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语的视觉语言性

2012-08-15钟卫

关键词:聋人手语语言学

钟卫

手语的视觉语言性

钟卫

20世纪60年代手语语言学在美国建立,但语言研究者对手语是否属于语言这一命题依然有诸多理解,即使在主张手语归属于语言的研究者中,对手语的语言特性研究依然存在很大争端,而这种争端已影响到对手语的理性认识、对相关政策和相关教育原则的制定实施也产生了影响。从中国手语的语言符号性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同时符合语言学和视觉符号的双重规律。

手语;性质;视觉语言;构成

手语是聋人群体进行人际交往和社会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对自然手语到规约手语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影响到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多方面。加强手语研究,更有利于了解聋人语言发展规律,优化特殊学校和特殊人群的教育学习模式,提高特殊群体的生存质量,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文关怀。

讨论手语的语言性问题,首先需要探讨手语的概念,即什么是手语,主要有两种说法:(1)手语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手的指式、动作、位置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1](2)手语是“用手来表达语言,手形是它的物质载体,通过手的形状、位置、运动来传递信息。”[2]

从以上两种说法发现,研究者对手语的界定存在很大的分歧。前一观点比后一说法增加了运动的方向性、面部表情和语法规则三方面内容,而后一种说法相对模糊笼统,让我们很难区分手语和手势语的异同。更有部分研究者为了研究方便,把手语研究的范围缩小为“自然手语”,即“无法说话的聋哑人群体进行社会交际使用的、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自然语言”,认为这才是“语言学家们感兴趣并加以研究的内容。”[3]

目前中国手语一般被分为手势语和手指语,由于手指语依附于汉字或汉语拼音字母,其中的语言学特性不言而喻,所以按照业内的一般做法,对手语语言学的研究都侧重于手势语。还有研究者进行了更繁琐的分类,把聋人语言分为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并认为手势汉语也不属于手语,进而把手语同“主流语言”相对立,认为“手语完全是聋人自己创造的,是聋人群体内部出于交际需要约定俗成的产物。聋哑儿童的手语获得过程同正常儿童的口语获得过程基本同步。”[4]

手语从使用层次方面可分为文法手语和自然手语两类:自然手语是聋人交流的工具,主要采取描摹自然形态或者动作的方式来指代表达对象,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和随意性,各地自然手语虽然没有完全约定俗成的规则,但是差别却不大,聋人间的交流还是比较容易,自然手语有区别于声音语言的独特的语法特点。文法手语是聋人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主流语言(即声音语言,在我国也就是汉语普通话)的影响而形成的手势表达形式,是手语的更高层次。聋人学习使用这类语言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汉语的叙述顺序和语法规则,可以说,这类语言对聋人学习知识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两类手语无所谓优劣,只是不同的交际背景下哪种更适合聋人的交际需求,更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正如国际残疾人日2004年主题,国际残障组织联盟为残疾人公约呼喊的口号说的那样:“没有我们的同意,不要作关于我们的决定!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

业内对手语的内涵外延的界定存在严重的分歧,同为自然手语在不同地域范围和不同人群中也存在多种“方言”,而同为文法手语,中国手语和美国手语也有明显差异。我们对手语的语言性质加以研究就只能从手语的一般特征来讨论。

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手语抱有错误的看法,认为它是一种低级语言,甚至认为它不是语言,仅如旗语鸟鸣一般,是简单的交际符号。上世纪60年代初,威廉姆·斯多基开始进行手语语言学研究之际,曾被大肆嘲讽,嗤之以鼻。而现今国际上,手语语言学已得到普遍认可。

手语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团体内部,为社会团体服务,通过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规约形式,以相对稳固的方式,把语言表达方式和语义结合,按照一定的规则表情达意。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又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变化。正如没有脱离社会群体的语言一样,没有脱离聋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手语是聋人群体进行社会交际的最重要的方式,是聋人家庭儿童习得的第一语言,也是聋人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从语言的本质意义看,手语同听觉语言没有任何区别,手语同有声语言的不同主要有两点:其一,手语是视觉语言;其二,手语与有声语言存在依附关系。

