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2012-08-15房县农机局代全国卢启云代启和

湖北农机化 2012年6期
关键词:三化农机化机械化

房县农机局 代全国 卢启云 代启和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房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亟需进一步加快提高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目前,农机局紧紧抓住房县“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大发展良好机遇,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1 农机化发展成效显著

——农业机械持续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截止目前,全县农机原值达1.4亿元,农机总动力22.8万k W。拖拉机拥有量为2337台,配套机具4263台(套),联合收获机126台。近年来,设施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等新型农机均有突破性发展,农机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作业水平稳步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2011年,全县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4.5万亩(1hm2=15亩)、2万亩、4.8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5%。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先后引进推广了收获机械、植保机械、耕整机械、废弃物处理设备、设施农业设备等新型农机具,作业项目遍及农、林、畜、副等各业,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新型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机经营效益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达138个,其中农机大户发展到135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个。2011年,天泽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全省二十强农机专业合作社”。2012年华谊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省标准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1年,全县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03亿元。涉及服务、维修、技术培训、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农机法律法规日臻完善,农机安全、质量监督步入依法管理轨道。《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确立了农机部门执法主体地位,促进农业机械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促进的新时期,农机安全监理、质量监管步入依法管理轨道。

2 农机化发展前景广阔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近年来,中央、省、市不断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上重要议事日程。2012年十堰市委、市政府将房县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目标确立为市级战略、房县实施。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开创了新的空间,这是我们做好农机化工作的力量源泉。

——财政投入不断加大。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购机补贴资金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对我县购机补贴资金由2005年9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900万元。农机化项目的实施范围和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这是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农机化需求更加迫切。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流转和劳动力结构的快速变化,大批农民进城务工,迫切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的“增机、减人”趋势不可逆转,这是保持农机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我县农机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够全面。粮食作物机械化程度高,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低;中部平坝区作业机械化程度高,丘陵、山区作业机械化程度低;水稻生产机械化栽植仍是制约瓶颈,插秧机和机插面积总量仍较小;二是结构不够合理。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单一作业、低档次机具多,复式作业、高性能机具少,“三多三少”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服务组织不够完善。我县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不快。上规模、上档次、专业化程度高的较少。服务的环节不多、范围不广、领域不深;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耕道、机库棚、维修网点等落后于装备的发展,影响了机械作业效能的发挥。这些发展中的差距和不足,也正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所在。

3 围绕“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3.1 以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为载体,全面提高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现代化是“三化”的基础,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将抢抓市委、市政府实施“四个百万”、“四个一批”工程机遇,以打造十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核心基地为重点,加强农机和农艺融合,加大对水稻种植业、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粮食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作业机械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水稻种植业,加大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力度。设施农业,加强蔬菜大棚等生产示范基地及农机化配套工程建设。特色产业,紧抓烟叶生产的契机,大力推广微耕机,推进烟叶基地耕整、开沟、起垄机械化作业。加快引进林、茶、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保鲜等机械设备。结合示范点的建设,积极推广适应我县农业生产实际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铺膜、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土壤深松等农机化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点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和农业增效瓶颈环节的科技化水平。坚持将农机作业、维修等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提高农民对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定期对农机管理、推广、监理人员进行培训,着力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

3.2 以项目实施为第一要务,着力优化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

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我局将把争取项目、实施项目作为发展农机化的重要举措,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2012年,我局争取农机补贴项目资金9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1381台(套),受益农户4357户。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补贴资金争取力度,依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各类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形成适应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机械化装备结构,以及提高不同作物生产质量及效益的机械化技术结构。中部平坝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适应性强、多功能联合作业的大中型机械;山区重点发展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机械和茶叶等农产品生产加工设备。设施农业项目实施,重点抓好土城镇食用菌园区、大木镇和白鹤镇蔬菜基地、窑淮镇三岔和大木镇黄家营滴水灌溉基地全程机械化建设进程。同时,科学编制上报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等项目,拓宽渠道,抢抓机遇,依靠项目促发展,为打造十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核心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以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拓展农机产业化服务领域

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带动高性能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引导和扶持农机大户及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根据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提升能力的原则,优先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示范社。鼓励跨区作业,开展社会化服务。在“十二五”期间,努力使全县每个乡(镇)都建有一个以上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的资金扶持,在项目安排、技术培训、农资和燃油补贴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3.4 以安全稳定为目标,建立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农机部门依法监管、各部门协作配合、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新格局。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完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预防和重特大事故应急机制。严格农业机械技术检验、牌证核发和驾驶操作人员考核。加强与公安交警的协作,完善监管网络,探索建立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三化农机化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