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系统理念强化货装组织 提升卸车能力

2012-08-15向劲松

铁道货运 2012年5期
关键词:专用线铁路局货运

向劲松

(成都铁路局 货运处,四川 成都 610081)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随着四川灾后重建全面铺开和川黔渝两省一市经济提速,成都铁路局接入物资猛增,成为全路卸车主战场。为此,成都铁路局全体职工认真贯彻铁道部的统一部署,在铁路局领导的部署和指挥下,货运系统会同运输、调度、机务、多元等部门,将卸车作为全铁路局运输工作的核心,坚持系统理念,立足超前准备,强化精细组织,全力扩能挖潜。特别是铁道部运输局调研组4次到成都铁路局指导,促使全铁路局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卸车水平再上新台阶,确保了进出西南通道畅通高效,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可靠运输保障。

1 加强基础管理,优化卸车组织

2009 年,成都铁路局日均卸空车 8 385 车,同比增加 857 车,增长 11.4%。2010 年,成都铁路局日均卸空车 9 007 车,同比增加 622 车,增长 7.4%。2011 年,成都铁路局日均卸空车 9 854 车,同比增加 847 车,增长 9.4%,特别是 2011 年 10 月份以后,全铁路局日均卸空车保持在 10 000 车以上,其中 11 月 20 日卸空车达到 11 044 车,创历史新高。进入 2012 年,成都铁路局卸车继续保持高位水平。截至 2012 年4月9日日均卸空车 10 578 车,同比增长 4.5%,保持日卸 10 500 车以上,创月卸车水平历史新高。

成都铁路局坚持“敞开口子、打通通道、畅通枢纽、用活支线”方针,统一调度指挥,强化货运基础,挖掘组织潜力,狠抓点上卸车,确保接得进、卸得下、排得出。

1.1 强化调度统一指挥

加强铁路局、站段两级调度体系建设,优化调整调度工作界面,强化货调卸车职能,综合盯控卸车、待卸车、夜卸车、出空车等多项指标。设立成品油调度台,掌握全局成品油到达、卸车及油专线库容情况,及时组织成品油分流卸车。发挥站段生产调度指挥作用,每日按 3~4 h 阶段盯控途中车流和车站卸车动态,优化取送、装卸、搬出等作业计划。

1.2 强化货运管理基础

强化货运营业办理限制、停限装、货运收费、专用线等专业管理工作,发挥货运在运输组织中的基础作用。

(1)优化办理限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优化整合主要货运站布局,为发挥既有货运能力、成组卸车创造条件。

(2)强化停限装管理。遇货场及专用线施工需临时停办货物发到业务,坚持提前安排,统筹优化运输及施工组织,配套落实施工计划、分流预案、业务办理。

(3)强化价格杠杆。用好铁道部灾后重建收费政策,通过严格核收货物暂存费、货车延期占用费等促进企业提效。

(4)严格共用审批。严格审批、合理调整专用线办理范围,挖掘卸车潜力,统筹提升车站整体卸车能力。

1.3 挖掘运输组织潜力

坚持敞开口子,提高广元、达州口接车量,日均接车同比增加9列、357 车,达历史最高水平。坚持打通通道,充分运用和谐型、SS4、SS3B大功率机车,提高宝成、襄渝、成昆、川黔、内六等线路输送能力。坚持畅通枢纽,以高质量的编组减少倒编作业,释放点上能力。坚持用活支线,在全铁路局 10 条支线推行运输组织改革,在水大、湖林等4条支线推行站机一体化改革,对铁路局管内 23 个车站的 31 台调车机车实施汽车就地加油,大幅提升支线运输组织效率,其中水大支线调车作业平均钩分同比压缩 29.8%。

1.4 强化点上卸车组织

(1)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主要卸车站卸车组织工作的通知》,建立 53 个主要卸车站的日盯日控机制。对遵义、达州、广安、西昌、成燕段,以及成都、重庆、贵阳三大枢纽等卸车重点区域开展专题调研和系统攻关,取得积极成效。

(2)强化中间站站长统一指挥,坚持运转给货运打基础、货运给装卸打基础、装卸给运转打基础的“三个打基础”思路。运转部门及时分品类、分车种成组取送,货运部门合理安排货位并及时派班,装卸部门及时到位按作业时间标准完成卸车,努力实现各工种无缝衔接,按照“有流抓上量、无流抓提效”,全力压缩待取、待送、待装、待卸等非生产时间。在西昌南、城厢等 52 个站推行货运一体化和物流一体化,充分发挥运、货、装、多元合力,其中西昌南站日均卸车同比增长 61%。

