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肠套叠15例临床分析

2012-08-15刘玉宾张松海万广捷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壁包块

刘玉宾 张松海 万广捷

河南辉县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辉县 453600

成人肠套叠15例临床分析

刘玉宾 张松海 万广捷

河南辉县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辉县 453600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有不同程度腹痛15例,恶心、呕吐10例,腹部扪及包快6例,血便2例。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良性肿瘤8例(息肉4例,小肠脂肪瘤1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间质瘤1例),恶性肿瘤4例(结肠癌1例,恶性淋巴瘤2例,间质瘤1例),Meckle憩室2例,无明确原因1例。15例全部治愈。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有器质性病变,主要原因为良、恶性肿瘤,Meckle憩室等。诊断依据是主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

成人肠套叠;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成人肠套叠较小儿肠套叠少见,多为继发性,由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缺少儿童肠套叠的特异性表现(腹痛、血便、腹部肿块)和特异诊断技术,故易误诊、误治。2002-01—2011-12,我院共收治成人肠套叠15例,现就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16~69岁,平均49岁;病程1 d~6个月。11例急诊入院,4例平诊入院。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15例(100%),恶心、呕吐10例(66.7%),腹部包块6例(40%),血便2例(13.3%),其中有急、慢性肠梗阻表现11例(73.3%)。主要辅助检查:15例行立位腹部平片,显示不同程度梗阻表现11例,无异常3例;CT平扫检查8例,6例表现为靶征或彗星尾征;14例患者均行腹部B超检查,3例提示肠套叠(同心圆征或靶环征)。本组患者均未行钡灌肠检查。术前诊断为肠套叠6例,肠梗阻4例,腹部包块待查2例,腹痛原因待查3例,术前确诊率40%。

1.2 治疗方法15例均行手术治疗。套叠复位后行小肠部分切除10例;小肠壁部分楔形切除3例;回肠末段及盲肠侧腹壁固定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

2 治疗效果及病理结果

1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14例术后病例结果示:良性肿瘤8例(息肉4例,小肠脂肪瘤1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间质瘤1例);恶性肿瘤4例(结肠癌1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间质瘤1例);Meckle室2例。

3 讨论

3.1 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成人肠套叠临床上少见,发病机制仍不很明确,一般认为任何改变肠壁的损害或肠腔内改变正常蠕动的刺激均可导致肠套叠的发生[1]。成人肠套叠通常是继发的,常见的病因有:肠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憩室等。本组病例小肠病变13例,结肠病变1例,仅1例为回结肠套叠,复位后未见明确回肠病变。

与小儿肠套叠相比较,成人肠套叠发病率低,同时具备腹痛、血便、腹部包块等典型临床症状极少见。本组阵发性腹痛15例(100%),恶心、呕吐10例(66.7%)腹部包块6例(40%),血便2例(13.3%),其中表现为急慢性肠梗阻表现 11例(73.3%)。大多患者表现为急性或慢性不全性肠梗阻表现,虽然在病程进展过程中也可出现血便症状,但多因次数少,量小而被忽视。腹部包块在病程早期腹痛时可以出现,但因其部位可以变动,腹痛缓解后可以消失,所以体检时容易漏掉。

3.2 成人肠套叠临床误诊防范对策由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本组术前确诊率仅40%)。因此,在诊断时应注意:(1)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腹部检查及直肠指诊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相当重要。对于肠梗阻患者要想到有肠套叠的可能,特别对于可扪及腹部包块者和有黏液血便病史者更应高度警惕。(2)合适的辅助检查可以提高成人肠套叠的诊断率,包括腹部平片、钡灌肠、腹部彩超、纤维内镜、腹部CT等。腹部平片不仅可以显示肠梗阻,并可提示梗阻的位置是位于小肠还是结肠。彩超检查有时可显示其特征性图像,可表现为假肾征或靶环征[2],但容易受肠道气体影响及操作者技术限制。本组患者仅有3例经超声检查术前确诊。近年来CT检查对诊断腹部症状不典型的肠套叠显示了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与超声相比,不受气体干扰,诊断更具有客观性。肠套叠CT显示“靶征”或“彗星尾征”,准确率可达78%~100%,同时对套叠的原因也可以提供信息,便于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3]。钡灌肠检查对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对小肠套叠无诊断意义[4]。

3.3 成人肠套叠的治疗成人肠套叠多有肠管器质性病变引起,需手术解除套叠并去除存在的器质性病变[5]。本组15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肠套叠的部位、类型、引起套叠的原因、受累肠管的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复位后扪及病变,可切开肠壁切除肿物或行小肠局部切除术。对有明显坏死或恶性肿瘤引起的,应直接行病变肠管切除术,恶性肿瘤应清扫相应区域的淋巴结。结肠套叠通常由恶性肿瘤引起,应直接行病灶切除并行相关区域淋巴结清扫。有资料显示回盲部套叠多为自发性,如无明显病理因素,可行手法复位,然后行盲肠及回盲部末端固定。在手术探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慢性复发性肠套叠的存在,本组有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回盲部肠壁无明显异常,回肠末段60 cm常规探查未见异常,术后3 d患者出现上腹部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可自动缓解,术后10 d再次发作且不缓解,右下腹可扪及包块,二次探查发现回-回、回-结套叠,复位后在距回盲瓣15 cm系膜对侧肠壁有直径约2 cm凹陷,肠壁增厚,未见明显肿物,行部分肠管切除,术后病例显示恶性淋巴瘤。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腹腔镜辅助治疗肠套叠也开始逐步在临床中应用。

[1]Reijnen H,Jooten H,Deboer H,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ult intussception[J].Am J Surg,1989,15(10):25-28.

[2]Cerro P,Magrin L,Porcari P,et al.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intussusception in adult[J].Abdan Imaging,2000,25(1):45-47.

[3]黄林,黄发基.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1(2)98-99.

[4]陈子华,冯超,陈能志.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附58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4):262-264.

[5]刘丹.高龄老年特发性肠套叠误诊阑尾周围脓肿[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9):28.

R574.3

B

1007-8991(2012)05-0063-02

(收稿 2012-02-11)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壁包块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