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西方国家文秘教育视角的我国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2-08-15秦旺锋

文教资料 2012年15期
关键词:文秘秘书考核

秦旺锋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

基于西方国家文秘教育视角的我国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秦旺锋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

西方国家的文秘教育,对我国高职文秘专业的办学定位、课程设置、考核测评、师资队伍等方面有诸多可供借鉴之处,文秘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的大环境中完成。

西方国家文秘专业教学改革

西方国家文秘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和培训经验,在秘书教育理念、体制、内容、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秘书职业教育培训体制和模式,教育类型层次齐全和职业化特征突出是其主要特点。如,美国的文秘教育分为高等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培训教育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英国的文秘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并规定职业基础教育和传统学术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其目标定位是面向世界培养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职业秘书人才,针对性强,辐射面广。

我国文秘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西方国家相比在客观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办学定位不准导致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教材开发不够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滞后,实习实训欠缺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师资力量薄弱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这些原因就直接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由于招生、就业两难而陷于并转或停办的窘境,但这与社会对文秘人才的大量需求是极不相称的。在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十二五”时期,文秘专业作为高职教育创办伊始开设的主要专业之一,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而西方国家文秘教育类型分层和突出职业化特征等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一、西方国家文秘教育的办学定位与职业理念

西方国家文秘教育类型层次齐全、职业化特征突出的特点,决定了其目标定位的层次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考核测评的实践性和师资队伍的专业性,这是可供我国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借鉴的主要内容。

1.目标定位的层次性。

西方国家在进行秘书人才培养时,往往会对行业的具体需求进行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的研究。因此,对秘书职业的定位就必然更为准确,层次更为分明。如美国,高等院校培养主管身边的特殊助手,职业技能教育主要是在普通高中培养学生的秘书职业技能,成人教育则主要培训各类社会成员获得秘书职业技能或知识。在德国,秘书人才的培养也会根据其不同的职业走向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完成。一般秘书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国内低层次秘书岗位,而能够熟练使用和掌握欧共体多个国家语言,并通晓各国经贸用语、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的秘书人才,则是面向国外高层次秘书岗位的。由于培养目标定位的层次性分明,西方国家秘书学校培养的人才与普通学校培养的学生相比,在专业技能上更具优势,就业方面显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课程设置的职业性。

西方国家文秘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重视文秘岗位的职业特征,把秘书人才培养基本定位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因此,不同秘书领域开设的专业课程侧重点明显不同,课程设置体现出明显的职业性特征。比如在德国,一般秘书理论课程仅被视为文秘专业的入门课程,虽然也作为必修课,但并不是考核的重点。相比较而言,一些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比如打字、速记、现代办公设备操作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却格外受到重视,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再如在美国,打字、速记、办公计算机程序处理、秘书会计等课程被列为所有秘书类专业教育的必修公共课,专业课程则根据秘书职业分类的不同重新加以划分,比如,医学秘书的专业课是生理学、生物学和医药学等课程,而行政秘书的专业课则是企业法、行政秘书准则和商业数学等课程。

3.考核测评的实践性。

西方国家文秘专业课程设置体现明显的职业性特征,这也使得文秘专业的考核测评自然而然地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例如,打字、速记、笔译、听写记录、商贸语言、交际语言、英文信函写作等基本秘书技能会被作为专业考核测评的重点,而一般秘书理论课程并不作为重点考核项目。这些重点考核项目正是西方国家秘书从业的必备条件,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秘书,在其从业之前,即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学习、掌握并具备娴熟的速记技能,并以此作为其毕业后应聘秘书职位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西方国家秘书专业考核测评极其注重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对各考核测评项目都制定有明确而具体的技能量化标准,打字、速记等都有明确的击键频率和词汇数量要求。比如德国“欧洲秘书培训中心”要求打字最低标准是200-220键/分钟,速记120词汇/分钟,英语口述同步打字不低于150键/分钟。

