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讲好手机报中的新闻故事

2012-08-15文丨马俊卿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6期
关键词:讲故事稿件细节

文丨马俊卿 于 怡

我国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故事”大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就出现过苏秦、张仪等纵横家,他们大多都是以讲故事入手,来游说各国的国君。魏晋南北朝的《世说新语》,唐宋传奇、元杂剧、明清小说等,无一不是用精彩的故事征服受众。这种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体,之所以很容易被受众接受,是因为它具有事件情节的变化曲折和起伏发展,可以吸引着读者一直看下去。笔者很认同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眼中的好新闻标准: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什么是好新闻?只要能把故事讲得精彩、能抓住受众的心里,那就是好新闻。

1 新闻学是事学,就是“讲故事”

只要故事讲的精彩了,新闻也就精彩了。大家同样是报道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人写得精彩,读者很喜欢;有的写得却很苦涩,让受众读不下去?区别就在讲故事的能力上。新闻学就是事学。人们公认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最权威,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其实就是报道事实、还原真相,讲故事应该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2 故事要有细节有语言有思想

“讲故事”的新闻报道方式通过再现场景、捕捉新闻细节、展现新闻情节、刻画新闻人物的方式,来挖掘人物心灵深处具有个性特征而又细致复杂的情感世界,使得新闻事实真实可感、有血有肉。这样才能做到生动、活泼。小平同志说:“不在文字长短,而是要写出生动的过程,而且有结果”(《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50页)。过程就是细节,细节虽小,但它不是故事的细枝末节,而是故事场面的构成因素。缺少了生动的细节,就不能描绘出具体的社会环境和鲜明的人物性格。要讲好故事,就必须使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要让人听得懂。要用故事“亲和”受众,从而发挥报道的鲜明性、独特性、生动性,使报道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讲故事就怕语言不通俗,使用拗口难懂的专业术语,那样只会降低宣传的效果。

3 手机报同样需要讲故事

自2009年电信业重组并相继推出3G网络以来,我国手机报用户快速放大,手机报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手机阅读内容。我国官方数据显示,手机已取代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2009年第三季度我国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数达1.49亿,全国手机报总数突破1500种。

手机报作为当今社会中提供娱乐、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的一大渠道,在传播新闻信息时,不仅要让受众看得明白,还要使受众看得有兴趣,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前者是基本要求,后者是更高追求。所以手机报同样需要讲故事,在手机报新闻中“讲故事”,让一篇篇新闻作品见人、见事、见情、见精神,带给受众趣味横生的“悦读”体验,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新闻媒体的娱乐需求。

4 提炼新闻故事,细节要抓住

手机报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稿件必须以最简练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在简练中讲故事,对编辑能力是一个极大考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4.1 首先,选稿很关键,相当于在新闻的海洋中“淘宝”

欲在新闻的海洋里淘宝,关键是你必须具有一双慧眼。而炯炯慧眼背后,还应怦然跳动着一颗炙热的童心。面对海量的新闻,往往最能打动自己的新闻是我们需要捕捉的,因为那样的新闻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办公室同事都在感慨同一篇新闻中的人物,那么,请不要忽视,搜索来细细品读下,会有收获;还有一个捷径,通常网络上热的烫手的新闻,也是我们需要的。

例如,5.12汶川地震,海量的新闻故事,新华网推出的抗震救灾手机报第八期《面孔》栏目中,如何选择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个难题,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就需要来挖掘人物心灵深处具有个性特征而又细致复杂的情感世界,唤起或激起读者相应的情感震荡或共鸣。

那期《面孔》选择了不哭的“可乐男孩”、可爱的“敬礼娃娃”、“不怕”的唱歌小女孩……他们在面对压顶的灾难表现出的乐观面孔和那一丝轻松的微笑,让哀恸的中国感受亮色,给所有走过悲伤的人以特别的鼓励。长时间停留在生死的边缘,他们没有失望,反而向我们展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镇定和勇气。这三张面孔有一个共性,他们的故事拨动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位置,让我们为之一震。当年编辑的时候整天哽咽流泪,让我感动的故事,我都一一编进手机报中,现在拿出来读,仍感鼻尖发酸。

4.2 其次,编辑中要抓住细节

善感的心,往往会被细节打动,新闻也如此。我们在编辑时,有一瞬间沉醉于淡淡的细节中,抓住它,才能编出精彩。

还以新华网推出的抗震救灾手机报为例,抗震救灾手机报第四期《母爱无声》中,一篇“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女儿嘴里”文章,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妇科医生龚晋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怀抱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仅仅2百多字,便把“奋舍身,舐犊以血”的情景展现出来。

文中,“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在这些细节中,你可以眺望到一种精神。

4.3 最后,版面编排力求体现出故事味

手机报在有限的字数,形式表现受限的情况下,也要讲求版面的编排。运用丰富、活跃的思维,把每一串小故事,编辑成新闻稿件,再配合版面巧妙的安排,这样,整个手机报就活了起来,使读者在快速的读完后仍然有所回味。编排就是对稿件进行“包装”,在用稿件吸引读者阅读的情况下,版式上还要讲究视觉的冲击力,比如图片的运用等等。

4.4.1 “吃”透稿件,让它们彼此产生联系

每年两会,前奏都是介绍新增的代表委员等,年年如此,很难有新意。然而,2008年两会手机报,编辑独辟蹊径,让枯燥的硬新闻有了感情。编辑首先在栏目名称上做了一个小创新,把往年的《代表委员》栏目改为《春苗》,春苗一词似乎与代表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本帧内容中的三篇稿件《新面孔“亮相”政坛,新面孔包括少数民族、工农代表、研究生》,《赶毛驴代表再当选》和《新一届委员“红色后代”闪耀》,不难看出经过优化的代表结构,似乎真有一丝春意在里面。通过编辑对稿件的“包装”,使得3个独立的新闻变成了一个整体,新闻由弱为强,影响力随之扩大,分量也就更重了。

除了横向联系,我们还可以使稿件产生纵向联系。如果短期内发生了两个类似或者恰恰相反的新闻事件,我们在编辑稿件时就可以纵向联系,把前后事件串联到一起,使新闻事件更加丰富,不但能增强读者阅读感受,还可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4.4.2 重视图片,讲究视觉冲击力

不论是手机报还是其他媒体,在报道时一直都强调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我们不能只把图片作为插图来使用,更不应该只把插入图片当成美化手机报版面的一种手段,我们要着重强调图片的新闻性、事件性。

手机报无论是配文图片还是整版都是图片,选材时都应注重图片本身所传递的信息以及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报开始重视以图片的形式来讲故事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使用图片讲故事更能让读者产生联想,引起阅读欲望,视觉对大脑的冲击力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如果有合适的事件、精彩的图片,我们用一组有逻辑关联的图片来讲述故事,效果或许会更好。

(新华网,北京 100034)

猜你喜欢

讲故事稿件细节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