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洋农场农机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2-08-15沙洋农场管理局农机化办公室艾文安

湖北农机化 2012年6期
关键词:农机化监狱农场

沙洋农场管理局农机化办公室 艾文安

监狱体制改革以来,监狱农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监狱农业的新形势以及农机化现状,笔者就沙洋农场农机化发展做一浅显探讨。

1 农机化现状

1.1 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底,沙洋农场拥有农机总动力24288kW,总值6783.9万元,其中农场企业拥有农机总动力21052kW,总值6271.9万元;职工私有农机总动力3236kW,总值512万元;拥有拖拉机154台,计10127kW,其中企业拥有拖拉机122台,计8403kW;私有拖拉机32台,计1724kW;联合收获机47台,计4164kW,其中农场企业全都是大型联合收割机,有27台,计3872kW;私有的均是小型收割机,有20台,计1460kW。农场企业拥有各种机引农具456台(套),农机具配套比为1∶4.4;拥有烘干机30台(套)、插秧机19台、加工机械119台、排灌机械138台(套)。

全局农机服务组织形式不一。漳湖垸、熊望台两农场设立农机公司,下辖机务队、油库、配件物料库,为农业分场服务。林园、小江湖、苗子湖3个农场系机务队形式。广华农场企业与私有农机并存,该农场企业农机系机农合一形式,农业分场拥有机车,原则上为本分场服务,并接受农场统一调度安排;农场还设有农机服务中心,负责油料、配件、物料供应,对分场农机进行技术业务指导和农忙机车(含职工个体、社会农机)联系调度。荷花垸农场系机械化农场组织形式,农机工人收入与农业生产绩效挂钩。新园、平湖两农场农机全部私有化。

沙洋农场企业农机队伍370人,其中管理人员49人,生产人员321人。2011年全局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8%,按作物种类分,其机械化程度分别为:水稻93%、黄豆100%、大小麦100%、杂粮100%;按作业项目分,其机械化程度为:耕地100%、耙地100%、开沟100%、播种88%、中耕100%、打药100%、施肥99%、收割100%。

企业农机人员实行计量工资制,按农机作业量计算收入,多劳多得。

1.2 农机化优势

沙洋农场农机装备规模较大,设备较为先进,拥有国际闻名的约翰·迪尔公司、纽荷兰公司、台湾三九公司、日本久保田公司生产制造的大型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烘干机、高速乘座式插秧机等。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培养造就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吃苦耐劳,敢打硬仗、恶仗的农机技术队伍。全局农机管理体系健全,机械管理较集中,非常适应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对农机实行“五化”管理,经常开展以师带徒、农闲培训、技术比武和农机年度检验、技术达标考核等活动,农机队伍技术素质和农机具技术状态保持着较好水平。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装备不足,设备老化,特别是水稻种植、秸秆还田、仓储烘干以及喷雾作业最为薄弱。

2011年我局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机械动力约13kW,而江苏监狱农场为28kW以上,比我局高115%以上。近年来,各农场农机投入力度逐步加大,2009年和2010年投入均在600万元左右,2011年达1100万元,由于财力有限,农机服务满足不了大面积收回耕地、精细耕作和粮食安全的需要。

当前水稻种植、秸秆还田、仓储烘干以及喷雾作业环节最为薄弱,大部分农场水稻种植依赖于对外合作。

熊望台和小江湖两农场农机配置严重不足。

(2)农机人员严重不足,后继乏人,技术素质不能满足使用现代化技术装备的需要。

现有农机人员年龄严重老化,一般在40~50岁以上,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大部分农机工人家属没有安置工作,靠一个人养家糊口,还要供小孩上学,日子过得较为拮据。由于农机岗位“苦、脏、累”,收入又不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年青人追求体面的劳动、渴望体面的生活,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加之与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如田管员)的收入差距较大,没有人愿意到农机行业工作。现有机车严重缺员,过去2人驾驶的拖拉机、收割机只能配备1人开,加大了驾驶强度,也不能加班加点。农机人员文化技术素质不能满足使用现代化技术装备的需要。

2 农机化面临的形势

监狱农场农机化机遇与困难同在,希望与挑战并存。

有利的方面:一是国家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对农机的补贴力度一年比一年大。2009年起,我局开始享受国家财政购机补贴;二是近年来我局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经济效益可观,加之各级领导对农机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对农机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三是我局当前麦—稻、麦—豆种植模式非常适宜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发挥农机优势;四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学习借鉴先进农机化发展道路,选择发展先进前沿农机技术和农机。近年来,我们打破了农机供应上的垄断,实行农机采购比质比价,大幅降低了农机购置成本;四是周边农民购买农机热情高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社会农机、合作种植融入农场,给监狱农业机械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有益帮助。

