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2012-08-15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农机化 2012年6期
关键词:规章制度董事会民营企业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唐 文

1 内部控制环境界定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应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传递和监控5个要素组成。其中,控制环境是指提供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

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该报告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5个要素扩展为基于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传递和监控。其中,内部环境是由控制环境扩展而来。

COSO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描述是:控制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个人的诚实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和监督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2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2.1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主要作用是在于协调公司内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减少代理成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董事长由家长担任,主要家族成员出任董事,家长式的管理方式造成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使这些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会对公司重大事务进行决策时,必须代表全体股东利益。民营企业由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或者董事长和总经理为直系亲属、夫妻关系的现象颇为严重,监事会也形同虚设。这种治理结构使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权利过大,董事会很难真正做到代表全体股东利益。

2.2 管理者素质不高,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从民营企业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以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成员的参与,形成企业内部资源低成本运作。家族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更容易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在这一阶段,企业人员的个人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反而处于次要地位。随着企业克服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都极其匮乏的不利因素逐步发展起来,这些处于创业的家族成员进入管理岗位,甚至占据关键的岗位,形成“自己人”控制,比如采供、销售、财务、技术研发等,通常都是企业家的亲属。据调查,约90%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权由家庭成员,中高层管理人员约40%是朋友或家族成员。“自己人”的文化不高,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有些管理者责任感不强,不讲原则,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2.3 企业文化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制度、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我国很多民营企业走过了创业阶段,但企业文化还处在“家文化”阶段,没形成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建立起来的刻板的规章制度,并没有提出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没有总结和提炼企业精神,企业员工缺乏企业文化对自身行为的软约束,规章制度并不能够真正渗透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种经营活动中。企业家的人格、素质和理念提升赶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个人权力会不断膨胀,甚至凌驾于企业制度之上,个人意志取代企业决策,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4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方法,更需要将制度认真的落实。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最突出的问题是用人制度,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现象十分严重。员工往往被分为“自己人”和“外人”2个部分,在人才使用上内外有别,“自己人”把持企业的多数岗位和关键岗位,使整个企业内部关系复杂化,使外来人员难以融入团队,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此外,对缺乏有效的员工激励措施,晋升制度和培训制度也不完善,导致员工跳槽现象频繁发生,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员的流动性造成了内部控制的难度和风险。

3 改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

3.1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优化治理结构重在发挥好董事会的作用。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结构,它与股东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强化董事会的受托责任,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是发挥董事会作用的制度保障。确定董事会成员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数结构是发挥董事会作用的技术保证。

3.2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

首先,民营企业家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知识,用科学管理全面替代经验管理,切实摈弃“家长式”管理方式,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完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做好规章制度的规划工作,宏观层面要规章制度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微观层面要规章制度具体可操作;最后,企业规章制度管理贵在落实。管理层带头照章办事。

3.3 塑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建立并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有效实施管理和提高经营业绩的重要途径,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塑造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家人格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必须建立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

3.4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民营企业主应适时引入职业经理人,拥有专业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来负责企业的经营。在企业经营决策中,要给与职业经理人必要的信任和充分的空间,让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根据员工的特点和要求,帮助他们制订完整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建立科学和公平的绩效考评制度,在考核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并与绩效考评相结合,与员工薪酬密切挂钩,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1]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2004.

[2]李维安,张俊喜.公司治理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张一青,孙春晓.民营企业文化与竞争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规章制度董事会民营企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墙化”更需“强化”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总经理办公会通过的劳动规章制度有法律约束力吗?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