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经济因素对会计的影响

2012-08-1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何佳洋

财政监督 2012年14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会计准则理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何佳洋

试论经济因素对会计的影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何佳洋

经济因素的变化和经济理论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在会计领域也是如此。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不同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不同经济因素对会计准则的影响、经济学基本理论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等等,探讨这些方面有助于深刻理解会计学科中基本的理论,掌握会计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更好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的会计的问题。

经济因素 会计 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有何种经济基础就有何种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动也会带动上层建筑的变动。在会计领域,各种经济因素对它的影响是显著的,如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会产生与之相应的会计准则,受不同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会计的基本理论也会有所不同;又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和信息的地位日益变得重要,甚至知识都变成了最为基本的生产要素,相伴而来的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共同发展和变化,以及相关领域的完善。

一、民生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所谓民生经济,就是把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主线贯穿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通过理顺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和社会总福利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其他经济形态不同,民生经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不竭动力,它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发展民生经济的条件。经济环境和模式的变化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第一,促进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民生经济时代,民众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对那些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行为予以抨击,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信息予以揭露,从而发现企业的不正当行为,使企业的经营和运作能够在社会的监督下有序的进行,我国的政治经济也更加公开、民主。第二,促使会计核算重心的转变。不同经济环境关注重点不同,会计核算中突出的重点也不同。民生经济关注的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和环节,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在收集和披露会计信息时,对那些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信息予以详细的核算和披露,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从中得到更全面的与民生相关的信息。第三,使民生会计成为了新的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民生,大量的资源都投入到了民生建设当中,这就迫切的需要一些专业人才来监督和管理这些与百姓利益紧密相关的民生建设工作,形成一种委托受托的关系,从而约束民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法行为,抵御经济风险。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能够提供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帮助人们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民生建设发展的越红火,对民生会计的需求也就越强烈,在这种趋势下,民生会计将作为新的领域而出现。

二、低碳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谋求利润增长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于是就出现了“低碳经济”这个新的经济理论。我国的能源结构一直是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已经日益严重,企业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但利用的效率却不高,燃料的利用效率低下产生了“高碳”问题。而“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对企业提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要求,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应该带头做好保护环境的表率。

为了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自觉做到保护环境与发展企业并重,必须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首先,应该将环境会计的核算和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纳入会计准则中,使企业在披露自己的经营业绩的同时,也必须向社会披露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权威和标准,一旦将其纳入准则,环境会计的核算就会更加规范。其次,加大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能源和产品的征税额度,对清洁能源和产品实行免征所得税的鼓励政策,通过税收手段使资金流向那些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的同时也发展了低碳经济。第三,加强社会监督机构的监管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审计机构以及其他监督机构都要对企业环境会计进行严格监督,强化企业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助于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发展起来的企业予以严惩。

三、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它以知识为基础,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基本标准和特征,一般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利用的智能化。与传统的经济形态不同的是,它将人力资源作为最为关键的经济要素,而不是资源物质等;第二,所投入的资产的无形化,即是智力成果的投入,所以在当今知识产权的地位人们的重视;第三,知识利用的产业化。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开发和发展;第四,高科技产业的支柱化。高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地位日益显著,成为支柱性的产业;第五,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不再是走依靠资源的浪费和盲目的开采以及破坏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路子,而是通过一种几乎完全不同的经济的发展方式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方法和模式;第六,经济的全球化。突出地表现在人才资源的全球性流动,知识、信息等多种“软件”的竞争,全球化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大等方面。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会计领域也有了新的发展,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是广泛而又全面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依靠传统的方式来发展生产和捕捉市场情况,是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信息的使用者更为关注的应该是人力资本上的开发和培育上。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它带来的是企业会计目标的变化,会计目标不再是提供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而是更多的转向为提供一种知识资产的拥有以及增长方面的信息,这即是知识经济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原有的会计主体,比如说企业的界限开始变得十分的模糊,虚拟的公司组织形式高速的发展,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解构和重组,完全与现实中依靠一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主体不同,所以与此相适应,会计主体的多元化相信也是可想而知的。同样的,会计中的基本单元的内涵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内涵将会扩大),给会计的计量带来更大困难和挑战。还有一点容易忽视但又十分关键的是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与原有的以货币为单位的计量方式不同,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仅仅以货币来计量信息将显得十分的局限,根本无法满足各个会计主体的需求。因为在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上,有一点就是经济的无形化和资产的无形化,显然,这些都是无法从货币的角度来进行衡量的。再则货币的计量的局限性也是十分的明显的,因为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局势的影响,而导致币值的不稳定等等,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模糊的信息,这些都是决策者最为忌讳的。这些问题的产生对币值不变的假设也是一种很有力的否定。

四、循环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循环经济的产生也是有着深刻的发展背景的,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不断地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的管理活动也开创了新的局面和空间。但是与此同时,传统的以消耗资源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弊端也是日益显露,即所谓的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循环经济的理论应运而生。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会计方面的影响就是,传统的会计计量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的需要一种更为符合时宜的会计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循环经济的产生客观上促进了循环经济会计的产生。循环经济的产生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会计领域的相关计量因素的变更。