4.师资队伍的专业性。

西方国家除了要求从业教师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重视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个性、职业道德、职业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外,还要求他们拥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对他们的动手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澳大利亚TAFE学院为了保证职业技术教育跟上知识更新和企业技术发展步伐,要求教师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要进入相关行业或专业委员会,经常参加专业协会的活动,获取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以便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西方国家文秘专业教师亦是如此,他们一般都具有从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本身就已经是出色的专业秘书从业人员。职业化的秘书人才培养理念,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对秘书职业的需求,并将亲身经历、亲身实践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极大地提升了文秘专业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综合能力。

二、我国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由于我国文秘专业办学之初主要是为党政机关培养人才,在办学定位、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了。

1.办学定位不准导致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

人才培养计划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在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下,在对市场作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培养层次,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面向不同领域制订培养计划。然而就培养目标而言,我国为数众多的高职院校所开办的文秘专业定位都是培养各种行业行政秘书、文书处理员、商务秘书、资料管理员、接待员等;就课程体系的设置而言也大同小异,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分为秘书技能模块、商务模块和计算机操作模块。由于定位相似,特色不鲜明,导致培养了大量初通文秘理论、动手能力不强、所从事专业知识欠缺的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

2.教材开发不够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滞后。

就目前高职院校文秘教材的开发而言,基于文秘专业长期依赖中文专业的现实,教材与教材的编写者都被视为边缘而得不到重视,导致教材的内容陈旧,教材编写的方式老套,无法适应目前秘书专业新的教学方法的开发和使用。普遍存在“大部分教材介于本科教材与中职教材之间,没有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羁绊”。[1]譬如新的秘书资格证考试出现了影像情景设置为前提的实践性操作,但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使用的教材缺少影像资料,也很少有结集出版的案例教材。教材开发和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制约文秘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瓶颈问题。

3.实习实训欠缺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教学改革中虽然也安排了大量的实践环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行效果不尽如人意。仍然片面注重理论教学,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实训课往往流于形式。再加上实践性教学设施陈旧,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程不能有效整合等问题,实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校和学生都寄予厚望的实习环节,也难有系统、规范的实践操作。从学校方面来看,由于缺乏规范的实习基地和有经验的师资队伍,往往安排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对实习的监管和指导力度都不够。而从实习单位来讲,虽然将实习生安排在秘书岗位,但安排的工作往往无法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实践认知,一些实习单位甚至将实习生作为不必承担太多责任的免费或廉价的劳动力。

4.师资力量薄弱,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教师都没有秘书实践工作经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目前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教师大部分仍以中文教师为主,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文秘专业理论学习,也不具备文秘实践工作经验,他们的相关中文知识往往仅适用于党政机关的文字工作,而无法满足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文秘需要。”[2]师资专业素养尤其是动手技能的欠缺往往导致教学过程纸上谈兵,与国外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文秘专业的师资现状相比,差距显而易见。这样的师资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片面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弱,不能达到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造成毕业生出路窄。”[3]再加上一些教师改革创新意识淡薄,人才培养责任意识不强,难以或不愿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这都成为了影响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羁绊。

三、基于西方国家文秘教育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和文秘教育建设现状,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西方国家文秘教育的一些模式和经验,我国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可采取如下借鉴方法。

1.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办学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处于特定的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之中,地域性是高职院校的普遍特征。为此,高职院校不仅依赖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办学,而且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合适、管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任务。从整体上来说,高职院校的任何专业建设只有与当地的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和人才岗位需求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准确把握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专业建设才会有生命力。文秘专业作为高职院校较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更需要尽早根据学校的特点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完成这样的办学定位调整。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以专业建设为前提,有重心、有计划地进行拓展教育,可以考虑培养管理型和调控型文秘人才,并不断加强文秘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渗透(呼吁重回高职院校的“双专科”就是很好的专业融通),促使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广阔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根据岗位需求主动适应市场需要。

