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012-08-15丁银竹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5期
关键词:扫查腋窝频谱

丁银竹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已经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据统计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部分地区已经上升到了第一位。患者常在更衣、洗澡或定期自我检查时发现肿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资料与方法

1.资料2008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51例乳腺癌病人,年龄最小24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7岁,均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

2.方法使用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13 MHz,病人充分暴露乳房,取仰卧位、右前卧位及左前卧位,行双乳及腋窝全面扫查,扫查时向内向外缓慢进行,中心处以乳头为中心作环形扫查,观察乳腺腺体回声,导管有无扩张,肿块形态,内部回声,再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部及边缘有无血流及血管分布走行,取样后分析血流频谱,最后检查腋窝及锁骨上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尤其是肿块同侧。

结果

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168例乳腺癌中,病理确诊151例,诊断符合率89.9%,其中早期导管内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121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髓样癌11例,粘液癌6例;误诊17例中11例为乳腺腺瘤样增生,6例为乳腺纤维瘤。

讨论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为乳腺外上象限,本组病例中有86例发生在外上象限,占57%,癌肿多为单发,主要是淋巴结转移,首先侵犯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是严重危害广大妇女健康的疾病,早期乳腺癌病灶小,可无任何症状,触诊无异常,只能靠仪器检查发现。近年来随着高分瓣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频探头的应用,超声比钼靶的应用更为广泛。

典型乳腺癌超声诊断并不难,表现为边界不清,无真正包膜,呈分叶状、鳌足状或毛刺状侵润,部分肿块边缘可见“恶性晕”征,即肿块前、侧壁不规则,有厚薄不均的强回声带包绕,厚度1~3mm,是乳腺癌特征性表现;肿块纵横比>1,实质内多呈不均匀低回声[1],可见小砂砾样钙化灶,呈簇状分布,数目较多且相对集中,为组织异常而产生的钙盐堆积,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声像图呈“针尖”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微小钙化灶是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2],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35%,特异性为94.23%[3],本组病例中有71例肿块内发现砂砾样钙化灶。导管原位癌不易发现,对于乳头溢液者要反复仔细扫查乳头和乳晕周围,声像图表现为乳腺中心导管轻度扩张或无扩张,内可见乳头状肿块充满管腔,基底部宽,内可见血流。

超声多普勒和频谱特点:恶性肿瘤细胞可分泌肿瘤生长因子,刺激血管生长,产生大量新生血管,从肿块四周嵌入内部并随肿瘤的生长不断更新血管分布增加血管数量,可形成丰富的血管网络,且血管粗大迂曲,分支紊乱,穿入型血流是乳腺癌的主要表现之一。频谱多普勒检测多为高速高阻型血流,最大流速PSV>20cm/s,RI>0.7,有助于本病诊断(本组中有108例RI>0.7,PSV>20cm/s),良性病变上述现象少见,因此高速高阻频谱有助于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未测到特征性血流的乳腺癌肿块可能与肿瘤较小、位置较深、血流少或新生血管内血流速度较慢有关.仪器敏感度低也是一方面原因。

鉴别诊断:虽然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不断提高,但由于检查的个体差异,有时较难诊断,易与良性包块混淆。良性包块边界整齐光滑,无周围组织侵润,有侧边声影,内部为均质低回声,后方回声清晰,无衰减,血流信号少且多为散在点状血流信号。而乳腺癌肿块边界粗糙、不规则、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常向周围组织侵润,并且肿块向深层增长,后方大部分有衰减,肿块内血流杂乱,可测出高速低阻血流频谱,部分病例腋窝及锁骨上扫到肿大淋巴结。

1 徐秋华,陆林国.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图签[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1-139.

2 沈德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及其新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2):203.

3 彭玉兰.乳腺高频超声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

猜你喜欢

扫查腋窝频谱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一种基于稀疏度估计的自适应压缩频谱感知算法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基于RCC-M标准的对接焊缝超声波扫查工艺及其分析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
一种基于功率限制下的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