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证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2012-08-15李燕

当代医学 2012年27期
关键词:碟子灯盏注射剂

李燕

辩证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李燕

目的观察辩证和随机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在疗效及安全性上的区别。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患者108人随机分为辩证组62人和对照组46人。辩证组有寒象的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有热象的应用苦碟子注射液。对照组随机应用以上2种注射液。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辩证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总显效率、中医症候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使用中药注射液时要遵循辩证施治的原则。

辩证;中药注射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史,其临床症状复杂,主要表现是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的功能损伤,常见的症状是眩晕,可伴发呕吐、耳鸣、眼球震颤、面麻、吞咽发呛、共济失调、四肢无力、偏瘫、半身感觉障碍等症状[1]。目前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治疗中大量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药本身的特点,因此应用时要注意其性味归经、寒热温良,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辩证使用,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证实这一观点,本研究选取了温性的灯盏花素和寒性的苦碟子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9月门诊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病人108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2],均经颈部X片、头颅TCD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脑梗死及肿瘤所致的眩晕。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辩证组62例、对照组46例。辩证组62例,其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38~72岁。对照组组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42~75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再根据中医八纲辨证辨寒热将辨证组62例中分为偏热型(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大便干,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26例;偏寒型(恶寒喜暖,面色胱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36例。

1.2 方法 两组在一般治疗(口服维生素B1、谷维素、尼莫地平)的基础上,辨证组偏热型用苦碟子注射液(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支20mL)40mL,偏寒型用灯盏细辛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0mL)30mL静脉滴注。对照组按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以上2种注射液,剂量相同。以上均1次/d,14d为一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TCD变化来判断疗效。临床治愈:眩晕及伴发症状和体征消失,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60%以上。好转:症状减轻,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40%以上。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加重,TCD检查改善40%以下。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及组间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4d后,辩证组62例:治愈20例,占32.3%;显效26例,占42.9%;好转13例,占21.0%;无效3例,占4.8%。总显效率74.2%。62例中医症候偏热偏寒症状改善有48例,占77.4%。不良反应1例,占1.6%。对照组46例:治愈9例,占19.6%;显效14例,占30.4%;好转15例,占32.6%;无效8例,占17.4%。总显效率50%。46例中医症候偏热偏寒症状改善有22例占47.8%。不良反应3例,占4.8%。2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辩证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愈率、总显效率、中医症候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目前各级中西医医院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治疗中大量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多“风、痰、虚、瘀”夹杂致病,临床表现上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中医辨证治疗也有寒热虚实之分。寒热辩证在《内经》中论述颇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则。即指寒性的疾病,用温热的方药治疗,热症要用寒凉的方药治疗。苦碟子和灯盏细辛有明显的寒热特点。据药典记载和现代医学研究,苦碟子为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当年生干燥全草,味苦,辛,性寒,具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止痛之功效。以菊科草本植物苦碟子为原料提取精制而成的苦碟子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腺苷及黄酮类物质[4],其具有抑制氧自由基、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增加纤溶活性、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镇痛、镇静及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5]。灯盏细辛又名灯盏花,属菊科短葶飞蓬属植物,性味甘温,具有散寒解表,活血化瘀,止痛消积,祛风除湿的功效。以灯盏细辛为原料提取的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灯盏甲素、灯盏乙素、挥发油、氨基酸等[6],药理研究证实其能扩张微细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清除自由基,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促进对抗脂质过氧化及缺血灌注,动物试验表明,灯盏花素能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循环,促进侧支循环,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这2种注射剂保留了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也就具有中药的寒热属性,所以苦碟子注射液对于具有热象的血瘀证尤宜,灯盏细辛注射液对于具有寒象的血瘀证效果较好,在本研究的疗效观察中也可以证实。

目前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各科的治疗中,如丹参、苦碟子、灯盏细辛、舒血宁、血栓通、参麦、川芎嗪等众多作用相似的针剂。中药注射液在其疗效好见效快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不良反应[7]。辩证论治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精髓,所以中药西用时不能“重辨病而轻辩证”,不能不管何种中医证型、不加科学区分地用同一种中药注射液治疗,要学习一些中医的传统理论知识,结合病情,从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功效结合患者的舌脉症象进行辨证分析用药,使中成药应用逐步走向规范化、合理化。

[1] 李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9,29(1):86-87.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一辑,1993:24-25.

[4] 刘沛.苦碟子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8,11(12):1446-1447.

[5] 王彩霞,赵强.苦碟子注射液的药理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5):43-45.

[6] 张卫东.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8):514.

[7] 程少敏,陈光玉.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眩晕症62例[J].当代医学,2012,18(10):1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7.109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医院(李燕)

猜你喜欢

碟子灯盏注射剂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An Unusual Experience
黑暗中的灯盏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远山灯盏
飞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