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治理企业办社会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从对某企业检查发现的问题管窥企业办社会财务管理

2012-08-15曹炫珠

财政监督 2012年14期
关键词:汇总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曹炫珠

浅议治理企业办社会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从对某企业检查发现的问题管窥企业办社会财务管理

■曹炫珠

一、背景情况

为了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国家自1995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政策,大多数国有企业已逐步分离了企业办社会职能,只有部分国有企业仍保留。企业办社会原来是针对传统的国有企业而言的,当前,一些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也加入了企业办社会的行列,出现企业办社会“回潮”。这些企业保留的或新建的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公益机构旨在提供“社会”服务,承办企业多关注其提供的“社会”服务是否到位,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往往跟不上,导致公益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违规事实

A企业、B企业、C企业、D企业同为驻某机场单位,为解决四个企业的“社会”服务问题,于2003年底达成协议:在A企业原幼儿园、子弟学校、卫生处的基础上合并成立公益机构提供“社会”服务,职工档案、干部任命及财务核算由A企业管理,费用由各承办企业共担,比例为:A企业20%、B企业60%、C企业15%、D企业5%。

检查发现,A企业及公益机构资产、收入核算反映不实,A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未汇总公益机构会计信息,严重影响了A企业和公益机构自身的会计信息质量。

一是固定资产核算反映不实。该公益机构自2004年成立以来,增加的固定资产共30项,原值906.81万元,均由四个承办企业拨款购置。这些资产在A企业账簿核算反映,且A企业在计增固定资产的同时按照资产价值的80%(B、C、D企业的共担费用比例)计增累计折旧,剩余的20%在资产使用年限内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导致A企业本部2010年年末固定资产虚增906.81万元、累计折旧虚增641.30万元,公益机构2010年年末固定资产虚减906.81万元、累计折旧虚减145.53万元。

二是收入核算反映不实。公益机构在往来科目中核算承办企业注入款项,不设置收支科目,2010年医院门诊部药费收入121.96万元、学校收入9.05万元记入A企业账簿,其隐瞒收入的行为不仅缩小了公益机构的财务收支规模,直接侵犯了B、C、D企业的权益,而且在往来科目中核算收支容易混淆资金的真实来源和用途。

三是财务会计报告未汇总公益机构会计信息。公益机构基于A企业幼儿园、学校、卫生处成立,成立后隶属体制没有改变,是A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汇总单位。A企业未汇总公益机构会计信息,导致A企业2010年年末货币资金虚减951.69万元、其他应收款虚增12.12万元、其他应付款虚减939.58万元、累计折旧虚增495.77万元、利润分配虚减495.76万元,2010年成本费用虚减816.63万元、收入虚减868.40万元、以前年度损益虚减443.99万元。

三、原因分析

(一)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缺位,企业办社会迫于无奈

“入园难、上学难、就医难”这一系列民生问题在当今社会越来越突出,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大多数人择业的重要标准。企业为了缓解 “招工难”、“用工荒”,出于留住人才、稳定人力资源队伍的考虑,不得不保留原有的或新设立企业办社会公益机构为企业员工提供“社会”服务,弥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缺位”。也正是因为企业的“不得已而为之”,使企业办社会自成立公益机构伊始便积极性不高,对公益机构后续的管理也是“忽冷忽热”,公益机构的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二)公益机构宗旨与企业经营目标不一致,企业办社会不受重视

企业经营最主要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公益机构的本质属性是非营利性、纯福利性,两者不一致,但企业又不得不办社会,因此,公益机构对于承办企业而言处于“将就”阶段:将就能运行、将就能满足企业员工的“社会”需求。承办企业不会把经营管理的重心放在公益机构上,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公益机构仅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至于会计核算是否规范、资产管理是否安全、收入反映是否真实既没人管理,也没人监督,因此,出现前述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是必然。

(三)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办社会会计职能被削弱

企业办社会成立的公益机构多为非独立法人,其会计信息年底要纳入承办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范围汇总反映,但由于公益机构适用的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不同,汇总报表工作较为复杂。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办社会成立的幼儿园、学校因其具有非营利性特征适用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成立的医院适用《医院会计制度》,这两种会计制度与企业自身核算采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在科目设置、核算体系上都存在较大差异,编制汇总财务会计报告首先要在规范各汇总主体会计核算的前提下进行报表项目转换,再进行汇总抵销。这就对承办企业和公益机构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目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满足不了该要求。因此,为规避或减轻汇总报表工作的复杂性,有的企业选择对公益机构采用与承办企业相同的会计制度,有的企业则选择不汇总公益机构会计信息,更有甚者年底不要求公益机构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工作的经济管理服务职能被大大削弱。

四、启示与思考

当前,企业办社会对于促进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保证企业自身稳定和持久发展,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不解决企业办社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办社会的成效,不仅员工体会不到企业办社会的好处,而且企业还会受其所累,造成资金浪费、人才流失。为此,建议如下:

(一)强化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机构尤为重要。公益机构的资金来源于承办企业,形成的资产属于企业资产,资产管理成效不仅影响承办企业员工社会福利的实现,而且关乎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首先,公益机构应如实核算反映承办企业拨款购置的资产,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落实到部门及个人,调动资产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公益机构应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计提折旧方法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使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尽可能等同,避免出现上述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严重失实、累计折旧凭空增加的情况;最后,要重视对公益机构固定资产的盘点,这样既能清楚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使用状况,又能反向核实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衔接统一。

(二)重视收入核算,建立健全资金监督机制

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机构的费用支出也会逐渐增加,费用支出规模增长与资金投入有限的矛盾会日益突出。企业应改变过去对公益机构重支出轻收入、重拨付轻监督的状况,建立健全资金监督机制。首先,应监督公益机构收入核算,幼儿园、学校和医院按照现行收费政策规定都存在收费项目,相应会产生一定的收入,承办企业在批复公益机构支出项目时应将这部分合理收入考虑在内,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杜绝应入账未入账的违规现象;其次,应监督公益机构资金支出,要根据本单位公益事业发展状况评价支出的合理性,不仅要关注支出总额,而且要细化到每一个费用明细,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最后,要认真评价资金使用效益,既要评价所提供的“社会”服务效果,又要评价对企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以期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双丰收。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公益机构与承办企业适用的会计制度不同,编制汇总财务会计报告工作难度较大,在具体操作中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建议企业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重点地选择行业会计制度、合并财务会计报告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法规政策进行培训,使财务人员既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技能,由“不会做”到“会做”,胜任本职工作,又能自觉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严把财会业务关,由“会做”上升到“主动做”、“做到位”,进而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四)加强外部监管,促进企业办社会健康发展

在现阶段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企业办社会存在积极的社会意义。面对企业办社会“回潮”,仅依靠企业“自律”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是不现实的,应采取“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加强外部监管力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重视企业办社会形成的这部分“辅业”,以会计信息质量为检查切入点,认真核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合并汇总范围,密切关注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状况,严肃处理违法违规问题,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杜绝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的现象;另一方面,寓服务于监管工作中,当好财经法规知识的宣传者,切实帮助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办社会健康、规范发展。

山西省财政厅驻阳泉市财政监察处)

(本栏目责任编辑:尹情)

猜你喜欢

汇总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常用缩略语汇总
系统抽样的非常规题汇总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