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科手术患者焦虑症的护理体会

2012-08-15马玉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焦虑症眼科个性化

马玉璐

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 郑州 450003

眼科手术患者焦虑症的护理体会

马玉璐

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 郑州 450003

眼科手术;焦虑症;心理干预;护理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的研究日益广泛,眼科领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眼科手术患者常因各种因素引发心悸失眠、烦躁等焦虑心理持续存在,影响手术治疗及预后。2010-08—2011-08我们通过对本科150例手术患者围术期进行知识宣教、个性化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有效缓解眼科患者焦虑症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50例患者中男71例,女79例;年龄46~72岁,平均58.2(±3.25)岁。白内障手术76例,青光眼术40例,眼外伤32例,其他7例。临床表现均出现不同程度心悸、失眠、烦躁等症状。除外精神性、内分泌、严重心脑血管等病史。均采用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焦虑自评表进行焦虑症状测试20项目的总分平均值为30.61,高出全国常模(总分均值29.78±0.46)约1.8个标准差。

1.2 护理方法

1.2.1 基础护理:在做好围术期基本护理外,我们积极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同时通过深呼吸、散步、静坐、听音乐等缓解紧张情绪。增加治疗和预后效果

1.2.2 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治疗必要性缺乏了解,易致恐惧、焦虑发生。我们通过术前术后开展由医护人员在小型讲座会讲解相关知识及医生介绍,发放健康小册子等宣教措施,使患者及家属正确了解疾病及治疗必要性,缓解紧张情绪,增加其治疗信心。

1.2.3 心理干预:手术易引起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患者常有紧张、恐惧、失眠、焦虑、害怕疼痛、担心术中意外及术后并发症等心理活动,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仔细了解患者引起焦虑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性通过个性化语言沟通技巧,并善于通过恢复较好病例解释,和家属密切配合,增强其治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术后康复锻炼。

2 结果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本组150例患者中心悸失眠、焦虑明显改善146例(97.3%),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均未见明显并发症。

3 讨论

由于手术部位在眼部及对医学知识的匮乏,患者通常会本能的产生一种恐惧心理,特别在手术和康复期间,患者由于视觉的暂时缺失,会产生自卑心理,往往不愿意和别人接触,交流,而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常加重焦虑情绪。

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等个性化护理措施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地解决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1]。尤其对病程长、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视功能损害严重的女性患者,应同时给予心理评估及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2]。我们通过对150例眼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有效缓解患者心悸、失眠、急躁等焦虑情绪(97.3%),保证手术治疗顺利,提高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临床应用效果肯定。

[1]陆晓辉,韩扬.临床路径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评价[J].健康必读,2011,(9):02-03.

[2]张莉,贠萍,孙宪乾,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症伴随状况及特征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 362-1 364.

R473.77

B

1007-8991(2012)05-0159-01

(收稿 2012-03-25)

猜你喜欢

焦虑症眼科个性化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