人类语言主要以口耳相传的听觉传播方式简便快捷地存在,因人类发达的发音和辨音系统,便捷地表达和传播各类讯息,通过声音的微妙区别形成各类语言符号单位,代表具体可感或者思辨抽象的语义系统,藉此建构了庞大的听觉文明。

手语是视觉语言。因聋人群体的生理特征决定了手语的传播方式只能存在于视觉系统,通过手部、面部和身体其它部位动作的统一协调,当然主要还是通过手部形态有规则地变化来表情达意。手语表意为眼睛所接受,接收者根据已习得的语言规则对该信号进行判定,这一过程同样符合语言交际中必须经由言语动机的产生到言语理解的明确这一过程,只是其中传播的方式从语音编码变成动作编码,语音传播变成视觉传播,而语音接收变成视觉接收而已。

手语与有声语言存在依附关系,虽然远古人类进行信息交流时,手势语或许先于有声语言产生,但既然听觉语言以其使用便捷的优势和包含庞大的信息量而成为社会主流语言,并因传播丰富的信息,表达抽象的概念而推动人类脑容量的扩大和思维的发展,使得人类文明飞速发展,一直与有声语言伴生存在,从未消亡过的手势语退居为体态语,起到补充语言表达,使语言表达轻松活跃的作用。只有在特殊群体中手势语才成为该群体内部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发展形成手语,据目前的调查成果看,尚未发现任何一种手语是脱离整个人类社会独立存在的,聋人群体是生活在主流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语言受到有声语言的影响和制约也在情理之中。或许有人提出,在聋人群体内部自发形成的自然手语对有声语言没有依附关系,但这类自然手语或者可以看成手语发展的初期阶段,或者成为“前手语”阶段的手势语更为妥帖,毕竟这类手语包含的信息量和表意的丰富性存在严重不足。当然,即便是这样的手语,它同样与外面的世界存在沟通和相互影响,在强势文化的侵蚀之下同样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依附关系。规约手语这种依附关系表现得异常鲜明,以中国手语的手指语为例,仿字手势、仿字书空、近形代替、指拼等手语表达完全依附于汉字和拼音;借音替代、相关替代则完全依附于汉语语音;近义替代依附于汉语近义词。这些表达方式同依附于英语的美国手语相比肯定存在明显不同。

手语的语言符号性特征非常鲜明。有声语言由语音、语汇、语法三部分组成,手语则由语形、语汇、语法三部分组成。

有声语言的语音是由音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拼合而成,而手语的语形则由视觉符号要素组合而成。按照威廉姆·斯多基的理论,手语由四大视觉要素,即手形(handsshape)、方向(orientation)、方位(location)和移动(movement)构成。这些视觉要素构成的各种语形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语素,再根据线性原则逐一表达,组合成意。有声语言的因素分析是线性的,而手语的“音素”分析是三维立体的。

手语同样也有语汇和语法,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有声语言肯定存在不同,但同样存在由多个手势构成的“合成词”,根据一定的表达顺序、虚词或者其它构成方式的不同,可以组合出不同的语义。比如美国手语对疑问句的表达,可以通过不同的表情加以区别。

综上所述,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它具备了语言的一般特性,它同有声语言的区别仅仅存在于符号的表现形式和接收形式上。根据手语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语言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视觉符号的特性,对手语展开更为广泛的研究。

[1]杨军辉.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2(1).

[2]沈玉林.手语性质分析[J].特殊教育研究,1998(2).

[3]国华.用手表达的语言[J].中国特殊教育,2005(9).

[4]郑璇.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

H030

A

1673-1999(2012)01-0131-02

钟卫(1975-),女,四川宜宾人,硕士,宜宾学院(四川宜宾644000)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讲师。

2011-10-28

宜宾学院课题(2004502)。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奇怪的手语图
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