2 提供基础保障,提高卸车能力

成都铁路局从加速货场规模化、装卸机械化和货运信息化建设入手,为提高卸车能力及效率提供基础保障。

2.1 加速扩能改造,提升卸车能力

成都铁路局以线路、取送、装卸、仓储、搬出 5项能力要素为重点,开展卸车能力短板调查,对设备欠账突出的三大枢纽和成昆、内六、达万、川黔、沪昆等主要干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快推进货场扩能改造。2011年,成都铁路局共投入资金 1.35 亿元,对新兴镇、改貌、西昌南、唐家沱等28个货场进行扩能改造。督促专用线企业改进卸车设备,2011年共有 26 条专用线实施了扩能改造,作业能力不断提升。2008—2011 年铁道部保价投资分别为 2 415 万元、3 308 万元、6 113 万元、1 223 万元,共计 13 503万元投入昆明铁路局货运设备改造,为提高卸车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2.2 加大装卸投入,提高作业效率

为加快推进装卸机械化及集装化发展,成都铁路局制定了装卸机械化比重逐年提高 5% 的三年规划。2009 年以来,成都铁路局共投入 9 660 万元,增配叉车、挖掘机、装载机、皮带输送机、龙门吊等 326 台装卸设备和 2.8 万只托盘,对 62 个货场进行装卸机械补强,全铁路局机械化比重由 2009 年的 65% 提升到目前的 75%。在白沙、达州、团结村等站大力推进集装化试点,使用托盘集装袋运输化肥、吨袋运输食盐、座架卧装运输卷钢等,装卸作业时间平均压缩30%~50%。同时,联合高校、生产厂家积极开展装卸机械化技改课题攻关,研制叉车推出器配套专用托盘、机械平顶器、托盘式集装袋、移动式卸车雨棚等设备,不断创新装卸作业方式。同时,在铁道部运输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协调相关铁路局,对板、方材等实施集装化装运,努力为到站卸车创造条件。

2.3 开发信息平台,实施精细控制

通过实施“三个系统、三个平台”信息化建设,使卸车组织精细化水平大幅提升。

(1)建设“三个系统”,加强专用线卸车管理。在全铁路局专用线强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信息系统、照明系统建设,全面提升专用线安全监控水平、夜间卸车能力和装卸作业效率。目前,已有 26 条专用线完成系统安装,15 条专用线正在建设实施,108 条专用线已完成系统设计。安装了3个系统的 17 家主要钢厂、电厂平均夜卸率达 91%。

(2)运用“三个平台”,为精细化卸车提供技术支撑。在全铁路局货运站推广货运生产管理系统,实时盯控车辆到达、送车、装卸、取车等全过程;运用货运卸车辅助管理系统,实现分品类实时预报、待卸车超量到达预警、在途车流图形化显示等功能;应用运转货运整合信息平台,实现现在车、装车、卸车等生产数据有机融合。

3 建立考核机制,提升卸车合力

成都铁路局坚持将卸车作为运输组织的核心工作,以系统论观点建立路地联动、综合考核机制,形成路、地、企三方合力共促卸车上量。

3.1 实行铁路局、站段、车站三级联动

实行铁路局、站段、车站三级联动,抓好卸车日盯日控。铁路局每日2次由分管运输副局长牵头,货运、运输、调度、多元部门召开碰头会,对铁路局日常卸车工作进行分析决策;站段以生产调度为核心,协调解决卸车问题,对车站布置并督促落实卸车重点;车站按卸车、待卸车双控目标,优化车流预报、取送、卸车、搬出作业全过程,保证卸车高效有序。

3.2 建立卸车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卸车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调度每日盯控全路向铁路局重点站装车情况,提前安排在途重车分流方案,统筹利用枢纽各站卸车能力。对无法分流的货物,及时调集装卸劳力、机具支援,保证集中到达卸车需要。2011 年,成都、重庆铁路枢纽分流卸车分别达 7 915 车和 9 705 车,同比增长 35.2% 和 45%。在中石油、中石化系统实施成品油卸车互保,在江油、金堂等电厂间实施电煤卸车互保,统筹利用企业专用线能力。2011 年成品油分流卸车达 8 959车,接卸能力同比提升 12.1%。

3.3 强化路企联动机制

攀钢、重钢、德钢等重点企业派员常驻调度所,保证路企无缝衔接。2011 年,重点企业专用铁路停时同比压缩 43 min。建立企业卸车信用评级机制,对评级良好的给予运力倾斜,对评级不合格的发整改通知书进行警告,通过分流卸车、停止专用线共用等增大其成本支出,直至采取停限装、调整车站营业办理限制等手段,促使企业重视并切实抓好卸车工作。2011 年底通过对滥坝站油专线采取停装措施,促其投资修建 A 级化验室,彻底解决异地送检严重影响卸车效率等问题。

