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排名的“功”与“过”

2012-08-15张路唯陈树生

关键词:排行榜大学

张路唯,陈树生

大学排名的“功”与“过”

张路唯,陈树生

大学排名是社会监督评估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回顾了大学排名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国内的大学排名对高校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

大学发展;大学评价;大学排名

一、国内外大学排名发展概况

大学排名伴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1]。大学排名起源于一些机构对本国大学的评价,美国可以说是大学排名的开山鼻祖。洛根?威尔逊在1964年出版的《学术人》中指出,对大学的评估的历史要追溯到1011年,教育部公布了由美国大学协会列出的344所大学的排名报告。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排名活动在世界各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于1983年推出的大学排行榜。此后20多年间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很多杂志、报刊、研究中心甚至是政府机构也纷纷效仿,开展各自的大学评价工作。目前影响力较大的大学排名机构主要有《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WR),英国的《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名、德国的CHE(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德国大学排名、日本《钻石杂志》的日本大学排行榜等。

比较而言,我国的大学排名研究起步较晚。我国的大学评价研究工作始于1987年。1987-2007年,国内约20家机构发布了近400份有关中国大学的大学排行榜。目前,社会评价机构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网大版的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的大学排行榜、武书连主持的大学排行榜、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排行榜及武汉大学的大学排行榜。上海交通大学高教研究所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对世界范围内的大学进行排名,其余的排名都是针对国内的大学。目前国内的几大排行榜各有侧重,如武汉大学的突出竞争力排行、上海交通大学的注重学术水平排行、武书连的强调社会贡献力排行。虽然各个大学排行榜在各项评价指标与权重上略有不同的操作理念,但其基本包含的内容大致相同,一般包括:学校的社会声誉、学术资源和科学研究条件,如博士点、硕士点、重点学科、基地、科研项目等;师资队伍,如两院院士、杰出教师、杰出校友的数量和生师比等;科研和教学成果,如论文、奖励、成果转化等;物质资源,如资金投入、图书、用房等;学生情况,如录取学生的高考平均分,学生比赛成果、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留学生比例等。中国校友会网在2011年1月17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首次将“校友捐赠”纳入了评价指标体系。

大学排名在国内外都得到迅速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的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作为评估高校教育质量方式之一的大学排名倍受公众热议,也因此引起了激烈的口舌之争。有人认为大学不应当被排名,也有人认为大学排名产生的正面效应总体大于负面效应。

下面,就目前国内大学排名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略作分析。

二、大学排名产生的积极作用

大学排名之所以能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本原因在于它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社会不同主体的需要。黄鸿鸿认为,大学排名可以促进大学的公平竞争,并为政府宏观管理高校提供依据,为社会认识大学提供新的窗口,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大学的监督[2]。

(一)为有关决策提供参考

我国大学的规模堪称世界级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2009年我国有2 305所高等院校。院校间的科研能力、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各有优劣,参差不齐。大学排名可以帮助人们对这些学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国特有的招生体制使得学生一旦做出就学选择,更改的余地就很小。如果学生因为不了解大学和专业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势必造成巨大的教育浪费。大学排名都以指导考生报考为主要目的之一。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巨大的商机与挑战,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科技兴业,高学历人才必不可少。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储备一批优秀人才,作为培养自己急需型人才的来源,高质量毕业生能够迅速进入“角色”,企业自然不会放过。而大学排名影响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潜质和质量的判断,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及质量又为企业选择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标准。类似于企业排名,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倾向于名企,而企业在录取人才时也必定更愿意选择声誉相对较高的学校的毕业生。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的作用毋庸置疑。高校竞争力的核心是人,人的数量、素质、结构、配置、积极性、合作与竞争等因素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教师正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教师在选择去向时,各高校的社会声誉、工资待遇、优势项目、人文氛围等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时,一个相对客观的大学排名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对大学进行各种形式类别的评估排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各高校的现实状况,学生、企业和教师对各高校因此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他们作出相对正确有利的决策。

大学排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个大学的实际情况,因此也可作为各级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参考依据。在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而教育经费匮乏的背景下,大学排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政府实现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将有限的教育资金投向优秀的大学。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高等教育的建设中来,社会组织教育投资的作用正在逐渐发展壮大。相对于政府投入而言,社会力量投入的资金流向更需要一个参考体系,来决定他们的资金如何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科学合理的大学排名,可供这些社会教育投资者参考。

