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治疗V型斜视临床比较研究

2012-08-15马浏莉宋淑敏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5期
关键词:斜视组间例数

马浏莉 宋淑敏

A-V征作为临床眼科常见水平斜视类型之一,患者伴有垂直非共同性:A-V征患者多因下斜肌功能异常所致[1]。临床报道显示,超过20%水平斜视患者具有A-V征[2]。V型斜视是指患者双眼位置呈V型,上下注视斜视度差距超过15°;临床治疗下斜肌功能异常导致V型斜视常选择下斜肌减弱术。笔者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V型斜视患者120例,分别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下斜肌后徙术及下斜肌切断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导如下,以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V型斜视患者120例,均符合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拟定A-V征临床诊断标准[3]。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斜视度数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

2.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均采用下斜肌减弱术式治疗;其中A组患者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后徙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切断术治疗;

3.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刘洪涛等[4]拟定V型斜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分为治愈、有效及欠矫三级,其中水平斜视度小于等于15°为治愈、16~20°为有效,大于20°为欠矫;同时记录患者下斜肌功能恢复例数及术后粘连例数

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 果

1.三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

A、B、C三组临床症状改善例数分别为36,37,35例,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0.0%,92.5%,87.5%;A、B、C三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

2.三组患者下斜肌功能恢复率比较

A、B、C三组下斜肌功能恢复正常例数分别为37,36,34 例,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 92.5%,90.0%,85.0%;A、B、C三组患者下斜肌功能恢复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下斜肌功能改善率比较(分)

3.三组患者术后粘连发生情况比较

A、B、C三组术后粘连发生例数分别为 3,0,1例,术后黏连发生率分别为 7.5%,0,2.5%;B 组患者术后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术后粘连发生情况比较

讨 论

V型斜视发生与水平肌、斜肌及眼外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5];韩惠芳等[6]研究证实下斜肌功能亢进是导致V型斜视出现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眼科学界认为V型斜视下斜肌功能亢进首选下斜肌减弱术治疗[7];常用下斜肌减弱术包括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下斜肌后徙术及下斜肌切断术等。临床研究显示下斜肌减弱术临床V征改善率高达87%以上;本次研究显示,A、B、C三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C三组患者下斜肌功能恢复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术式临床疗效与国内外学者临床报道相一致[4,8]。但B组患者术后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笔者分析认为可能与手术过程中肌束切除不尽,组织残留所致;故术中操作应当仔细轻柔,并行术后眼球运动检查。综上所述,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下斜肌后徙术及下斜肌切断术治疗V型斜视临床效果均较满意,但下斜肌后徙术较另两者术后粘连发生风险较低。

1 刘爱琴,郭素梅,王超庭.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下斜肌亢进的临床分析[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7,29(9):707 -708.

2 VonNoorden GK.Atlas of strabismus[M].4th edition.London:The CV Mosby Company,1983:176.

3 张建民.两种下斜肌减弱术治疗V型斜视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62 - 3063.

4 刘洪涛,曾小平,王卫红,等.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治疗V型斜视临床比较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42 -3143.

5 Straatsma BR.The ophthalmology 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 course[J].Am J Ophthalmol.1973;75(1):152 -154.

6 韩惠芳,孙卫锋,韩爱军.两种上斜肌减弱术治疗A型斜视的疗效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8,16(1):14-15.

7 王莉.V型斜视伴下斜肌亢进的手术探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6,28(2):157 -158.

8 Polati M,Gomi C.Recession and measured,graded 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the inferior oblique muscles for V-pattern strabismus:outcome of 44 procedures in 22 typical patients[J].Binocul Vis Strabismus Q.2002;17(2):89-94.

猜你喜欢

斜视组间例数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正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弱视和斜视先治哪个?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