及教育背景很接近,而且两个民族同样面临改革传统经文教育的艰难问题。不过,鞑靼人的苏醒步伐先于维吾尔族。鞑靼民族较早接触欧洲教育,较早开始经文教育改革运动,已找到适合穆斯林民族改革经文教育的方法,并已产生了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加之,相对而来,鞑靼人在新式教育急需的课本、大纲和课程表等方面已具备了良好的条件。这一切为维吾尔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于是,19世纪 80年代末,在新疆开始出现按鞑靼扎吉德教育模式运作的世俗学校。

全疆最早在伊犁产生扎吉德学校。这个学校由扎吉德教育在新疆维吾尔族中的第一个支持者—穆萨巴耶夫创办。对此事件,乔治敦大学的学者 R·罗伯特这样写道:“穆萨巴耶夫家族看到伊犁河谷边境贸易的潜力,1885年在伊犁与俄国交接的惠远城建立一家有200工人的地方皮革加工厂。1888年的时候,他们觉得这个边境城市也需要一个扎吉德学校了。”[46]而在维吾尔文文献对此事件这样记载:“1889年,伊宁创办一所学校称为伊宁‘玉赛音尼亚学校’,后改名为‘伊犁学校’”(地点大约在今友谊医院对面)。[47]罗伯特提供的信息与维吾尔文献中的记载基本对应。这个学校很有可能采用扎吉德教学方法施教的。除了穆萨巴耶夫外,在伊宁还有一位传播扎吉德教育的核心人物—阿布都木塔阿力,是霍城县人,于 1881年跟随父母移民到七河地区。在贾尔肯特阿布杜热合满·大毛拉的学校掌握扎吉德教学法。1895年返回伊宁,并在艾拉巴依清真寺内给 40名学生代课,在教学中采用音素教学法,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读写。[48]扎吉德学校在伊宁首次成功的创办对其他维吾尔聚居区的影响很大。

伊宁各居民区维吾尔和鞑靼人创办了规模不同的扎吉德学校。1890年,海力勒、买合甫尔等人在图古尔库尔克开办有三个班的学校。后来在此位置上修建两层有四个班的学校,聘用阿合买提等教师讲授科学内容。[49]1900年,俄国喀山鞑靼人凯西普尔·艾斯阿尔在伊宁的鞑靼清真寺旁开办一所学校,招收男女生,[50]按扎吉德方法施教。[51]1903年,坎吉库姆在乌齐达尔瓦扎开办一所带有两个班的学校,当年招收 50名学生。授课内容多为宗教附带科学(现在伊宁市二中的前身)。到1911年,坎吉库姆聘请来自俄国乌法的鞑靼教师热皮克及其夫人夏皮克代读写、算术、历史等课,还有宗教内容,招男女两个班。授课内容多为科学带宗教。[52]1905年,海丽恰阿碧斯泰、艾努热等教师将克孜尔库尔克旁的两间房子改成带有三个班级的学校,在学校里按水平分级施教。[53]1906年,爱教育人士艾尼邓巴依·帕合日邓诺夫在乌兹别克清真寺对面建一所学校(现在伊宁市五中的前身)。1911年,该校扩建为四个班的学校。从此推动科学内容更多的讲授。1909年,在布拉克达达木图办有一所学校。1910年,从埃及学成归来的纳素哈大毛拉在苏达尔瓦扎清真寺旁开办了世俗学校,自己代男班的课,夫人代了女班的课。1911年,拜希尔巴依在拜图拉清真寺后面出资修建一所女子初等学校,配备女教师代课。[54]

伊宁的贾尕斯台乡和海努克乡在扎吉德教育的兴办中占重要地位。1894年,俄国喀山来的教师伊明·艾买西在贾尕斯台乡色代买里开办扎吉德学校,授课内容除了宗教外还有语言、读写、品德和算术等科目,开启了新式教育的先河。伊明·艾买西去世后,从 1902年起,又一位俄国籍教师依米尔阿訇继续代课。1905年,伊斯坎代尔·阿皮子在其家开办带有一个班的学校,聘请伊宁市的鞑靼教师阿力普拉代课,授课内容全部科学内容包括俄语。到 1910年代,色代买里的学校发展成为带有三个班和 50名学生的较正规学校。毕业于喀山大学的塔伊尔·伊明尼亚孜协助依米尔阿訇的教学。还有一位乡约在玉素甫·米拉普之墓旁边修建一所带有三个班的学校,聘请阿拉木图的米拉·毛拉代课,招收两个班学生,授课内容有语言、算术、自然、地理、体育等课程,附带宗教内容,培养四年级水平的一批青年。[55]1906年,在海努克乡原有的两所经文学校联合聘请俄国籍教师买许尔·托乎提阿洪代课。他按照从俄国带来的系统科学大纲的要求改革学校的教学制度。从俄国喀山引进算术、书法、读写、历史、地理、自然、体育和品德等科学内容,以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这些课本现保存在学校)。从而学校的教学被引导到扎吉德教育的道路。

