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X线及MRI诊断

2012-08-15陈明祥贾志东王立兴何杰于永慧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5期
关键词:皮质肿块恶性

陈明祥 贾志东 王立兴 何杰 于永慧

1972年WHO统计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发生率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0.42%[1],其发生率虽然较低,但是恶性程度较高,且容易复发。本病好发于四肢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60岁最多,早期症状轻微,无特殊临床表现,其诊断有一定困难。X线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收集我院近10年来确诊的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例的部分影像学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2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9例,首诊7例,复发2例,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3例,男女比例为2:1,患者年龄为22~48岁,平均年龄(37.3±5.3)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5例患者有肿块,质硬,边缘不清,3例伴有病理性骨折。实验室检查见血沉增快,3例患者有轻度贫血。

2.方法和检查设备 所有患者均摄病变部位X线正侧位片,其中6例患者行MRI检查。MR检查采用GE Sign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扫描,行常规轴位 T1WI、T2WI及 STIR扫描,冠状位、矢状位STIR扫描。

结 果

1.发病部位本组患者发病部位均为长骨,其中股骨骨干2例,股骨远端2例,股骨干骺端3例,胫骨近端1例,肱骨近端1例。

2.X线表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获取病变部位正侧位片,病变区见溶骨性破坏,形态不规则,呈地图状、虫咬状或斑片状,与周围正常骨质分界不清,中心无残留骨小梁。骨皮质膨胀变薄,形态不规则。5例患者肿瘤突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X线表线为软组织肿胀,呈弥漫性,边界不清,软组织肿胀范围较骨破坏大。病灶内均未发现明显钙化灶。

2.MRI表现9例患者中有6例行MRI检查,病变部位呈较大范围异常信号影,2例患者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4例患者表现为不均匀长T1、长T2混杂信号。5例患者见骨皮质破坏,周围见软组织肿胀,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

讨 论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好发年龄为30~50岁,据统计男女比例约为(1.5~2):1[2]。组织学上目前认为来源于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原始间充质细胞,该细胞具有向组织细胞、纤维母细胞及中间型细胞多方向分化能力。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局部可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部分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本病好发于长骨,以股骨最多见,多为单骨发病,亦有侵犯多骨的报道[3]。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在X线上病变区骨质呈不规则溶骨性破坏,呈中心性或偏心性,边缘不清,无硬化,骨皮质破坏、中断,多不伴有骨膜增生,肿瘤穿破骨皮质后,常形成较大的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的范围一般大于骨破坏的范围,病灶内无明显钙化。有报道称可见小的钙化灶,多见于复发患者,可能与放疗后新骨形成有关[4],本组2例复发患者病变区未见钙化征象。MRI检查,T1WI上肿瘤组织呈低等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其低信号区表示纤维性成分,细胞成分较少,高信号区表示基质中含有较多成纤维细胞及其它类型细胞成分。病灶内坏死、出血则信号不均匀。MRI对病灶及软组织的显示更加清晰,对于明确病变范围、确定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也是评估化疗效果的重要手段。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如发生在长骨近骨端溶骨性骨质破坏、无明显骨膜增生、出现较大范围软组织肿块,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临床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1 肖建宇,叶兆祥,王淑丽,等.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6):364 -368.

2 李玉清,丁建平.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78 -80.

3 王峥,夏增产,原卫民,等.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6):905 -907.

4 彭加友,樊长姝.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6,7(1):30 -32.

猜你喜欢

皮质肿块恶性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