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新诗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2-08-15施甜甜

文教资料 2012年15期
关键词:新诗意象诗人

施甜甜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当代社会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在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体裁不外乎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而以诗歌为阅读对象的考题少之又少,“写作要求往往‘诗歌除外’”[1]。 多数中学生对诗歌体裁并不十分了解。目前语文教育中,针对散文、记叙文的讲解相对透彻,诗歌似乎被大部分教师放置于次要的位置,在语文教学中充当着一种“被赏析”的角色。诗歌是一种形式简洁、意蕴深刻的体裁,字里行间深藏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诗歌精简深刻的语言也是其他文体所不能替代的。通过新诗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新的话题。新诗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力,从而在写作、阅读或者观察生活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一、新诗教学与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所谓审美能力,是指人发现、感受、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审美价值进行分析、评定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2]。就起源看,审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有的,它以人的生活经历、知识深度为基础。每一个人的审美能力都不同,因为人与人之间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但审美能力也不仅仅具有“专属性”,审美能力有共通性,所以人们在面对某些事物的时候,会产生相似的体会,获得共鸣。

初中生身处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值在接受不同的思想激流中逐渐走向成熟的年纪。对于中学生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纵观初中语文教科书(以人教版为例),共有现当代诗歌15首。经由教学实践不难发现,现当代诗歌教学在现今的教学模式中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当代诗歌的教学简单地通过朗诵直达主旨,缺少学生自我探究、审视的过程。

现当代诗歌教学是一种情趣教学。中国第一部有关教育的著作《礼记》中有这样的论述:“美恶皆在其心。 ”[3]心指的是审美主体的情感、情绪。与其他文体长篇大论的形式不同,诗歌教学更能体现学生自身潜力(指朗诵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来充当主体。这意味着让学生主动地、有兴致地参与审美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枯燥地培养。

新诗教学培养审美能力,有益于主体健康生活,爱美首先要爱生命。美育学家曾经呼吁:“离开了对人生的关怀,离开了审美、艺术与人的生存发展的直接联系,美育理论和事件不仅丧失了其最根本的意义,而且同我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格格不入的。”[4]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价值观不断形成的过程,也是人文关怀的过程。

每个人的审美能力都不同,这一特质也让我们在审美中产生自己独特的个性。“社会容许个体为自己,这是关注生存,这是一种美。但世界上个体的生存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关注个性化生存”[5]。人的创造力与审美需求、审美能力紧密相连。创造是人主观的能动性体现,强调个体的主体意识。应试教育的语文教学追求“正确答案”,这就导致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使学生失去了个性。因此,培养学生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能力必不可少。

雪莱在《为诗辩护》中说:“诗使万象化成美丽;它使最美丽的东西愈见其美,它给最丑陋的东西添上美;它撮合狂喜与恐怖、愉快与忧伤、永恒与变幻;它驯服一切不可融和的东西,使它们在它轻柔的羁轭之下结成一体。”诗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审美功能因为‘美’是特性和本质,而成为诗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功能,是核心,是决定性的因素,是诗区别于理论或说明文字的最明显的特点,也是诗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最明显特点”[6]。

二、通过新诗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式(以人教版初中教材诗歌的教学为例)

通过新诗教学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意识主要以形式美和内在美为教学内容。新诗的形式美,指诗歌给人的第一印象,如句式的长短变化、读起来是否朗朗上口、描绘的意象生动感人等方面。根据这些,形式美可以分为三部分,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新诗的音乐美体现在韵律上。新诗的建筑美主要体现在诗的结构上,没有规定的句式,长短不一,皆可成诗。绘画美指构成新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绘画美如画般融入诗的字里行间,给人美的体验和享受。

新诗的内在美也由三个部分组成:思想内容、语言修辞、情感。思想内容是诗人作诗的目的,情感是作者极力渲染和灌注的灵魂。语言修辞是诗人写诗的方式,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

那我们怎样通过新诗去培养审美能力呢?