北疆的塔城也较早产生扎吉德学校。根据哈里迪的记载,1899年 12月 15日在塔城创办用“乌苏尔·伊·扎吉德”运作的学校。[56]虽然在哈里迪的记载中没提供创办人身份的信息,但是这个学校由鞑靼人创办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此时由于地理位置和商业贸易的需要相当数量的鞑靼商人和知识分子住在塔城。

南疆喀什噶尔扎吉德学校的创办时间晚于北疆的伊宁。虽然喀什噶尔较早受到扎吉德思想的影响,但是由于封建宗教保守势力的影响仍然很强大,兴办新式教育很难得到群众基础。喀什噶尔的扎吉德学校具体在何时创办的问题是目前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根据作为目前较可靠的文献—喀山鞑靼人外力沙提供的报道,“玉山穆萨巴耶为了创办扎吉德学校,于 1898年,出资选派阿不都克热木赴奥伦堡的鞑靼迈德力斯学习扎吉德方法。(在另外一个文献中说:“穆萨巴耶开始的时候曾派人赴巴赫其萨莱学习扎吉德方法。”[57]这个文献产生一系列疑问,如穆萨巴耶派人中是否有另外一个早于阿不都克热木赴巴赫其萨莱学习扎吉德方法的人?他何时去?何时返回?何地教书?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阿不都克热木用一年多时间的学习后经伊宁返回喀什噶尔”,[58]并被任命为“玉赛音尼亚学校”的校长。这个事件用维吾尔文文献和口碑资料可证明。作者2010年1月 29日访谈依克沙克村“玉赛音尼亚学校”的前任校长,他是确定学校建校时间的见证人。名字叫卡伊木·吾鲁克的这个人自1978年至1993年担任该学校的校长,亲自组织该校建校 100周年的庆祝活动。根据他的口碑资料,事前他组织人员全面深入地进行调研、访谈工作。在调研中他们意外发现著名维吾尔学者太杰力专为“玉赛音尼亚学校”建校而写的颂诗的原文。颂诗是伊斯兰教历1317年(相当于公元1899年)写成的。这个时间与学校工程完成的时间基本对应。因为 1896年,玉山穆萨巴耶和巴哈吾丁穆萨巴耶兄弟二人遵照父亲的遗嘱,借修建“艾孜来提艾毕布艾加木麻扎”的时机,在麻扎对面开始修建一所新学校。学校工程于1899年间完成。[59]太杰力在其颂诗中,向为修建两大建筑而留下遗嘱的穆萨阿吉、以实际行动来完成任务的巴哈吾丁巴依和玉山巴依以及建筑打工师傅表示以诗歌形式的感谢。[60]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断,喀什噶尔的扎吉德学校最晚于 1899年建立的。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清楚,喀什噶尔扎吉德学校的创办是维吾尔族在教育上具备一定社会基础后的事。它的成功为南疆其他维吾尔聚居区扎吉德教育改革运动树立了榜样,同时为民国初期维吾尔族扎吉德教育运动高潮的到来奠基。

国外有一些资料可作为清末新疆维吾尔族扎吉德教育改革运动的补充文献。根据 1901-1902年间译文报的报道:“……喀什噶尔和伊宁有九所扎吉德学校正常运作……伊宁现存的扎吉德学校里有 500多名学生,考试在群众面前安排……维吾尔族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读写,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61]根据 1909-1910年间时间报的报道:“阿图什的玉山巴依设立慈善机构,宣称创办学校和图书馆,资助出国留学……穆萨巴耶家族资助的 27名学生参加考试,萨拉老师讲授各种技艺、算术、地理和古兰经等课程……富商试办福利院,给孩子教算术、地理等课程。”[62]