3.4 建立路地联动机制

成都铁路局与川黔渝经信委建立互派处级联络员机制,派出3名调度所副主任分别到两省一市经信委挂职,以省市经信委名义督促企业提高卸车效率,牵头协调进场公路、分流卸车、装卸队伍稳定等问题。建立路地企定期联系协调机制,会同省市经信委每半年召集主要钢厂、电厂、油库、粮库召开卸车协调会,专题研究重点物资卸车,为卸车组织打下良好基础。

3.5 落实考核杠杆机制

(1)严格核定专用线停时标准和核收相关费用。重新组织核定、公布全铁路局 488 条专用线 (专用铁路) 一批作业能力、作业时间标准。开展全铁路局专用线收费专项检查整治,严格核收货车延期占用费、取送车费等,用足用好铁道部灾后重建装卸、暂存费上浮政策,促使企业挖潜提效。2011 年,全铁路局核收 486 条专用线货车延期占用费 13 800 万元,同比增长 68%。

(2)提高卸车考核比重。提高站段工效挂钩中的卸车考核比重和铁路局相关部门经营业绩考核中卸车指标权重。加大考核支出,2011 年在工效挂钩卸车考核方面支出考核工资达 1.2 亿元,并拨出专款对卸车完成较好的主要卸车站一线职工进行专项奖励。同时,铁路局与 53 个主要卸车站站长逐一签订卸车责任状,纳入站段经营业绩考核,确保完成卸车、待卸车双控指标。

4 下一步工作重点

目前,全路对成都铁路局装车需求仍然居高不下,在常态日卸 10 000 车的情况下,现有能力已近极限。下一步成都铁路局将在铁道部运输局的具体指导下,总结深化卸车工作的有效做法,重点加强“三个组织”,提升“三个能力”,努力实现常态日卸10 500 车、力争 11 000 车的目标。

4.1 加强“三个组织”

按照“口子接车均衡、管内移动顺畅、卸车组织高效、违流运输压缩、货车旅速提升”的要求,不断完善日卸 10 500 车、力争 11 000 车的工作方案,提高精细化组织水平。

(1)加强分界口交接车组织。充分发挥计划调度的作用,提高日班计划编制质量,做好流线结合、机列衔接,实现分界口均衡交接、大进大出。

(2)加强重点区域运输组织。以能力紧张、硬件落后的重庆枢纽和达州地区为重点,采取提高编组计划质量、优化施工组织、积极推进专用线委托运输管理等措施,充分挖掘运输潜力,实现枢纽畅通有序。

(3)加强重点车站卸车组织。按照“有流抓上量、无流抓提效”的思路,以 53 个主要卸车站为重点,加强日盯日控、大车流跟踪和集中到达应急卸车工作,前瞻性地抓好汛期、高温、低寒等特殊时段的季节性卸车,强化包保督导和考核激励,发挥货运收费价格杠杆作用,不断提高卸车组织效率。

4.2 提高“三个能力”

目前,成都铁路局除宝成线外,其余地区卸车能力利用率普遍高达 90%,铁路局将加大投入力度,继续提高卸车能力。

(1)提高通道能力。通过加快成昆线、成都北—金堂间自动闭塞改造和川黔线高坡地段电力接触网改造,在成昆线投入 SS4机车提高牵引质量,达成单线增开缓开站等措施,提高入川通道能力。

(2)提高货场能力。结合货运营业布局优化整合及规模化货场建设,加快建设成都枢纽新兴镇、贵阳枢纽改貌等现代化物流中心,加快专用线“三个系统”建设,对燕岗等重点货场实施扩能改造,切实提高点上能力。

(3)提高装卸能力。加大装卸机械 (具) 投入,装卸机械化比重力争达到 80%。继续联合高校、生产厂家对混装货物卸车等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同时,抓住铁路装卸费率调整契机,组建自营装卸机械化、专业化队伍,不断提高装卸作业能力。

猜你喜欢

专用线铁路局货运
UIC和欧盟铁路局签署一项协调框架协议
云南安宁:国家级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今日正式通车
国内第一条石材铁路专用线获准立项
既有灾害监测系统接入铁路局中心系统方案研究
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呼和浩特铁路局GSM-R系统现场应用故障分析与处理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关于PPP项目尽职调查浅谈——以某矿产品运输专用线PPP项目为例
货运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