首先要多读、朗诵。语文教育家顾德希说:“诗歌的朗诵问题、感悟问题、资源建设方式的问题,以及术语规范问题是诗歌教学中制约诗歌教学发展也是急待明朗化的一些主要扭结点。”很多时候,当我们接触到一首诗歌,最先把握的不是诗歌的情感、意象,而是诗歌带来的节奏感,即诗歌的音乐美。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诗歌带来的社会意义,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而这种功利性本身就是对审美的一种违背,从而忽略了诗歌本身的美。

其次要观察。新诗中体现出来的意象,不是诗人凭空捏造的,是承载着诗人情思的具体实物。“意象是诗歌艺术形象构造的基本要素,大多数诗作就是意向性构造。就诗人的创作来说,其主要人物便是意象的营造”[7]。可见,意象是一首诗歌的灵魂所在,是作者精神的凝聚所在。“不同诗人的审美能力不同,因此构造出来的意象也千差万别”[8]。如牛汉《华南虎》(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8课)。作者借华南虎这一意象,来暗喻这场戕害生命、囚禁生命的动乱。诗人以一颗敏感的心,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悲怆和苦难,深刻地感受到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和极力挣脱的勇气。于是将这种血性和苦难赋予在华南虎上。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诗人借此交代了环境。同时,虎是万兽之王,被囚禁在笼中,体现了这些充满血性的人肉体虽被囚禁,但是灵魂不屈。正是华南虎的这种意象,充满了感染力。

再次要鼓励创作。现在大部分中学生不喜欢诗歌,是因为觉得自身与诗歌存在着距离感。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用三言两语就成诗。诗歌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质朴的语言同样能够构成一首诗歌。对中学生来说,首先要走进诗歌,让诗歌成为一种表达情感工具。鼓励创作不仅要从学生方面改变,而且要从教师的角度去改变,比如举办小型的原创诗歌展览、赏析诗歌等。

最后要学会积累,包括语言积累、体验生活、想象创造等积累方法。语言积累指美文佳句的积累。体验生活指诗人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累积,让创作者本身有良好的“素材”基础。如何其芳的《秋天》(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课)。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很多意象,而这些意象离不开诗人平时的所观所感。秋天的影子在作者的笔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还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秋天。想象创造也是积累的一个方式。这里的想象创造是指符合情理、切合实际的想象,想象创造能获得有新意的意象,避免陈词滥调和落入俗套。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7课),作者从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星星,充满了想象力,用跳跃的笔触写出了痛恨黑暗社会、向往光明、充满希望的情感。街灯和星星都含有光明的意味,作者将两者联想在一起,充满了童真同时又具诗意。

其实,培养审美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让初中生摆脱常见文体的束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三、审美能力在初中现当代诗歌教学、学习的作用

“可以说,在中小学所有课程中,没有哪一门课比得上语文这样视野开阔、感情丰富、妙趣横生、令人神往;不幸的是,长期以来,在一些学校、一些老师那里,语文课竟成了让人生厌的课”[9]。让语文课变成让人生厌的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教学模式的固化,使学生成为答题的“机器”,导致思维方式单一化;②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缺乏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的缺失;③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能力无法全方位发展。

当今社会,很多学生十分享受“快餐文化”,在网络和传媒的时代接触了一些低俗、缺乏文化涵养的内容,审美能力逐渐丧失。要教会学生表现美,必须先教会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因此,审美教学至关重要。培养审美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懂得诗歌。通过朗读、观察、鼓励创作、想象联想、积累的培养方法,使学生增强文化底蕴和文化涵养,再遇诗歌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涵意蕴,在诗歌中寻觅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新诗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理解诗歌、喜欢诗歌,让诗歌走出被“冷眼相待”的境地和藩篱,诗意地生活从写诗开始,写诗从观察生活开始。点点滴滴,都构成了审美能力的培养。可见,审美能力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学与审美能力也是相辅相成的。

“要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必须重视语文教育。最终目的是使他们具有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受到思想熏陶,热爱学习语文并达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10]。在新诗教学中也同样的。与古典诗词比较,“新诗自由成章,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11],更接近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新诗中学会审美、懂得审美,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诗意地、更富希望地学习、生活,热爱自然,关注人文,这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1] 鲍周生.新诗教育为什么不能感动学生[J].浙江教学研究,2008,(6):38-50.

[2] [6]谢文利.诗歌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10:7,529-530.

[3] [4][5][9]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序1,49,61,63.

[7] [8]孙世军.论现代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J].深圳大学学报,2003,(4):96-99.

[10] 佚名.浅谈中学古典诗词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34e8af9fab069dc50220126.html.

[11] 王光明.从“白话诗”到“新诗”[J].辽宁大学学报,2004,(1):42-48.

猜你喜欢

新诗意象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新诗画
诗人与花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