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聚焦

2012-08-15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2年1期
关键词:西区中关村

河北省:保定市

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处北纬38°10′-40°00′, 东经113°40′-116°20′之间。保定市辖4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3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沟新城,全市总面积22190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380平方公里。保定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共1100万人口,市区人口近240万。

保定市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高速外环。而已经开工的京石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和即将开工的保津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将实现到北京30分钟和到天津40分钟的公交化联系,将进一步巩固区位地位,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港。

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上古帝王唐尧、战国壮士荆轲、燕大夫郭槐、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等帝王名士辈出。保定教育发达,人文灿烂。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北洋军阀冯国璋、清末状元刘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员和教育家曾毕业于此。近代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畅、向警予等一大批我国早期革命家曾在这里学习,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保定首开现代军事教育的先河。保定军校曾培养出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陈诚、白崇禧等1700多名将军,是名副其实的将军摇篮。清末以来保定称为学生城,不仅有发达的初、中等教育,综合高等教育和军事、师范、农业、机械、医学等专科教育规模也已位居全国前列。现在,保定拥有河北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在校生20余万。

保定是我国文物国保地级市第一大市,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1600余处,馆藏文物80000余件,凝古聚珍,神光灵藏。在保定市区,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隶总督署坐落古城中心,自雍正二年到清朝灭亡的187年间,曾有74人99任总督坐镇保定,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我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在这里上演了他们人生戏剧重要的一幕。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与直隶总督署隔路相望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小桥流水,荷塘观鱼,亭榭清雅,曲径通幽。清代的莲池书院闻名遐迩,人才辈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清西陵,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家陵寝,埋葬着清王朝的4位皇帝。这里峰峦叠翠,古木参天,建筑宏大,肃穆端庄。始建于清代末年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军事家的摇篮。燕下都遗址、满城汉墓、定窑遗址、开元寺塔、保定光园、淮军公所、王氏庄园,人文遗迹,历史景观,数不胜数,星罗棋布。

保定还是晋察冀敌后抗战文化发祥地。 《红旗谱》、《播火记》、《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风云初记》、《新儿女英雄传》、《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反映抗战文化的著名文学作品及影视剧享誉海内外。以著名作家孙犁先生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家群梁斌、李英儒、冯至、刘流、徐光耀等,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众多作品及改编的影视剧影响深远。红色的经典文化已成为保定独有的旅游资源。现保定有3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国家级红色经典景区。

保定市工业基础良好。建国初期在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就有8个建在保定。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低碳高效型产业结构、技术先导型产品结构、龙头带动型企业组织结构为标志的产业体系雏形基本形成。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全力打造“中国电谷”。相继与中国兵装集团、国电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一批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顺利实施,形成了光电、风电、节电、储电、输变电与电力自动化六大产业体系。二是坚持走差别竞争、错位发展之路,打造“华北轻型汽车城”。实施了长城三期、市汽车零部件基地、河北长安扩区等战略支撑项目,实现了产业规模的提升和产业链条的延伸。三是大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整合升级,引入中纺、北京铜牛等一批战略合作伙伴,重点建设“一带四城十园”,构建东部“百公里纺织服装产业带”,打造“京南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四是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西部山区水泥石材生产和环京津新型建材生产,打造“西部绿色建材产业带”和“环京津新型建材产业带”。五是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保定市农业经济也发展势头良好。一方面,保定市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经济特色明显。雄县红小豆、满城草莓、易县磨盘柿、阜平大枣、顺平红富士苹果、曲阳鸭梨、唐县小尾寒羊、涞源虹鳟鱼等产品远近驰名;望都辣椒、安国中药材、留史皮毛、皮革及毛纺、顺平肠衣、白沟箱包、安新羽绒、容城服装、曲阳石雕、高阳纺织等,已形成一批企业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扩大对外经贸前景广阔。另一方面,保定市农业科技实力雄厚,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迅猛。有河北农业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各种涉农研究单位10所,民营科技型企业770家。相继开发了生物钾肥、生物活性有机肥、生化黄腐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复方动物营养添加剂、可控降解地膜等产品,初步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保定市作为近临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勤劳热情的保定人民将以优惠的政策和周到的服务,欢迎国内外的新老朋友到保定市参观考察、观光旅游、洽谈贸易、兴办实业,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北京:中关村西区转型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经过两年的业态调整,北京市中关村西区聚集了大量创新要素。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场地,170多家金融机构在中关村西区聚集,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已初具雏形。

