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级英语课程中教师的中介作用

2012-08-15苏秋萍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语篇学习者

苏秋萍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一、中介理论

中介理论的提出者分别为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和以色列心理学家及教育家Feuerstein。Vygotsky(1978)认为,中介作用是儿童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在他认知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儿童和中介者之间有效的交往互动有助于开发儿童潜在的能力,从而帮助他进入和通过“最近发展区”(ZPD)。同样,Feuerstein(1991)也认为,儿童自出生起就受到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中介者的干预和影响,并把中介者为儿童所提供的经验称为中介作用下的学习经验。Feuerstein同时概括了中介作用的12种特征:(1)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2)让学生能够超越当前的学习目的;(3)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4)让学生有胜任感;(5)使学生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学习;(6)使学生有能力制定学习目标;(7)满足学生对挑战的需求;(8)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变化;(9)使学生面对困难时相信积极的结果;(10)使学生懂得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11)尊重学生的个性;(12)让学生感到自己属于一个集体和一种文化。其中,(1)-(3)项基本适用于所有学习情景,重点在于促进学习者对任务的理解;(4)-(9)项主要帮助学生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控制;(10)-(12)项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有关。

针对中介者的作用,Williams&Burden(1997)认为,中介者与教师仅仅作为信息传递者的根本区别在于:(1)中介作用是赋予权力—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进步、学会学习、处理问题、适应各种文化情境和社会变化,以及应对各种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2)中介作用涉及中介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3)中介作用强调学生对教师或中介者意图的反馈作用。Freeman&Freeman(2001)认为教师的中介作用意味着教师的支架作用,教师要通过提问和建议给学生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中介理论注重学习者与中介者的互动,中介者通过帮助学习者获得各种应对新的无法预知的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策略从而使之有效地适应某种文化情景和社会变化,最终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人,这与高级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十分吻合。因此,中介理论赋予了作为中介者的教师一种全新的理念,成为指导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理论。

二、高级英语课程中教师的中介作用

在高级英语课程中,教师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这一中介者是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材料有效地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应付各种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控制自己的学习;增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最终使学习者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的认知和学习水平。在高级英语课程中,教师可以围绕Feuerstein对中介作用的12种中介特征的3个分类,即促进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促进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了解

教学任务的设计往往要建立在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要求、教材特点等基础上。因此,教师可从总体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目标两个层次上促进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了解。而总体学习目标又可以从专业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学情等方面展开,具体的学习任务目标可以结合每个单元的教学要求进行设立。

1.大纲要求。从学习目标来看,在结束了基础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获得了基本的语言技能。高年级阶段的学习目标与要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任务的设计也因此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23)指出:“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因此,根据大纲的要求,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文学能力、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来开展。

2.教材特点。从教材的特点来看,文章的体裁多样,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论证文和描述文。文章的主题丰富,涉及教育、语言、科技、人文修养、人际关系、人生哲学、社会问题等。课文的练习种类多样,一般包括text comprehension,language work,writing strategies,translation,further development等。教材通过下列几点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素养:(1)侧重学生对文章主旨的宏观把握,同时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态度、文章细节的理解,既见树木又见森林。(2)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修辞手法以及对个别难句的解释,旨在提高学生对语篇的欣赏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语言的鉴赏能力和文字技巧的意识。(3)注重人文知识的渗透,增强学生对社会与人生的理解。(4)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正如何兆熊(2005:17)所言:“我们认为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外语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单纯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应是一个丰富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人文熏陶过程。”

3.高年级学情。学生在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语言技能,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索的能力;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实施教学;学生除了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得知识外,网络教学平台等先进技术的使用使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元的学习方式转化。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将有助于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学习方法来看,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任务过程中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在高年级阶段,教师要赋予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权利;教师使用对话而不是向学生灌输信息;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教师通过围绕大纲要求、教材特点、高年级学情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根据大纲要求,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而结合现实生活设置一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性学习任务时,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特定学习任务对他们个人及对社会的价值;(2)根据教材设计理念,学生还需要了解英语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单纯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应是一个丰富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人文熏陶过程,是一个超越目前纯语言学习目的而具有更深远的意义的全人教育过程;(3)根据高年级学情,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设计主题研究学习任务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这个意图并对意图做出反馈。

(二)帮助学生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控制

学生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控制包括6个因素:胜任感、对自己行为的控制、确立目标、挑战、认识变化、相信积极的结果。这6个因素主要涉及到学习策略的培养。Oxford(1990)将学习策略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六大类,并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他们采取这种行动的目的是为了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快捷、更加有效。同时,心理学家Gardner(1983)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拥有多种智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的智能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观念和策略,结合外语学习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采用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综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学实践的情况,语篇能力、文学能力、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是高级英语课程的核心能力。围绕这几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具体环节进行学习策略的辅导。

1.培养语篇能力的策略。对于培养语篇能力所需的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篇的宏观结构着手帮助学生熟悉语篇的体裁、了解语篇的结构与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避免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在语篇的宏观结构框架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篇的微观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通过衔接与连贯分析对段落内部的句子、语法、词汇进行解读,有针对性地解析、归纳、整理复杂的句子结构、难以理解的短语词汇以及载有信息特征的语言现象。通过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两个重要层面相结合,学生将对文章拥有全面而详尽的理解。

2.培养文学能力的策略。文学能力是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语言的文学性的认知和了解以及对这种知识进行内化和运用的能力。通过学习、赏析高级英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文学能力。教师在处理文学作品过程中,从最基本的分析与内化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开始,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不同的文体和语言风格;透过文学作品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挖掘文本中作者的观点与蕴含的主题和意义;最后将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历史的一部分置于文学发展的大环境,让学生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社会意义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以内化语言结构。

