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

2012-08-15汪宇雄熊永辉杨进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基底节皮层

汪宇雄 熊永辉 杨进华

广东高州市中医院 高州 525200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

汪宇雄 熊永辉 杨进华

广东高州市中医院 高州 525200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术后疗效。结果4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23例并发肺炎,5例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3例并发高渗及高血糖,2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支持对症处理,除术后1周有2例(出血量>70mL,年龄>60岁)因并发肺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均显著好转,术后随访12个月病情稳定,未见复发。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显微外科手术;疗效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带来沉重的压力。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而言,社会医学模式提出,其救治不应停留在单纯留住一个毫无生存质量的生命,而是应尽可能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存生活质量。显微外科手术理念引入给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带来了希望[1],而基底节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本组将2008-05—2010-05我院收治的46例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并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扫描结果均符合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41~69岁,平均(52.3±11.46)岁。均有高血压史,其中15例合并冠心病,11例合并糖尿病;4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及恶心、呕吐症状;22例患者出现一侧瞳孔散大症状;2例出现深度昏迷,5例出现中度昏迷,11例出现轻度昏迷,26例出现嗜睡,2例无显著意识障碍出现;出血量>70mL者4例,<50~70mL 17例,<50mL者25例。

1.2 方法 46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血肿位置选择可利用的脑沟,分开脑沟进入血肿腔,再清除血肿。这种入路只需切开1.5~2.0cm 脑沟底部皮层,厚度 0.5~1.0cm,对脑皮层和脑白质的损伤均很小。也避免老式皮层造瘘进入血肿腔所带来的大片皮层切除和传导束的手术损伤,为后期功能恢复奠定了解剖学上的基础。经侧裂入路也是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的良好入路,术中解剖分开侧裂达脑岛表面,切开脑岛皮层即进入血肿腔,不损伤颞叶皮层。

2 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23例并发肺炎,5例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3例并发高渗及高血糖,2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支持对症处理,除术后1周有2例(出血量>70mL,年龄>60岁)因并发肺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均显著好转,术后随访12个月,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3 讨论

脑出血最常见和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压性脑出血尤其是中、大量脑出血患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中、大量脑出血除了存在局部压迫性损伤的问题以外,更因其出血所致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发生脑的次级损伤相关改变,如能量代谢障碍、生物膜损伤、兴奋性神经毒、自由基、钙失衡等,甚至造成恶性循环,对脑组织造成损害,与病死率及致残率息息相关。而基底节区的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2],其中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60%,系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所致,常有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还可出现双眼球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不能;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而丘脑出血占10%~15%,系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常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通常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

随着CT、MR的广泛运用及显微外科、立体定向等技术的发展,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迅速,适应证进一步扩大,疗效进一步得到提高。对于脑出血,目前外科手术主要是清除血肿,挽救生命,却并非解决了临床所有的问题。而脑组织的保护是大脑任何手术中必须遵循的准则,手术中对脑组织保护的越好其预后就越好。这就需要利用显微外科微创理念来实现[3],显微外科微创理念主要在于进入血肿腔的路径,简单的做法是显微镜下皮层造瘘到达血肿部位,需切开的脑实质很少,因而对脑组织的损伤小,且神经内窥镜清除脑内血肿的血肿腔外损伤只有直径0.6~0.8cm的穿刺通道,手术损伤小。

显微外科微创理念是指在手术中遵循最小手术创伤原则[4],最大可能保护脑组织,利用脑内自然间隙做为手术通路,以期取得最佳手术效果。近年来应用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以往手术更令人鼓舞的结果,其疗效主要体现在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保护恢复程度明显提高等方面,证实了显微外科手术的微创理念在脑组织的保护和脑血管的保护中的贡献。

本组46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23例并发肺炎,5例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3例并发高渗及高血糖,2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经及时处理,术后1周大部分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仅有2例年龄大、术前出血量多的患者由于肺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加重病情而死亡,经12个月随访发现存活病例病情稳定,未见复发。总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在显微微创理念的指导下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减轻手术本身对脑组织的损伤、保护血管是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生活质量的基础,显微微创理念应贯穿手术过程的始终,通过本研究证实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彭俊,张明伟,范秀云,等.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10,25(8):1448-1449.

[2]陶存山,卢亦成,楼美清,等.严重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东南国防医药,2005,7(2):123-125.

[3]左右,陈健良,吴耀晨,等.高血压脑出血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2004,6(5):580-582.

[4]杨李轩,黄权.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J].中国显微外科杂志,2002,25(1):23-26.

R743.34

A

1007-8991(2012)04-0046-02

(收稿 2011-12-31)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基底节皮层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扣带皮层结构和灌注变化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的对比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