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阿拉伯半岛“正教”的传播及其历史作用*

2012-08-15陆映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先知穆罕默德伊斯兰教

陆映波

(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论阿拉伯半岛“正教”的传播及其历史作用*

陆映波

(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本文通过介绍在伊斯兰教创立前“正教(al-hanif)”传播的历史背景和传播过程,阐述了“正教”与伊斯兰教的密切联系和对伊斯兰教建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正教;伊斯兰教;哈尼夫

“正教(al-hanif)”是伊斯兰教降世前阿拉伯半岛长期存在的宗教形式,与犹太教、基督教等一神教有诸多相似之处。“正教”思想对伊斯兰教的建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历史背景

伊斯兰教产生前的6世纪末至7世纪初,以半岛为中心的阿拉伯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大部分地区处于从公社制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也正是“国家”、“民族”等概念在该地区形成的阶段。从大环境看,东罗马帝国与波斯萨珊王朝间处于长时间的敌对战争状态,双方为了争夺战略地位和地区资源“战”多“和”少。连年的征战使双方元气大伤,外族(如突厥等)对该地区的入侵使得周边趋势更加混乱。从小环境看,在社会内部,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同,贫富间差距的加大,使得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奴隶被当做礼物任意买卖,还常常受到侮辱和杀害。不同地区和部落间的冲突也成为该地区的不安定因素,作为阿拉伯社会构成基本单位的“部落”相互倾轧。这样,半岛内部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各氏族部落之间的矛盾和民族矛盾均使得社会发生变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宗教方面,伊斯兰教创立以前,犹太教、基督教以及琐罗亚斯德教和摩尼教已传入了阿拉伯地区,并形成相当的势力,但半岛上绝大部分的居民仍信仰着原始宗教。人们崇拜在生活中扮演重要作用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如雨水、泉水等等,同时阿拉伯人不同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和崇拜仪式。克尔白天房就曾置有许多氏族部落崇拜的偶像约300尊。

各种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都使得一种比偶像崇拜更为先进、比外来的各种宗教更具包容性和亲和力的一神信仰呼之欲出,来平息半岛社会的种种矛盾,更重要的是,在西边罗马人、东边波斯人的虎视眈眈下,使半岛散乱零落的阿拉伯人团结起来,延续阿拉伯人的生命力,在这种背景下,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条件成熟之前。“正教”以一神教信仰的形式出现在半岛,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符合社会潮流的。

二、“正教”的传播和历史作用。

公元6世纪末,在当时以犹太教和基督教为首的一神教观念的影响下,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一神教与原始信仰相比所呈现出的积极意义,他们号召大家摒弃偶像崇拜,摆脱蒙昧时代的各种陋习,用一神教“正教”的教义去滋养人们的心灵,塑造正确有益的社会习惯与道德操守,信仰一神真主。

这一思想的体现和集中爆发体现在一次原始宗教信徒的集会上所发生的事情,在人们对偶像顶礼膜拜的时候,有几个人公开发出了自己不同的声音,他们是:奥斯曼·本·候韦里斯、欧贝德拉·本·加赫什、韦拉格·本·诺发勒、宰德·本·阿慕尔。奥斯曼·本·候韦里斯、欧贝德拉·本·加赫什都信奉了基督教;宰德·本·阿慕尔并没有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但他却与原始宗教划清了界限,认为自己回到先知伊卜拉欣所宣扬的“正教”。他曾说:“古来氏的族人们啊!除了我以外,他们中没有人坚守伊卜拉欣的正教。”对于韦拉格·本·诺发勒,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与宰德一同归入了正教,一种认为他与奥斯曼和欧贝德拉一同加入了基督教,以上这四个人是麦加最早的信仰“正教”的人——“哈尼夫思想”的追随者。

据阿拉伯语文献记载,阿拉伯人系伊卜拉欣之子伊司玛仪的后裔。据传,伊卜拉欣和伊司玛仪曾为崇拜唯一的安拉而重建了麦加的克尔白。故公元6世纪末兴起的“哈尼夫运动(harat al-hanif)”即号召不接受犹太教,也不信仰基督教,而以遵循先知伊卜拉欣的“正教”为荣。

“正教”思想在麦加、麦地那、也门等地均有所传播,麦加克尔白天房成为其宣传活动中心。“哈尼夫运动”在教义上与原始宗教相比具有先进性,为社会的变革与转型奠定了基础,“哈尼夫运动”反对多神崇拜,反对食祭偶像,谴责活埋女婴,反对部落贵族的特权,远离各个宗教派别都积极进行的传教布道活动,倡导个人修为和精神层面收获和灵魂的救赎。

