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

2012-08-15谢彩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知识型病情变化

谢彩华

据有关报道,我国在进入本世纪以后,糖尿病发病率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每年有约3 000人死于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糖尿病已成为国人健康的第一大杀手[1]。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分布看,根据有关研究[2],糖尿病住院患者入院高峰年龄集中时点在51岁,说明糖尿病发病年龄虽有日益年轻的趋势,但中老年患者仍是患者的主体。因此,做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对控制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护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就我院最近5年来对5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所进行的心理观察、护理措施及其效果做一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70岁。50例患者中伴有心血管疾病者39例,肥胖者20例。患者入院时均有血糖、尿糖明显增高,部分有口干、多尿、饥饿等临床表现。

1.2 患者的社会角色特征 上述50例患者均来自河南省焦作地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准。退休之前均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有的还担任部门的主要领导,总体属于知识型患者。

2 临床心理观察

2.1 心理变化的一般过程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观察,知识型老年糖尿病患者从总体上呈现以下心理变化过程:怀疑--恐惧--忧虑--坦然。即在首次检查出糖尿病时,通常会出现怀疑检查结果和诊断结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有的患者会到多个医院反复检查,期待复查的结果能印证自己的怀疑;当不得不接受医生的诊断时,则会反复咨询甚至上网查询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这时往往产生恐惧感;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知识型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初期会出现一种无奈的忧虑情绪;最后,随着病情的控制和身体状况的逐渐好转,或者随着患者本人对疾病的了解,他们开始坦然面对病情并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对生活的乐观情绪。这个心理变化过程,在知识型老年病患者中表现得较为普遍。

2.2 心理变化的个体差异 虽然从整体上表现出上述心理变化过程,但个体差异仍然较大。主要表现为:①患者在心理变化的各个阶段上,变化的程度不一。例如,在心理变化的第二阶段,有的表现为极度恐惧且情绪失控,而另外的患者则虽然内心恐惧,但外表颇为镇静。②各个心理变化阶段的持续时间不一。主要表现为有的患者长时间处于恐惧和忧虑状态,而另外一些患者则适应病情较快。

2.3 知识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变化缘由 根据我们的观察推理,知识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上述心理变化过程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因素:①知识分子的科学意识。知识分子由于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素养,他们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会比一般患者更加期待自己对病情以及治疗方案有一个科学的了解;也只有在对病情和治疗方案有了科学了解后,他们才能从根本上去除怀疑和忧虑心理。②老年人心理。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孤独、忧虑甚至抑郁心理,在知识分子老年人中同样普遍存在,而疾病的困扰会使这些心理得到叠加和强化。③病情的发展与治疗过程。病情发展与治疗过程会对患者心理产生明显变化。

3 护理方式

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和病情,我们采取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跟踪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式。

3.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做好知识型老年糖尿病患者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护理工作。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阶段,着重做好消除疑虑、去除恐惧、恢复乐观的心理护理工作。在护理过程中,针对知识分子的特点,注重多做依据充分的科学解释工作,使他们相信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耐心倾听他们的看法、意见和要求,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关心和体贴之情;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实际,则提出不同的建议。比如,对过分恐惧的患者,在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我们会提供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以消除恐惧心理;对症状不甚明显的患者,则在患病初期努力消除其麻痹心理,重点强调病情的危害,使之重视和配合治疗。因为有的患者由于症状不甚明显,对日常生活也无大碍,会产生严重的轻视和麻痹心理,影响及时治疗。

3.2 临床护理 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报道很多,这里不做赘述。我们强调的是,对于知识型老年糖患者,在临床医药护理的同时,必须结合心理护理同时进行。一般来说,因糖尿病药物治疗时间较长,口服药物在治疗用法上有其特殊性,与普通药物相比要求更高,同时注射胰岛素次数多,患者很容易产生厌倦和疲惫心理,并导致情绪低落。对此,必须事先就给患者提供一些糖尿病的知识资料,讲述糖尿病的病理和治疗措施,以及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措施;在用药过程中,应仔细讲述药物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此外,还应通过同病室或周围有疗效的病友来开导患者,使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3 跟踪护理 考虑到糖尿病是一种目前仍属只能有效控制而无法根除的疾病,患者在出院之后,仍然要进行一系列的自我治疗工作,包括饮食管理等,因而提出跟踪护理的概念。跟踪护理是我们在护理实践过程中针对特殊患者和特定疾病而提出的一个护理理念。它是临床医学护理的延伸和继续,主要包括通过电话沟通、上门走访、日常交流等形式进行回访、提供咨询指导、鼓励患者建立信心等一系列的院外护理活动。这种护理方式更适应于辐射范围不大的社区医院、企事业单位医院。跟踪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起一种亲友式的护患关系。

对糖尿病患者跟踪护理的重点在于使患者在出院后能自觉遵循医嘱和进行自我饮食管理。由于饮食管理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提供了宜吃和不宜吃的几类食物清单。宜吃的食物包括4类,①富含优质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如乌鸡肉、兔肉等。②富含膳食纤维类食物,如芹菜、菠菜、韭菜等。③黄豆及其制品类,如豆腐干、豆腐脑、豆腐丝等。④清淡的蔬菜,如小白菜、大白菜、油菜等。不宜吃的食物包括5类:①糖类或者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白糖、红糖、糖果、糕点、蜂蜜、水果等。②富含淀粉类食物,如红薯、白薯、土豆等。③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等。④辛辣刺激类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⑤油炸、烧烤等燥热性食物。这些食品都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在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给他们提供一份较为详尽的食物清单,对于做好出院后的饮食管理和跟踪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4 护理效果与结论

上述护理方式在护理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根据这些效果我们还可以推断与之相应的基本结论:①50名患者普遍缩短了怀疑、忧虑与恐惧期,较早地进入坦然面对积极治疗的心理阶段。说明突出心理护理、主动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式,对于知识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②跟踪护理有效提升了患者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这种方式不仅适应于本文涉及的患者群,对于类似患者的护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跟踪护理概念的提出,在实践上,它是临床护理的延伸与继续;在理论上,作为一种新的护理观念,则是对护理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因而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高最大杀手并发症鲜有人知,2011年07月28日,见人民网:http://health.people.com.cn/GB/15269634.html.

[2] 麦毅忠.415例糖尿病住院病人年龄分布分析.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6).

猜你喜欢

知识型病情变化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从9到3的变化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研究
这五年的变化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策略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