3.培养思辨能力的策略。语言学习所特有的背诵和模仿等特点都可能会导致学习者思辨能力的欠缺。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薄弱是个不争的事实。在高级英语课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客观地评价作者的观点,形成勇于质疑权威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加强中西文化的学习与对比,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的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避免盲目全盘地吸收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4.培养研究能力的策略。研究能力是前三种能力的拓展与延伸,是高年级学生从事更高一级的学习与研究所必须获得的一种重要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资料查阅、小组讨论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写读后感和研究论文等研究型文章加深对某一领域的了解并获得相应的研究能力。

在培养上述核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策略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1)教师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在每个学期的学期初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核心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计划。例如,第五学期的重点在于获得语篇能力、文学能力和思辨能力,第六学期则侧重于研究能力的获得。(2)教师在面对一些超越学生目前学习能力的任务(如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的写作)时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学会控制和规范自己的学习、思考和行动,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够胜任所面对的学习任务。(3)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任务难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困难,需要挑战自我、不断超越。(4)教师应该通过上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上朝着正面、积极的方向前进,并让他们有能力认识和评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三)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共享、个性和归属感是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3个中介特征,这3个中介特征可以通过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来实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把学生个人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处于一种较为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使学生能够分享学习经历、展示个性、获得归属感。在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实施合理有效的介入,促进师生共享、共存、共同建构的过程,使学习者的语言认知水平得以向更高层次发展。

1.收集背景知识。教师要求学习小组通过书刊、报纸和网络等途径收集与所学单元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个研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单元主题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通过小组收集整理信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意识到:合作可以集思广益、优化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可以使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这体现了教师指引学生树立目标、迎接挑战、共享和培养归属感等中介作用。

2.分组课文预习。高级英语课程的课文篇幅较长,篇章结构较为复杂,句子结构纷繁,词汇量大且词义多变。因此,课前预习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至关重要。教师必须立足于语篇,设计课文预习提纲,包括课文体裁与结构、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连贯、作者的写作目的与主题思想、语篇层面上难句与单词的意义等内容。学生按照预习提纲的要求进行小组预习。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学会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3.展示背景知识。小组成员将已收集到的背景知识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针对内容选择的恰当性、展示的逻辑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演示者进行自评,学生小组进行互评,教师进行记录、点评、反馈。学生通过分享交流信息,从中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彰显个性和独特性。

4.小组解读课文。在小组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学习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在这一环节,教师的中介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要判断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尚未掌握;对于前者,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动态过程,采用灵活的方法抛砖引玉、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展开深入的讨论。

5.主题讨论与辩论。课文预习与学习结束之后,教师指导学生针对课文蕴涵的思想以及课文主题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客观地对待作者的观点、通过合理的批判形成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并评价自身和他人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使他们意识到课程的学习促进了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提升。

6.主题写作与研究。经过主题讨论与辩论,学生已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以该单元的体裁作为蓝本完成作文或对该主题进行拓展研究,形成小论文。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设计出具有针对性、探索性、挑战性的研究主题,为学生提供挑战自我、获得成就感、拥有共享和个性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中介作用效果调查

从上面的几个环节可以看到教师中介作用的重要性和意义。为了引导教师更好地以中介作用的特征为导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曾有学者(Warren,1995;Williams&Burden,1997)为语言教师设计了教师中介作用的问卷。笔者结合教学具体情况对教师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中介作用进行了调查,学生普遍反映:(1)教师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便向学生说明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教材特点与高年级学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了解,有利于学生设定符合自己情况的学习目标和计划。(2)教师结合教学的具体环节,围绕语篇能力、文学能力、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核心能力进行学习策略的辅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最突出的一点是,学生学会了面对挑战并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人生态度等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从学习过程获得较高的成就感与胜任感,从而更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形成良性循环。(3)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不是孤立的,而是属于一个集体和一种文化。在个体学习中,学生常常感到较为强烈的孤独感和竞争焦虑感,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背景知识、小组课文学习、主题讨论与辩论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集体交流与共享空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小组成员强大的支持与互助力量。很多小组成员也因此成为课堂内外的挚友。从上述学生的几点反馈来看,高级英语课程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Feuerstein提出的12种中介作用。

三、对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从中介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师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发挥着非常灵活的作用,从而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Shulman、Grossman、Berliner等人对知识分类的标准和对知识分类的表述均包含了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等(杨翠蓉、胡谊、吴庆麟,2005)。吴一安(2005)曾提出由四个维度组成的高校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包括: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由此可见,作为高级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拥有英语学科知识、英语学科教学能力、正确的英语教学观,而且还应该拥有正确的教师学习与发展观,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认识、观念和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就教师的中介作用而言,教师应以中介作用理论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提供信息、过程和经验,还应成为学生和这种过程与经验之间的中介体,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共享,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形成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信心和能力,使他们产生归属感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有效地向更高层次的学习迈进。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兆熊.我们的一些教学理念在《综合教程》中的体现[J].外语界,2005,(3):17.

[3]Gardner,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4]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MA:Heinle and Heinle,1990.

[5]Warren,P.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Tasks that Develop both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inking Skillswith Children[D].Unpublished MEd thesis,University of Exeter,1995.

[6]杨翠蓉,胡谊,吴庆麟.教师知识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28(5).

[7]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语篇学习者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