挑战与困难也不少:一是监狱体制改革以来,罪犯从农业劳动中全部撤出,农业劳力严重不足;二是为防止耕地流失,办事处三令五申不准对外租赁,原来对外租赁承包的耕地大量收回,面临着耕地怎么种、由谁种的问题,农场自种面积的扩大与农业劳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三是农机装备不足,设备老化,结构配置不合理,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四是农机人员严重不足,人心不稳,技术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技术装备使用维护的需要;五是面临外来农机“争食”的压力。社会农机在支援监狱农业的同时,也给监狱农机带来竞争压力;六是农机管理滑坡,经营机制不活。与过去比,农机管理滑坡;与社会上比,机务队建设滞后,机务库区“脏、乱、差”,与社会上兴起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比相差甚远,等等。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对“监狱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基于监狱和企业工作实际,农业机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工具,也是应对国际人权斗争,满足监管改造工作形势发展的有效载体,是解决监狱工作和企业发展诸多问题、困难和矛盾的“金钥匙”。当前,农机化已成为监狱工作和企业发展的主要的、突出的矛盾。只有抓住这个矛盾,加大农机投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就会解决农业劳力不足、收回租赁耕地面临无力耕种的矛盾,满足监狱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实现罪犯由室外劳动向室内作业的转移,充分发挥机械化生产粮食作物的优势。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监狱农场,“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转化靠农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伟大论述在监狱农场更加贴切,更为适用。

3.2 确立企业投资为导向,引入利用社会农机为重要途径,适度发展私有农机为有益补充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1)企业重点投资关键机具。在倡导企业集约经营耕地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工具——农业机械的管理体制应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确保有稳定的生产力作后盾。企业应在职工或农民无力投资或不愿投资的关键作业环节诸如烘干、水(旱)直播、打药、秸秆粉碎、挖沟、收割以及新型先进作业技术或农具(农具可出租)上进行投资,并加强农场系统内农机资源的统一调配和使用。

(2)充分利用社会农机资源。随着国家购机补贴力度的逐年加大,地方农民购机热情相当踊跃,呈现出家家户户有农机的态势,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要加强社会农机作业资源信息的收集建立和利用。经营之道如是说: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在制定农忙作业方案时,应充分利用社会农机资源,重点加强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联系与合作,以应急时之需。

(3)适度发展私有农机。在农场集约经营占主导的情况下,安置发展私有农机就业,适度发展私有农机。并加强私有农机的管理,建立忙统闲分、松散型的合作组织,适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防止无序竞争。

3.3 高度重视发展农机队伍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现代农机装备科技含量高,价格昂贵,少则上10万元,高的90多万元。如果精心维护使用,可以使用10年以上;如果不善使用,不仅缩短寿命,还影响农忙抢收抢种作业。

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重视硬件投入,也要注重队伍建设。当前农机队伍严重不足,以致于传统的农忙日夜双班制不能进行,全局只有漳湖垸农场实行农忙作业双班制,绝大多数农场只能加小夜班或不加夜班,严重影响农忙作业进度,既耽误农时,又降低机具利用率。

要制定诸如安排家属就业、转工、晋级、送修上学、发展党员、聘用干部等优惠政策,提高农机人员收入待遇,用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和发展农机技术队伍。当务之急是要招收农机工人,借鉴小江湖农场聘用劳务派遣公司人员的做法。此外,要加强农机人员的技术培训教育,提高农机人员素质水平;引进大专院校毕业生、研究生,培养后备力量,等等。

3.4 推行机械化农场模式

机械化农场是以农机为主体工具,机农紧密结合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与传统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相比有如下优势和特点:一是资源得到优化整合。突破了职工家庭单独经营的局限,实行集团化经营,充分整合土地、资金、农机、技术等生产要素,经济效益大为提高;二是承包责任集体化。机械化农场以农机队伍为主力军,农机人员上车是工人,下车是农民。农机人员收入与农业生产绩效直接挂钩,联产计酬,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由于农机人员收入与农业生产成果联系紧密,使农机人员真正成为农场的主人,责任心更强,作业时会精耕细作,质量大大提高;加快农业科技以及节本增效机具的推广与应用;三是有利于激发农机工人技术创新。由于农机人员具有亦工亦农的身份,为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有利于激发农机工人技术创新的热情,促进新型农机具的应用。

推行机械化农场模式,使农机人员收入与农业生产绩效直接挂钩,也是解决农机人员付出与报酬不对等、缩小与农业生产管理人员收入差距 、稳定农机技术队伍的有效途径。

3.5 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按照效益最优和最大化的原则,科学安排作物结构、品种和茬口,错开作物播种和收获时间,便于机械均匀和连贯性作业,提高机车利用率,减少农机资金的投入。作物布局和栽培工艺要充分考虑农机作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农机具的引进要围绕农业生产需要进行。

种植结构和模式要保持相对稳定,过多改变会给农机结构调整带来困难,有时会造成浪费。如前几年引进的插秧机绝大多数农场闲置。

3.6 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

现有农机管理体制成份单一,经营机制不活,激励机制缺失,难于适应农场作业市场开放后的竞争。当然,监狱农场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决非农机行业孤军行动所能做到的。但我们要做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者,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树立典型,积累经验,做改革的促进派。应学习借鉴他人(如天门华丰农机合作社、孝感春晖农机合作社)经验,尝试建立多成份组成的股份制公司;培养职工带头人,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以及年薪制度,等等。

猜你喜欢

农机化监狱农场
监狱选美
农场假期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农场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欢迎你到监狱来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一号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