两年来,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效果显著,相对低端的商业销售类业态在逐步缩减。传统的电子卖场正由摊群式业态向新产品体验展示中心等高端业态转变。海龙、鼎好、亿世界过去是中关村著名的三大电子卖场。据统计,经过两年的业态调整与提升,3座大厦共减少销售类面积约6万平方米,另有14座大厦减少销售类面积约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中关村西区总计减少销售面积约8万平方米。

低端的商业销售类业态逐步缩减的同时,科技研发类、科技金融类、文化创意类以及科技中介类等海淀区政府的鼓励类业态,却在西区呈聚集之势。据介绍,2010年3月以来,中关村西区新增的1700余家单位中,93%是高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科技金融业等鼓励类业态。

为了聚集更多的科技金融机构,2012年中关村金融大厦将在中关村西区挂牌成立。中关村金融大厦落成后,将与中关村PE大厦遥相辉映,让中关村西区离金融机构密集、要素市场完备、集散功能强大的科技金融功能聚集区更近一步。此外,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全国专利技术交易中心也将于2012年在中关村西区建成,高端创新要素在中关村西区进一步聚集。除推进西区的业态调整外,北京市海淀区还积极支持中关村西区以东的中科院对老旧住宅区进行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发展高端产业,让整个中关村地区协调发展。

天津:个体营业税起征点调高惠及85%以上个体工商户

近日从天津市地方税务局获悉,自2011年11月1日起,天津市将营业税按期纳税的起征点,由月营业额5000元调整为20000元,营业税按次(日)纳税的起征点由300元调整为500元。个体营业税起征点调高后将惠及85%以上个体工商户,预计有5.6万余户纳税人直接受益,年累计为纳税人减税超过1亿元。

天津市地税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天津市调高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营业税起征点标准,是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发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依据“从高原则”确定的,达到国家规定的起征点幅度的最高限额。

按照规定,涉及调高的“两个”起征点仅适用于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营业额未达到起征点的免征营业税;超过起征点的全额纳税。此举有助于降低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经营负担,扶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河北辛集:成为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近日,河北省辛集市被商务部认定为 “河北省石家庄辛集皮革及制品基地”,并于北京参加商务部授牌仪式,成为全国首批59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之一。2011年,商务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评定工作,辛集市在专家初审和答辩环节均列第一。

拥有“中国皮都”称号的辛集市皮革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目前,辛集皮革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3.32平方公里,区内拥有皮革企业1356家,其中进出口经营资格企业410家,技术研发设计人员1200多名,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2010年9月,集批发零售、产品研发、信息发布、旅游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辛集国际皮革城一期工程竣工,引来了650家企业、32个世界品牌入驻,成功争创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日均客流量1万人,日均交易额800万元,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皮革制品集散地。

山东:财政筹资1.1亿落实重点优抚对象补助

为落实好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政策,山东省财政厅在政策出台后迅速研究出方案,于近日下拨补助资金1.1亿元,确保各项待遇落到实处。

据了解,此次补助标准提高的内容包括:将残疾军人的残疾抚恤金、烈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的生活补助标准提高15%左右;将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标准,抗战时期入伍的每人每年提高到不低于6040元,其他时期入伍的每人每年提高到不低于5540元;将符合条件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人员、涉核人员等的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月250元;将建国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0元。

辽宁:首份市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签订

2011年12月23日,《大连市机械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草案)》获大连市机械行业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全票通过,覆盖了大连市1663家企业的41万名职工,这标志着辽宁省首份市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签订。

大连市机械行业是传统工业产业,在大连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一半。2011年6月,大连市机械重工工会和大连市机械行业协会分别代表职工方和企业方开始工资集体协商准备工作,确定16个常见行业技术工种的最低工资标准为协商重点。同年9月下旬,双方从最高、平均、最低三个档次对企业技术工人工资进行调查,涉及技术工人18753人。从调查结果看,各企业相同工种岗位工资标准相差很大,个别工种企业间相差最高达到3000元,缺乏行业工资标准的规范和指导。

经过协商并广泛征求企业和职工意见,按照80%的企业能够达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确定了大连市机械行业16个技术工种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指导线,形成了26项工资集体协商议题。工种不同,标准不同,标准最低工种的月薪比大连市最低工资标准高出36%。

辽宁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辽宁省首份市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因为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立,能够覆盖行业内一大批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职工流动性较大、工会力量薄弱、独立开展协商困难的企业,可以更大范围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特别是行业技术工种工时工价、劳动定额、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对防止企业间人力资本恶性竞争、技术人员无序流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西区中关村
渝西区块深层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临涣选煤厂(西区)提质增效工程改造
西区“十三五”规划聚焦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硅谷与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的比较
图数解说中关村
中关村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