这段外文系列报道给我们提供那时新疆以伊犁与喀什噶尔为中心的扎吉德学校数量、学生人数、考试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等相关信息。基本表明清末新疆维吾尔族扎吉德教育的萌芽。扎吉德教育既是近代维吾尔族的教育运动,同时,也传播了民族主义,特别是近代一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思想多源于此。部分外国人趁机打着扎吉德教育的幌子传播泛突厥主义思想,例如,从土耳其来的阿合买提·卡玛尔曾在阿图什、喀什的新式学校任教时,反复教导学生要以奥斯曼苏丹为领袖,学唱土耳其进行曲,带有泛突厥主义色彩。部分维吾尔族留学生在国外受到民族主义思想,归乡后积极传播双泛思想,例如受泛突厥主义思想影响的麦斯武德·莎布里在伊犁办学校传播泛突厥主义思想。因此,我们探讨扎吉德教育对维吾尔族社会的影响时,要对其负面影响给予批判。

综上所述,一批开明的商业资本家在国内外经商过程中受到扎吉德教育改革思想的影响。他们从改革经文学校着手,19世纪80年代末,在新疆初步开办一些扎吉德学校,表明维吾尔扎吉德教育改革运动的开始。扎吉德学校首先在北疆的伊犁和塔城地区产生,进而发展到南疆的喀什噶尔,导致扎吉德教育在新疆维吾尔族中的萌芽。扎吉德教育是针对传统经文教育的改革运动,给维吾尔传统教育体系的变化以深入影响,使维吾尔族教育航向近代化道路。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扎吉德教育对维吾尔族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清末维吾尔族教育改革运动的特点

回顾清末维吾尔族教育改革运动,由于条件的原因将历时半个世纪的改革运动可分为经文教育改革运动和扎吉德教育改革运动两个发展阶段,但是,从各阶段教育改革家的活动来看,启蒙是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将两个阶段综合考虑,其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从改革的目的来看,改革派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改革传统经文教育,兴办用欧洲式教育施教的新式学校教育。因为,与欧洲式教育相比,伊斯兰教神职人员操办的经文教育在教学制度、内容与方法上显得落后,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且这种教育不给女人受教育的机会,学生学习几年也很难掌握读写,没能够培养适应社会进步所需的新式人才。改革家认为,经文教育的存在是社会经济与人民思想观念落后的根源,只有改变现存教育体系,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从教育的倡导者来看,维吾尔族早期的工商资本家和开明人士既是教育的倡导者又是参与者。他们大多数出身比较富裕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受教育背景,出国经商与学习的机会多,与同时代人相比更多的接触先进教育思想。由于人民不懂科学与迷信,保守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办新学很难得到群众的支持,所以在起初的办学中需要多靠自力。如学校的创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采用,教材的引进,教师的聘请和培养等诸多事由他们操心。

(三)从学习的内容来看,全疆没有标准的课程,学习内容由各学校和各任课教师确定。然而,当时的教育有一个总特点,就是重视宗教内容和科学内容的并举。如根据 1907年伊宁扎吉德学校使用的课程表,一周有 26学时,其中 13学时为语文、算术、地理、书法、卫生保健等科学内容,剩余13学时为宗教内容。[63]可见,新式学校没有完全脱离宗教的束缚,宗教在教育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但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科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超过乃至大于宗教内容。如根据 1914年伊宁扎吉德学校使用的课程表,一周有30学时,其中宗教内容为10学时,其余是科学内容。[64]就本人在于 2010年初调研中所发现的情况来看,清末民初,新疆的扎吉德学校普遍使用从喀山引进的课本,如《算术》、《教育学》、《动物学》、《卫生学》、《植物学》、《突厥语字母表》、《逻辑学》、《阿拉伯字母表》、《道德学》和《语音学》等。当时每个学校的科目不同,但是读写、算术、历史、地理和自然等科目成为在很多学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当时的教育特别重视对母语的教学,同时也讲授阿拉伯语和波斯语。

(四)从经济来源来看,学校的经费(教师酬金、卫生费用、办公费用、特困生补助费等)主要来源有:1.由承担学校管理责任的人提供全部费用;2.捐款、“吾守尔”和“扎尕提”、“瓦合甫”。学校管理委员会通过宗教人士的同意,接管当地的较大麻扎、迈德力斯和清真寺的部分“瓦合甫”土地,将其租金用来办学。收下人们的“吾守尔”和“扎尕提”交给学校使用。还组织人们以自愿捐款等方式,解决学校的经济问题。

