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胃切除术后回盲肠代胃疗效分析

2012-08-15张希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全胃盲肠食管炎

张希明

河南新蔡县人民医院外科 新蔡 463500

全胃切除术后回盲肠代胃疗效分析

张希明

河南新蔡县人民医院外科 新蔡 463500

目的 探讨回盲肠代胃术对于胃肠道重建的疗效。方法 对36例全胃切除术后回盲肠代胃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代胃的容量、排空时间、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36例病例均痊愈出院,无死亡。术后代胃容量300~400 mL,排空时间为162~187 min,平均(171.8±14.3)min。无营养不良发生,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均正常。患者术后能从事简单的轻体力工作。6例发生轻度反流性食管炎。4例进食后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给予胃肠动力性药物后缓解。4例有轻度肠粘连表现。3例进食后有不同程度的梗噎感。1例切口感染,对症治疗后愈合。结论 对于行全胃切除患者,回盲肠间置代胃术,可以保证患者正常消化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是理想的、接近生理状态的胃肠道重建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讨。

胃肿瘤;全胃切除;回盲肠代胃

全胃切除术是救治恶性胃部肿瘤患者的有效方法,代胃的术式有多种,各有优缺点。2006-01—2012-01,我科对36例全胃切除术患者采用回盲肠间置代胃术,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6例胃肿瘤患者均行钡餐和(或)胃镜检查并行病理学确诊。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2~68岁,平均(46.8±15.4)岁。病变位置:肿瘤为单一区域者16例,肿瘤超过一个分区或呈多灶者18例。联合脾脏和(或)胰体尾切除2例。病理类型:黏液腺癌10例,未分化癌7例,低分化癌5例,中分化腺癌14例。依照1998年UICC修订的胃癌分期标准TNM分期:I期23例,Ⅲ期9例,Ⅳ期4例。CT及B超检查排除远处转移。术后均以FMC和EAP方案给予辅助性化疗。有36例术后跟踪随访10~28个月,2例术后6个月内因肿瘤转移死亡,2例失访。

1.2 手术方法常规开腹探查。行上腹正中切口,探查贲门旁肿瘤及周围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探查回肠与结肠条件,绕脐向右将切口按需延长,探查回肠、盲肠情况,系膜长度、血供情况以及是否有回盲肠疾病,若发现回盲肠部有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或肿瘤等则不宜采用此术式。游离胃,行D2/D3规范性术式。游离回盲部,间置肠段为升结肠15 cm,回肠末端7 cm,保留回肠结肠血液供应,按血管走向保留部分结肠系膜,宽度约为5 cm,以保障游离的回盲肠,术中应注意肠系膜,以防影响血运。切除阑尾。将切离的回结肠段以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90度,上提至上腹部与食管下端与回肠行端吻合,将回盲肠间置于食管与十二指肠问,回肠近端与升结肠吻合以恢复肠道连通。

2 结果

本组36例病例均痊愈出院,无死亡。术后即给予胃肠营养支持及常规预防感染。术后即给予抗生素,术后第2天给糖盐水,第3天开始给予营养液,第5日给予全流质饮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添加半流及软食。术后6周30例行钡餐观察,“代胃”体积300~400 mL,“代胃”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检查,未发现有食管反流及内容物入“胃”现象。6例发生轻度反流性食管炎。术后随访10~42个月,36例有30例(83.33%)患者每日进食量为200~250 mL,有27例(75.0%)患者体质量恢复至术前水平,较术前体质量增加者5例(13.89%),增加3~6 kg,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均正常。术后钡餐排出时间为162~187min,平均时间为(171.8±14.3)min。并发症:术后出现4例进食后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给予胃肠动力性药物后缓解;4例有轻度肠粘连表现,3例进食后有不同程度的梗噎感,1例切口感染,对症治疗后转愈。随访期间没有出现营养不良、倾倒综合征。患者术后生活均能自理,能从事简单的轻体力工作。

3 讨论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式有近70种,但是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论实现理想消化道重建术式[1]。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可靠、易行,要求发生消化口瘘及病死率降低;可以形成一个安全的食物储库,至于使食糜过早地排入空肠,避免发生倾倒综合征;并且能够向小肠呈梯度排空;保持十二指肠食物通道的连续性,具有生物瓣作用,能够防止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代胃应尽量接近正常生理通道;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同时,还需有效新建的存储库能够有效吸引营养物质,且顺利排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2]。

回盲瓣对食糜转运影响很小,去除后对机体无吸收不良的影响。回盲瓣是回盲连接处回肠内的一个环行高压带,兴奋时压力显著增加,为静息时2倍,显著延长食糜在回肠内的停留时间,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有利于小肠内容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同时还可以防止大肠内容物倒流。因此回盲肠可以替代多种器官[3],回盲部间置代胃术目前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4-5]。此方法一方面使代胃肠管神经-肌肉功能维持连续性,避免肠管运动功能的紊乱,防止食物反流,避免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减少腹胀的发生。另一方面,适度的“功能性”代胃可促进消化液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而食物经过十二指肠,既防止倾倒综合征发生,保证了术后患者的营养供给,避免出现营养不良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本院近年应用盲肠做胃部手术术后的代胃治疗,采用回盲肠代胃,将回盲肠末端与食管端端吻合,这样既符合生理通道,又可以使食物经代胃进入十二指肠,直接刺激胰液和胆汁等消化酶的分泌。使消化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有利于营养物的消化吸收。术后恢复快,营养状态佳,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体质量增加明显。术后患者的观察显示进食后无腹胀感,无倾倒综合征,有几例轻度反流性食管炎;表面在全切术的手术中以回盲肠代胃的方式是可行的,患者手术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营养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但是本院近年收治的病例较少,进行随访的时间较短,因此对于行盲肠代胃术的患者远期疗效没有做进一步的评估,此项工作有待于下一步的开展。

[1] Velanovich V.Esophagogastrectomy without pyloroplasty[J].DisEsophagus,2003,16(3):243-245.

[2]Ogoshi K,Okam~o Y,Nabeshima K,et al.Focus on the conditions of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gastric cancer.What extent of resection and what kind of reconstruction provide the best outcomes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Digestion,2005,71(4):213-224.

[3]葛承辉,吕建蓉.全胃切除后回盲部间置代胃术[J].浙江临床医学,2006,8(10):1 042.

[4]周少波,李凤苍,史松,等.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的临床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 (1):127-129.

[5]张集建,郭光金,蒋登金,等.实验性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术后的早期疗效观察[J].消化外科,2004,3(4):270-271.

R735.2

A

1007-8991(2012)05-0026-02

(收稿 2012-03-01)

猜你喜欢

全胃盲肠食管炎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对比分析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及优越性研究
大鼠盲肠结扎穿刺脓毒症模型死亡率影响因素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腹腔镜下全胃和近侧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