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2012-08-15陈雪丽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下肢骨布比麻醉学

陈雪丽

河南新密市中医院 新密 452370

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陈雪丽

河南新密市中医院 新密 452370

目的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ASAI-Ⅲ级CSEA下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观察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液CSEA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起效快,麻醉效果优良率98%,肌肉松弛,平面控制好。15例血压下降,经扩容和应用麻黄碱5~10mg后恢复平稳。结论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CSEA起速迅速,麻醉作用完善,对呼吸,循环影响相对较小,只要控制好麻醉剂量和注药速度,加强术前评估和术中管理,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腰-硬联合麻醉;布比卡因;老年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活动的增加,由于随其衰老而发生的全身性退变,如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使下肢骨折日益增多。但老年患者各系统功能减退,并发症多,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因此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显得极为重要。我院自2006年起采用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CSEA行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65~80岁,ASA I-Ⅲ级,体质量55~75 kg,股骨颈骨折21例,全髋关节置换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1例,膝关节置换8例,所有患者都合并1~3种并存疾病,所有疾病术前均经正规内科治疗,病情稳定,排除椎管内麻醉禁忌。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不用术前药。入室后持续鼻导管吸氧,无创监测Bp、HR、SPO2、ECG。开放静脉,麻醉前输液300~500mL,复方乳酸钠补充术前禁饮食缺失量,术中补液6~10mL/(kg·h),根据术中失血量及血压波动必要时输注人工胶体或红细胞悬液(出血量>400mL,酌情输注红细胞悬液)。选择L3~4椎间隙穿刺,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25 G腰穿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缓慢溢出后注药。常规用药:0.75%布比卡因1mL(7.5mg)+脑脊液1mL,根据患者身高及身体状况以0.01~0.02mL/S速度自头侧注入布比卡因等比重液(0.75%布比卡因0.7~1.2mL+脑脊液 1mL)1.5~2.0mL。脑脊液用量除按1:1比例,也可为给药方便仅加入1mL脑脊液,或将布比卡因与脑脊液混合抽至1.5~2.0mL给药。注药完毕,抽出腰穿针,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0~5.0cm并固定好硬膜外导管备用;让患者取平卧位,术中根据需要从硬膜外导管注入0.5%罗哌卡因4~6mL维持麻醉。控制麻醉平面T10以下。术中血压下降>20%,加快输液或(和)加用麻黄碱5~10mg静滴,根据出血量及血压波动情况酌情输注红细胞悬液或人工胶体;心率减慢<50次/min,阿托品0.5mg静滴。

1.3 检测指标 (1)观察麻醉效果,记录麻醉平面固定时间。(2)记录感觉阻滞平面,以针刺无痛为准,如左右两侧不同,以高一侧为准,记录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手术开始时,术毕时麻醉绝对及相对平面)。(4)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5、15、30min,MAP、HR、SPO2。(5)记录术后术者和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满意率(6)记录术中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7)记录血压下降及麻黄碱使用情况。(8)记录术后随访有无头痛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2 结果

8例血压下降>20%,3例经补液后恢复平稳,5例加用麻黄碱5~10mg静滴后稳定,所有患者心率平稳,未用阿托品,麻醉平面固定时间为(14.2±8.4)min;手术开始时有48例(96%),患者的绝对平面在T10以下,相对平面在T9以下;术毕时,49例(98%)患者的绝对平面在T10以下,相对平面T9以下;所有患者SPO295%~99%,术者对麻醉完成手术的满意率99%,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率98%,术后无头痛,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寒战6例,恶心呕吐5例,均有血压下降,血压稳定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大多数老年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及肺心病等多系统疾病,脏器储备功能减退,导致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麻醉手术风险较大[1]。下肢骨折后活动不便,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更加重了麻醉的风险。

老年人特有的病理生理改变,常伴有腰椎退变、骨质增生、韧带钙化,而导致单纯硬膜外穿刺不易成功及不确切的概率增加。并且老年人椎间孔闭锁,局麻药向椎旁间隙扩散减少,在椎管内扩散相应增加,故而局麻药需要量减少,阻滞平面易增宽,相对药剂不好掌握,硬外麻醉诱导时间长,搬动时疼痛难以避免。而高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失聪或老年痴呆,单纯硬膜外麻醉时患者对阻滞平面陈述不清,易出现阻滞不全或平面过宽,增加麻醉风险。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尽可能选择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范围广,又效果满意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由于支配下肢的脊神经来自腰骶神经丝(L3~S1),神经根粗大,硬膜外麻醉虽然能完成手术,但常发生阻滞不全,止血带疼痛等情况,文献报道,阻滞不全失败率可达95%[2]。庄心良等[3]报道,CSEA可充分发挥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避其缺点,麻醉药用药量小,作用发挥快,效果确切,肌松充分,不受时间限制,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又便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提高手术质量,减轻了麻醉医师负担[4]。CSEA用药量小,效果确切,可控性强,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即使稍有波动,略加处理便可纠正,只要剂量控制得当是比较安全的。CSEA患者术中处于清醒状态,易于观察并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5]。

老年人因自主神经调节能力下降,麻醉后容易发生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获得了确切满意的麻醉效果。我们采用小计量等比重布比卡因,不需调整患者体位,只要掌握好注药速度和剂量,能有效地控制麻醉阻滞范围在T10以下,并且诱导时间短,能迅速减轻疼痛,另外,经过麻醉前充分供氧,扩容和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少。但再好的麻醉方法其安全性也是相对的,何况对老年人而言,我们一定要重视各个环节。(1)术前对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做全面评估,对异常情况进行纠正,使其达到最佳生理状态。(2)麻醉前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3)注意根据手术部位及患者的一般情况掌握好腰麻注药速度和剂量,控制麻醉平面T10以下。(4)术中严密监测,根据病人情况及手术出血量调整好输液速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5)严格掌握辅助药的使用,以防呼吸抑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我们采用等比重小剂量布比卡因是安全可行的,良好的术前评估和术中精细管理至关重要。

[1]尚若静,徐建国.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症及防治[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39-440.

[2]曹灵敏,李胜德,马桂芬,等.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老年患者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742.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53-1454.

[4]吴学东,赵建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722.

[5]陈家翠.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尿道电切术的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5:430.

R614.2+7

A

1007-8991(2012)04-0079-02

(收稿 2011-01-06)

猜你喜欢

下肢骨布比麻醉学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