我们知道,为了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有了四项基本的会计前提,分别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循环经济的产生也需要遵循这四项基本的会计前提,但是,其范围和内涵会有所差异。首先,在会计主体方面,循环经济注重集约型的经济方式,强调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企业的空间范围必然会有所拓展和延伸。因为企业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应该纳入考虑的就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对外部的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其次,在持续经营方面,持续经营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的理念是有着十分相似的背景,循环经济的发展就是强调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二者有着天然的相似之处,尽管“可持续经营”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划分方式,但它并不失其客观性,所以,该项原则在实际的操作使用中,也是站得住脚的。货币计量方面的问题在上文的论述中已有所提及,即计量单位的多样化。循环经济的发展强调将资源的节约开发利用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对环境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可以用货币进行量化的,而应该采用更为多样的指标进行考量。循环经济会计的基本原则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的方面也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与传统的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差异:首先是环境资本原则,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的要求,它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即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协调发展;其次就是公平原则,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也是一脉相传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注重当代人的利益,也要注重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等等。

五、不同经济因素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经济因素实际上是一个外延很广阔的概念。这里主要谈到的是经济的发展程度或者是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经济体制制度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首先是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其中的影响仍然可以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出发点。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最为根本的推动力量,最终构成二者的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原因。纵观目前世界各国,很难想象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会制定十分完善的会计准则,或者是非常严谨和有逻辑,成体系的会计基本理论,我们也很难找到一个国家内部,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会计理论却越来越不成熟。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经济越发展,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等相关的会计知识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显著的例子是,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其会计准则已经形成为相当的体系,有一定的模式,而且较为完善,而在经济不是十分发达的国家中,由于管理体制,以及对于会计信息的依存度和需求度并不是十分地高,所以这些国家的会计体系或是准则还处于进一步的摸索和探究当中。还有一种解释就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它们需要各种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来达到维护资本的目的,其资本的保值增值是非常受关注和重视的,所以理所当然,他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体系制度。

其次是经济体制对会计准则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所谓的经济体制,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指定而且执行和维护各种经济决策的总和。按照不同的方式可以将其做不同的区分,例如,以所有制为区分,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按照资源的占有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私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公有制市场经济体制、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学者将目前的经济体制分为五种类型: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以法国为代表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以美国为代表的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以我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察不同的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的基本理论,可以发现,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的地位越重要,所占有的权重越大,则其会计基本理论中所体现的“权力”意识越强,即企业等经济会计主体的发挥越小。这一点可以看出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所产生的会计准则确实是有着较大的差异。

六、经济学基本理论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会计学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又持久的。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就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理性,而会计的基本假设也是基于此而发展的,在会计学领域也同样贯彻这两条基本的规律:基于资源的有限性,我们需要合理使用利用资源,需要准确记录资源“产供销”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基于理性人的假设,我们可以采取合适、准确、通行的一套准则来约束、指导经济活动。

以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为例来谈论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委托代理理论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即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在公司的治理上就是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他们所倡导的就是“企业保留剩余的索取权而将经营权让渡”。它同时假设人都有不同的偏好,而且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显然这些导致了代理成本的发生,基于此,委托者需要在委托事务的同时,为了达到减少成本、目标最大化的效果,期望能够拥有一套严格的体系和制度来控制约束代理人的行为,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要求。简单地理解就是有企业的所有者来制定一套规则,然后交给代理人去执行,其中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是决策权的分配问题,业绩量的统计问题和奖惩问题。而所有的这些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需要有有效的、真实的、有用的、及时的信息作为基础。而在会计基本的理论之中,这些信息正是会计信息、审计信息的来源,所以从该角度出发,我们很容易发现,代理理论在会计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的角色,因此,该理论经常被用来分析不同会计程序的效率特点。

经济学中现代产权理论也是对会计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的。产权会计学是产权理论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新的经济学理论在会计中影响的体现。主要是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现在的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行为,它是在产权的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会计问题,而又从会计的角度来分析产权的变更等等。总的来说,其产生的基础就是新的制度经济学。产权会计学也同样从概念、目标和对象等方面出发来研究问题,而且产权会计学的本质问题就是会计契约论的体现。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解释,就是会计的空间范围由契约构成,契约成立的基础是“产权权利”的问题,而这一点又可以从三方面来阐述:首先,所有的会计基本理论的产生可以说都与财产权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次,从会计的出发点来看,无论是会计准则的制定、执行,还是后续的监督环节和法律控制等方面都离不开产权主体的保护;再次,会计的核算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都是依据产权权利来进行计算的。会计的工作秩序来源于契约,而会计的目的也是在于追求契约更好地履行或者是为了更好地解除契约。这些即是产权会计的基本理论构成。无论产权会计理论有多复杂,只要我们从最基本的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解读,都可以发现其中的脉络和规律之所在,从这个的角度来研究产权会计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和途径。

1.董长青.2004.知识经济对我国会计的挑战.咸宁学院学报,2。

2.高东予.2002.企业会计制度的特殊与国际接轨.北方贸易,4。

3.郭立田、裴源远.2004.会计环境中经济因素对会计准则的影响.现代管理科学,3。

4.谢晓峰.2010.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影响和意义.会计师,2。

5.张彩平、阳秋林.2006循环经济会计基本理论构建研究.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6.张润梅.2009.试论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监督.经济师,7。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会计准则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