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学生为主体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评价

2012-08-15苏立公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方法政治

苏立公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安徽 淮南232001)

教学方法是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途径和步骤。[1]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总称。一般说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需要、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等制定的。把这些原则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就是要对教育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理论解读方式是否深入浅出,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是否贴近实际组织教育教学,对大学生具有较强实效性等进行评价。

一 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具有较强吸引力

高等教育学告诉人们,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职学生课堂学习、校园生活、校外实践的全过程,其本身具有各种偶然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和不同要求下,有效抓住学生注意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其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然要因人、因材、因时、因地制宜。众所周知,再好的、再完善的、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用久了,也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对于理论性、思想性、教育性、说服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应该规避单一的、一层不变的教育模式,灵活选择方式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比如,当老师走进课堂发现教室讲台很乱、黑板没有擦,值日学生发现此景也非常慌乱,教室一片鸦雀无声,此时任课教师或者管理者最恰当的教育方法不是对值日学生进行大声呵斥和絮叨说教,而是身体力行自己亲自整理好讲台、擦好黑板。因为,此时思想政治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此时无声胜有声!反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不顾任课教师一而再的暗示和劝告,一味地玩手机、睡觉、与同桌异性同学悄悄私语等违反课堂纪律,此时最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是视而不见、任其肆无忌惮继续违反课堂纪律,而是公开制止这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并对当事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和劝告。因为,课堂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课堂纪律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单纯的说教是不会取得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更何况,在古代“管”本身指的就是钥匙,就是打开问题这把“锁”的钥匙和方法。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熏陶、教育,不抛弃,不放弃!

前苏联教育方面的学者孔德拉秋克说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面。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2]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通过案例解读理论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法;通过学生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得出科学的结论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法;通过演讲、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走进社区和工厂实践教学,以及观看视频、图片资料等同样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法。只有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才能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至于这些方法什么时候使用,在哪些章节教学或者场合下使用,这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加以把握。

二 理论解读方式通俗易懂,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具有较强感染力

教学方法的本质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学习)和教师相应的活动(教学)的逻辑顺序和心理方面,即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二位一体的协调一致的效果来决定的。[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如何开展,是应该把理论往深处拓展还是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这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的需求。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其对理论的认知需求不同,其思想政治理论解读的方式方法应该是有别的。比如,对于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解读要深处着眼,使用较为抽象的、高度概括的、专业化的语言来描述解读,让学生充分了解某一理论的理论渊源与传承、演绎与发展等细致入微的演化过程,充分了解该理论博大精深的内涵,充分了解该理论在某一学科和该学科的相近学科,甚至在交叉学科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无可厚非。而对于其他专业同学来说,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想方设法用简单的、明了的、通俗易懂的案例来宣讲解读理论,让广大学生听得懂任课教师在讲些什么,学生对思政教师所宣讲的东西听得进、坐得住、用得上。比如,在解读“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通常用“中国式”英语的产生、佛教教义在中国儒家式的演化、中国科举制度西方式的演变等案例来加以解读;在解读“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用中国成语故事东施效颦、刻舟求剑、邯郸学步、掩耳盗铃等来加以解读;在解读“怎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用大学生如何才能与合格的社会成员和企业员工对接为案例加以解读。适当降低理论的难度和深度,辅以丰富多彩的、新鲜的、学生所熟知的、容易受感染感动的解读,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目的实现,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反之,不顾学生的实际,以专业学科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公共学科的教学,其理论宣讲非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因为学生长时间的听不懂、听不进、受不了施教者的话语和施教方式,产生极大的懈怠与逆反,从而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理论宣传解读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时刻关注自己理论宣讲能否让受众听得懂、听得进,能否在今后的生产生活工作中用得上。这样我们的理论解读才有用、才有力、才有为。革命导师列宁早就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三贴近”出发,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进人民群众的心灵。做到这些,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去、深入社会基层之中去,通过开展社会调研,了解新情况,增长新知识,开阔新视野。虽然换位思考、因材施教、用学生的语言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一个简单的、并不难懂的道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依然能够发现有很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习惯于用过于刻板的书面语照本宣科地解读理论,习惯于用书本理论验证书本理论、用书本理论来说明书本理论等较为呆板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这种意义上看,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评价,应该重点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理论解读方式,是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感染学生和打动学生,而不是难住了学生、搞蒙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逆反,甚至反感。

三 贴近实际组织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具有较强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其中,贴近生活是指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是指贴近学生实际。从这种意义上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贴近实际的具体化,贴近实际则是“三贴近”原则核心。

既然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贴近实际为核心的“三贴近”原则为指导,施教者必须要弄清楚这里所表述的“实际”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围绕“实际”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师过多地关注学生现实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征这一“实际”情况,而对未来学生即将应对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实际”考虑不足。在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整合和处理教材、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考虑满足学生当前的心理和生理等“实际”,而对学生如何走向社会并融入社会、走向企业并融入企业、走向未来并承担起国家和社会建设重任等即将面对的“实际”少有考虑,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部分满足学生“实际”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实际”,总体上看,是如何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具体来说,是如何走进企业、融入企业,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这些“实际”由于与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息息相关,引起了学生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这种“实际”才是学生迫切需要满足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抓住了这种“实际”,也就抓住了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实现了从“实际”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才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贴近实际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其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教学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帮助,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与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和煦,感受到仁爱、宽容与敬业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宣传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实现这一效果,我们不妨先从如何引领受众开始学习说起。从理论学习的角度上看,可以把学习分为结论学习和过程学习两大类。其中,结论学习强调的是“学会”,过程学习则强调的是“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也不应该使受众仅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知识“学会”的层面,而应该引导受众掌握理论背后所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上升到“会学”的层面,培养受众今后在工作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向我国当代已故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学习,他所提出的“化理论为方法(方法论).化理论为德性(价值论)”[5]两个重要的命题,颇为值得我们理论工作者参考和借鉴。它揭示了一切理论活动的内在本质和内在价值,也指明了一切理论工作者、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如何科学地判明和确定从事理论宣传和研究活动的正确方向。而落实冯契先生所提出的“两化”思想,其前提就是贴近实际组织教学,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思维。”[6]科学思维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指导人们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去设计和选择教育教学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应处的位置,最充分地实现他们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

[1]孙显元.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2]前苏联,孔德拉秋克.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朱作仁.教育词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78.

[4]本书编委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冯契.智慧的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本书编委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方法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