(二)推动形成高校间的竞争局面

缺少竞争优势,会导致人或者组织陷入一种碌碌无为或是妄自尊大的状态。对于大学来说,拥有良好的声誉可以吸引政府以及社会的更多资助,更有利于招到更好的生源,特别是在现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学校因此可以拥有更多的资金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教师待遇。而拥有更好的生源,则会有更大比例的优秀毕业生产生。由此,便会产生高校发展上的“马太效应”。所以对于任何高校来说,谁都不可能无视这种排名结果。大学排名将这种差异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公布于众,使各大高校产生危机感。在排名中居于前列的高校,希望继续保持这种优势;排名靠后的高校则希望今后自己的名次可以有所提高。这就可能在高校间形成相互竞争、积极上进的局面,引导高等教育更好地健康发展。另外,大学排名反馈的信息,也有助于高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中更加重视需要加强的领域,刺激学校定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不断发展完善。

三、大学排名背后的问题

(一)“马太效应”及商业化

上文中提到大学排行榜可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择校的依据,引导政府和企业团体的教育投资方向,企业招聘人才也会以此作为参考。排名靠前的学校因此更容易录取到优秀的生源,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融资和政府拨款,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会更高。大学排名可能成为高校的一种无形资产,然而“马太效应”的产生,可能使排名靠前的高校排名位置会越来越靠前,排名靠后的高校位置会越来越靠后,这又不利于形成高校间的良性竞争。排名直接影响大学的社会形象、社会声誉,进而影响大学吸纳政府和社会各类资源的能力等。正因为大学排行榜对高校的发展影响不可小视,很多排名机构甚至将“竞争机制”引入了排行榜,实行竞价排名。近年来,关于大学排行榜的商业化和“潜规则”的内幕频频在各类媒体上曝光。2008年12月28日《文汇报》披露:“大多数排名机构都以赚钱为目的——谁给钱多谁排名靠前的‘潜规则’,已是高校圈内公开的秘密。”知名度并不高的陕西某民办高校在排行榜中成为了“知名高校”,网友戏称无论这所高校的名声是更“香”还是更“臭”了,但其“知名度”真的是显著提高了。校长像是沿街叫卖的小贩,花钱搞公共关系,有的干脆对数据动手脚。大学排行榜的商业化味道越来越浓。

(二)可能造成大学精神的扭曲

中国校友会网近日发布了 “2011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名列第四和第六位。榜单公布后,引发不少网友质疑:“大学怎么成了攀比造富的地方”,难道大学的使命在于产生富豪吗[3]?在这点上,与大学精神相违背。放眼世界,没有哪一所大学是以培养富豪作为目标。暂且不论富豪榜评估的科学性及水分,我们要明白大学教育的使命绝对不是“造富”,而在于为国家、社会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类各层次的人才。一个人是否成才,取决于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而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取决于创造的物质财富。对于大学而言,它对学术、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坚守,对真、善、美的心灵追求,比其他什么都重要。近年来,社会中拜金主义盛行,大学不应当被其“污染”,不能被世俗所左右。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教授所说:“大学不是一个温度计,要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国内大学排行榜的指标多是硬性指标,主要包括物质资源类指标,即被数字化的大楼、场地、图书、设备、实验室、科研经费、研究成果、论文数量等。大学排行榜几乎都围绕着“科研产出”转。量化的科研产出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大学的创新精神,但大学排名指标赋予科研产出过重的比例,则可能造成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精神的漠视。

(三)可能造成大学趋同现象

大学的个性与特色,简单来说就是大学的精神,例如校园文化、社会声望、凝聚力等重要因素,这些都很难通过量化手段进行评比。目前,多数排行榜的指标按绝对量来计算,容易导致高校盲目扩大学校规模,放松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统一的指标体系不仅会排除学校的特色,而且会致使不同的大学追求统一的办学模式[5]。大学排名对高校的招生、融资等方面的影响不可小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一所高校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拥有最好的资源和条件,只有依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并构建优势,才会有竞争力。但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大学排名,不同高校如果都按照一个标准去建设,就会失去自己独有的特点,变得“千校一面”。

四、结语

大学排名目前在我国还不够成熟,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理念和权重安排等都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无论是政府、高校、企业,还是学生,都应该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大学排名。相信大学排名,把大学排名作为决策的一种参考依据,但它不是唯一依据。对于大学排名的功过是非,我们也应抱宽容的态度,让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但是,对于大学排名中的不良之风要坚决制止。

[1]刘念才,等.大学排名:国际化与多元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黄鸿鸿.大学社会评价势在必行[J].闽江学院学报,2001(4).

[3]张茜茜.网站公布2011年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引质疑近况[N]新闻晚报,2011-01-19.

[4]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

[5]潘懋元.一流大学与排行榜[J].求是,2000(5).

G526.4

A

1673-1999(2012)07-0045-03

张路唯(1987-),女,安徽宿州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改革;陈树生(1963-),男,西华师范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2-02-05

猜你喜欢

排行榜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排行榜
排行榜
排行榜
排行榜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