先知的成长同样受到“正教”的影响。他从少年时代就与周围持各种信仰的人广泛接触,各种宗教思想和典故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在穆罕默德12岁那年,他跟随伯父艾卜·塔里卜的商队到叙利亚经商,“经过数十日的旅途颠簸,驼队到了叙利亚,穆罕默德第一次看到美丽的花园,这些花园和麦加周围的荒山秃岭相比,简直就像天堂一般。他听到关于罗马人以及他们信仰的基督教、圣经的故事。了解了波斯人和罗马人之间的仇恨,拜火教徒和基督教徒的敌意等,这大千世界的一切都在撞击着他幼小的心灵。虽然他当时只有12岁,命运却赋予他崇高的灵魂,聪明的天资,敏锐的观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使他对周围这一切都铭记在心中,丰富了他的知识、为他将来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穆罕默德经常到欧卡兹集市听人们吟诵描金诗、悬诗,仔细聆听他们讲述的爱情故事及炫耀他们家族荣誉的故事。更吸引他的是各种演讲,讲演者大多是基督教和犹太教徒,他们指责半岛的阿拉伯兄弟信奉多神教,他们讲述先知穆萨和耶稣的故事和他们的经典,号召半岛居民信仰他们所宣传的宗教一神教义。

由于受到基督教和犹太教徒的影响,穆罕默德在脑海中对一神教已产生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看到其与原始宗教与偶像崇拜相比所呈现出的诸多进步因素,因而又对其充满了向往之情,这也为伊斯兰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此外,如上所述,穆罕默德的妻子赫底澈的堂兄韦拉格·本·诺发勒便是正教信徒,穆罕默德夫妇二人受其影响很深,在天启降临的第一个晚上,穆罕默德从希拉山洞回到家后表现出一系列异常的征状,赫底澈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韦拉格·本·诺发勒问询和求助,从此可见三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于穆罕默德在希拉山洞的修行,韦拉格给予了正确的解释和鼓励,从而帮助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创立初期怀着坚定信念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由此不仅可以看到韦拉格对伊斯兰教创立的影响,也可以看到作为韦拉格信念根源的“正教”对伊斯兰教的深刻影响。

而作为先知,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创立前也曾参加“哈尼夫思想”隐修活动,他信奉“哈尼夫运动”所包含的思想,并在公开场合对它予以很高的评价,在伊斯兰教创立后他认为伊斯兰教其实自古就存在,并一直以“正教”的形式在先知和部分信徒中传播和发扬光大。他承认“封印先知”之前各种宗教所传诵的所有先知,先知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先知也是“正教”的最后一位先知,依据伊斯兰教的教义,穆罕默德认为自己的尊贵超越了在他之前的先知,是“最为尊贵的圣人”。

对此,在宗教层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伊斯兰教一直存在于世间,先知只是发现它,将之贯名并予以传播,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先知“创立”它,而在先知接到“天启”之前,伊斯兰教是以“正教”的形式存在于人们中间的,但由于其信仰者都无法作为先知去发现它传播它,所以该信仰一直无法壮大,也就是说从宗教意义上究其本质,伊斯兰教与先前的正教是一脉相承的,而先知又在其基础上通过23年的努力,才使其逐渐得到完善并真正代替阿拉伯半岛多神崇拜及外来宗教影响的混乱的宗教意识。

三、结 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教”思想对先知及整个伊斯兰教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甚至可以说伊斯兰教就是在“正教”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丰满起来的。而从伊斯兰教的教义上也看出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完善者”而不是“创始者”。

[1]纳忠.阿拉伯通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郭应德.阿拉伯史纲[M].北京:经济时报出版社,1997.

[3](美)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阿里·伊卜拉欣·哈桑.阿拉伯简史[M].黎巴嫩成功书馆、埃及振兴书馆,1971.

[5]王俊荣,沙秋真.穆罕默德[M].辽海出版社,1998.

B98

A

1006-5342(2012)07-0034-02

2012-04-13

猜你喜欢

先知穆罕默德伊斯兰教
春江水暖鸭先知
“逆转”
我不是什么先知
春天的小先知(外两首)
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与现实
人行天桥
坚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
春江水暖鸭先知
米儿咱·穆罕默德·海答儿《热希德史》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