纵观清末维吾尔族教育改革运动,在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的激励下,一批早期的新疆维吾尔族知识分子和商人致力于发展家乡教育。在穆萨巴耶等人的倡导下,19世纪 70年代,在新疆尤其在喀什和伊宁等地开始出现附带文化课的经文学校,表明了维吾尔社会已开始了经文教育改革运动。19世纪 80年代,鞑靼扎吉德教育改革的成功为维吾尔社会树立了榜样。维吾尔开明人士开始效仿他们的做法。于是,19世纪 80年代末,先在伊犁和塔城,然后在喀什噶尔等维吾尔族聚居区出现了一批以扎吉德教育为名的世俗学校。学校里开设语文、算术、史地、文体诸课,大力加强文化知识的教育。这些新式学校的出现,使得宗教色彩浓厚的经文教育体制相形见绌,促使经文学校自身进行改革,历来由伊斯兰教机构主持拥有的教育领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新疆旧式宗教教育逐渐过渡到了新式世俗教育。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扎吉德教育运动既是近代维吾尔的教育运动,同时,也传播了民族主义,特别是近代一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思想多源于此。同时,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这次教育运动的负面性,即国外的双泛思想也开始趁机在新疆传播。

[37]魏长洪.近代新疆民族工业的代表——伊犁玉山巴依制革厂[J].新疆大学学报,1993(4).

[38][40][42][59]伊布拉音·阿力甫·特肯.侯赛尼亚精神与塔克拉玛干苏醒(维吾尔文)[C].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P8、215、218.

[39]依布拉音·阿尤甫.阿图什教育者(维吾尔文)[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P33.

[41]艾孜佐夫·阿布杜拉.穆萨巴耶夫企业简况[J].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维吾尔文),第28辑,P194.

[43]谢日甫·胡希塔尔.维吾尔现代教育与穆萨巴耶[J].民族团结(维吾尔文),1992(2).

[44]李国强.穆萨巴耶夫家族与伊犁的近代工业及教育[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3(2).

[45]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努克乡中心小学编.源泉[M].乌鲁木齐光彩印刷厂,2006,P15-16.

[46]Sean R.Roberts(Georgetown University):Imagining Uyghurstan:The Taranchis of the Ili Valley,the Bolshevik Revolution,and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Uyghur Nation [C].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Uyghur Society,Culture,and Ethnic Identity i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November 25-26,2006 Tokyo.

[47]依布拉音·阿尤甫.阿图什教育者(维吾尔文)[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P16;李国强.穆萨巴耶夫家族与伊犁的近代工业及教育[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3(2).

[48]买买提江·卡马力.伊犁教育事业——乌苏尔·伊·卡吉米与乌苏尔·伊·扎吉德[J].伊犁文史资料(1-5),P50-51.

[49]依敏·伊布拉音.简述伊犁近代科学教育[J].伊犁河(维吾尔文),1985(4).

[50]Миркасыйм Госманов, Ябылмаган Китап[M].Каэан Татарстан Китап Нәшрияты,1996,P65.

[51][58][61](俄)米尔哈斯木·奥斯曼诺夫.伊斯玛仪·加斯普林斯基与维吾尔新教育运动[J].载(土)哈坎·克日米里.为伊斯玛仪·加斯普林斯基[M].安卡拉,2004,P669.

[52][63][64]伊宁市第二中学编.希望之星(维吾尔文)[M].工人时报印刷厂,2001,P2、226、233.

[53][54]姆合塔拜尔.新疆近代教育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维吾尔文),1988(3).

[55]伊力亚斯·塔伊尔.迪尔木克山脚下的知识源泉[M].新疆教育出版社,2003,P4-8.

[56]库尔班阿里·哈里迪.东方五史[M].喀山榜样出版社,1910,P751.

[57](俄)伊斯玛仪:《巴赫其萨莱致喀什噶尔的信》,俄国巴赫其萨莱:《译文报》1913-07-13,第 123期.1913-07-14,第124期.

[60]木合塔尔·马木提·穆罕穆地.伟大学者胡赛因罕太杰力的生活[J].美拉斯,2009(1).

[62](日)大石真一郎,乌买尔江·努尔译.喀什维新运动—穆萨巴耶家族和新式教育[J].新疆地方志,2000(2).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规划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族扎吉德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11XJJA77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疆维吾尔族扎吉德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XJEDU2009I45)的阶段性成果

热合木吐拉·艾山(1969-),男,新疆洛浦县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新疆与中亚民族史,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史。

2011-12-18

猜你喜欢

穆萨经文维吾尔族
经文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维吾尔族手艺人
《圣经》经文中国化
可以上车了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IS娃娃兵枪决以色列“间谍”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四个穆萨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