2.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就是要“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要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考核测评等方面向行业企业的标准和需求看齐,按照企业对文秘人才的实际需求,着力构建具有鲜明行业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充分调研,深入了解行业企业文秘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和特点,分析提炼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以秘书职业能力为基本理念设计课程体系,从而确定学习领域,明确项目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并依此进行课程设置,建立突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使课程教学与秘书工作岗位有效对接。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不断“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整合相关的课程,根据现实需要及时开设新课程”,[4]着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根据岗位需要强化秘书实务实践力度,比如,在组织会务工作这个专题的授课内容时,会务实训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策划,甚至直接参与学校和院系的会务工作。

3.构建考核测评与岗位技能需求的有效对接平台。

我国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日臻成熟,考核方式基本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环境模拟、岗位模拟和任务驱动的三位一体考核模式。但与西方国家较为成熟完善的秘书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相比,我国现行的秘书职业考试与市场对秘书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一些如打字、速记等作为秘书最基本的工作实践技能在考试中没有加以体现。因此,首先,秘书职业资格鉴定需要加快构建秘书考核测评与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有效对接平台,在鉴定体系中加大对不同种类秘书实践能力素质要求不同的区分度,制定对于各种技能考核的精确量化标准。其次,高职院校在文秘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不断改革考核测评制度,如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学校考核与社会(企业)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在考核体系中,兼顾理论知识与动手技能、质化要求与量化标准,这样不仅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学生学习还不会显得无所适从。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素质和水平。

文秘岗位对秘书人才的特殊需求给文秘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教师不仅要掌握高深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不仅是‘双师型’教师,更应该是‘多师型’的复合型人才”。[5]文秘专业要建立这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必须不仅重视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更要重视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不再理所当然地认为学文的教师就可以成为文秘专业的教师,不再把其他专业需要转岗的教师理所当然地安排到文秘教师岗位。文秘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文秘专业内部师资队伍建设,不仅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和职称,更要鼓励和引导本校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工作岗位进行技能训练,通过工作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二是广招社会贤才,要不惜代价、不惜重金通过各种优惠条件引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也可以适时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优秀秘书为兼职教师,作为文秘专业师资的辅助力量。着力通过实施“内培外引”工程,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文秘专业师资队伍。

四、推进职业教育大环境下的文秘专业深层次改革

高职文秘专业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其自身问题,我国文秘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完全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得到解决,而信赖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我国文秘教育的主体是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一些中专院校纷纷升格,高职院校群体越来越庞大,数量近乎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当。而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专科以上层次通道始终未能打通,秘书学未能进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招生专业目录,秘书本科专业教育大多以专业方向的形式挂靠在中文或管理等专业之下。鉴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层次划分不如西方国家完善,以上借鉴也只能是文秘专业囿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所能触及的治标之举。

199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试行,2003、2006年两次修订颁布的《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将秘书的职业等级分为五级、四级、三级、二级四种,体现了社会对不同层级秘书人才需求的反映,这种需求急需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得到呼应。从我国职业教育内部设置来说,目前已经存在的初职、中职、高职三个层次培养的秘书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文秘专业要借此机会向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延伸,这样既有利于院校秘书人才培养,又有利于社会按层级需求吸纳秘书人才,以便从根本上突破文秘专业发展的瓶颈。

[1]张宪江,方东傅,徐丽珠.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教材开发[J].职业技术育,2009,(17):50.

[2]陈光谊.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0,(2):24.

[3]黎云风.浅谈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27.

[4]韩玉芬.国外秘书要求新趋势对我国高职文秘教学的启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41.

[5]张爱梅.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文秘专业教育“症结”与改革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4):112.

[6]金常德.秘书专业分层次教育势在必行[J],秘书之友,2008,(1):25.

猜你喜欢

文秘秘书考核
秘书不在 等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办公室文秘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策略
中职文秘专业游戏化学习软件设计与实现
家庭年终考核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